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和颜色 教案(第2课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节 光和颜色 教案(第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节 光和颜色 教案(第2课时).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光和颜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与地位 光和色彩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四节,是对颜色之谜的揭秘。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知道级,与前后知识点联系不太紧密,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颜色,但对颜色成因知之甚少,有比较迫切的了解需求。因此,本节课确定为让学生掌握白光色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用实验来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在理论上对一些现象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四)教
2、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原色。(3)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4) 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5)会用色光的混合和物体颜色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成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机、手电筒、三张玻璃纸(红、绿、蓝)、。
3、2、 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三张玻璃片(红、绿、蓝)、三色陀螺(不同比例的三原色)3个、紫光灯、餐巾纸、洗衣粉。3、 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三、教学过程准备引入我们能看到太阳,是因为犹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欣赏各种花的图片,五彩斑斓的自然界总会让我们赏心悦目,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课题揭示阳光下的肥皂泡会展现什么颜色?展示图片:肥皂泡的图片。与这个现象相似的还有天空中的彩虹。问:为什么同样是反射太阳光看到物体,为什么会看到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探究活动一:我是小牛顿让学生用三棱镜将手电筒的光反射到白屏上,并观察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节 光和颜色 教案第2课时 光和 颜色 教案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