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Word版含解析).docx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新教材】(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Word版含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1.西汉选官制度中明经科主要察举通晓经学的人才,西汉时不少人以明经为高官,如孔安国、贡禹等均以明经举为博士,韦贤、韦玄成父子以明经入仕,先后官至丞相。这说明( )A.思想活跃有助于选官制度发展B.人才选拔契合统治思想C.察举制的标准以考试成绩为主D.汉儒习经成为社会潮流2.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C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3.汉代形成了以“督邮”为主的地方行政组织内部监察制度。督邮由太守直接领导,可监督太守以下的官员,也可监督刺史这样一来就与刺史制度形成相互监察的椅角之势。这表明汉代地方( )A.官僚主义势力的急剧膨胀B.以小督大、以卑临尊的制度设置C.监察机关的反向制约特征D.监察官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4.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 )A.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B.提高了官
3、员的参政积极性C.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D.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5.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4%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2%进士出自平民。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A.提高了基层官员的地位B.选拔人才注重实践能力C.考试选拔程序更加公正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6.1854年屈维廉、诺思科特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即诺思科特一屈维廉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该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
4、.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7.1883年后,美国政府的官职通过公开考试向社会所有人敞开,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而不考虑他们来自什么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什么宗教背景与地域背景以及什么家庭背景与种族背景等。由此可见,当时美国文官制度改革( )A.完善了美国的两党政治体制B.彰显了官员选拔标准的公正性C.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D.确立了文官“政治中立”的原则8.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探索和建立考试选拔的文官制度,文官职位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平等竞争,择优录用。这反映出文官制度( )A.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B.受到两党或多党政治制度的影响C.扩大了资
5、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D.赋予移民和妇女公平竞争的权利9.1913年底,袁世凯改革县官选任制度。规定科举出身、获得学堂文凭或具备实际行政经验者有资格入选,笔试内容为现行法令、国际条约策问、文牍等,面试重经验及应对表现。考试合格者在分发各省前须被大总统接见,分发应回避本籍。这一改革( )A.旨在改革传统的选官制度B.顺应了地方自治需求C.避免了各省长官徇私任亲D.致力于恢复统治秩序10.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
6、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11.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12.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
7、、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这一方式的主要意图在于( )A.建立近现代文官制度B.保持施政的连续稳定C.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D.保证人事制度公正性1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出台了考选委员会组织法、典试委员会组织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贯考绩法等一整套文官考试任用、俸禄发放、奖惩与考核的法律。这表明当时的公务员制度( )A.较为科学完善,并得以全面实施B.进行了制度化法律化的探索C.提升了官员素质,杜绝了腐败现象D.组织严密,保证了政府的效能14.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
8、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化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15.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务员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这里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指( )A.我国的各级党政机关B.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C.村(居)委会到中央政府D.乡镇及以上各级行政部门16.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2018年对公务员法的修订以及配套法规逐步出台。这些表明我国( )A.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逐步深化B.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
9、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D.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推行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2分。17.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材料
10、二 1967年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直到退休年龄。只在行政监察专员有严重不法行为时,由议会两院弹劾才能免职。监察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保证对受到政府不当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监察专员管辖范围,限于公民因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包括行政人员偏见、疏忽、迟缓、不作为及其他)而使利益受到侵害时的申诉。(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不得摘抄原文)。并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
11、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进步之处。(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察举制度,每岁必举。东汉末年,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在才不在德,知人善任,人尽其用,并充分考虑人才背后的关系。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隋炀帝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注重对品德的考察;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材料二 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
12、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高级文官的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两史、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隋唐时期官员选拔条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与中国科举制度体现
13、的共同价值取向。(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 “用人行政”一向被清朝历代皇帝视为掌控全局、巩固统治基盘的国家要务,选官则是用人的基础。晚清遭遇社会剧变,选官任用的趋向与取士选材密切相关。从道光末年到宣统帝溥仪年间,晚清选官用人的倾向,呈现出三个明显的阶段变化: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始到甲午战争前,清廷为因应变局,以坚忍任事为新标准,破格任用官员,突破了吏部循例按格的铨选规制,同时也因财政困窘及举荐者徇私枉法、保举过多过滥而弊端重重。第二阶段,甲午战后,朝野于急迫救亡中质疑科举“无用”,认为西学“有用”。各用人部门除延续注重官员任事能力外,特别强调对西方分科治学中专门知识
14、的重视,热衷选调与征用留学生及国内新式学堂毕业生,所谓“趋时之子,竞谈洋务,高官厚禄,反手得之”。第三阶段,在清末新政中,各部院和地方大员摒弃了隋唐以来选材用人重视人品道德和对圣贤义理进行阐释的传统,优先选用新式人才,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逐渐把专门知识、专门技术作为选官用人的主要标准。摘编自关晓红晚清选官用人之标准与新趋向(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选官用人呈现的新趋向。(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晚清选官用人沿革的三个阶段中,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10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不少人以明经入仕,甚至官至高位,体现了人才选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2023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检测 21 官员 选拔 管理 Word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115951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