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三十一 政治制度 课时训练(教师版).doc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三十一 政治制度 课时训练(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三十一 政治制度 课时训练(教师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十一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该典故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挑战B.周王室偏居一隅,特权不再C.大国兼并小国得到王室认可D.诸侯国势力增强,对抗中央【解析】选A。根据材料“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结合所学可知,鼎是权力的象征,楚王作为诸侯,却问鼎的大小轻重,从侧面反映了楚王的政治野心,也反映出了西周王室的衰落,已经不能有效地监管各诸侯国,分封制遭到挑战,A正确。2.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
2、长,即便是交通不变、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伸之手据此可以看出,郡县制的特点是()A.郡县政府就是中央政府,能有效管理地方B.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地方政府加强中央集权C.地方行政机构没有实权难以提升工作效率D.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行政机构分权并制约【解析】选B。题干主旨是郡县代表中央在地方行使权力,所以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B正确;郡县政府不是中央政府,只是代表中央政府,郡县有一定实权,但不可能与中央分权,A、C、D表述错误。3.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
3、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一做法()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B.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C.是宗法制发展的必然趋势D.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解析】选B。根据“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可以看出,其不允许臣子给皇帝定谥号,反映出皇帝的无上权威,B正确;古代谥号制度仍然存在,排除A;材料不能得出与宗法制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材料与地方无关,排除D。4.唐高宗以后,朝廷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
4、品”行宰相之职,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这一做法()A.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B.不利于群臣积极性的发挥C.有利于皇帝把控朝政D.宰相的权力遭到严重削弱【解析】选C。根据材料“一些充任宰相的官员品级不一定很高,因而进退较易群体的宰相,协同议事,分工合作,互相监督”并结合所学可知,在集体宰相制下,皇权能够得到保障,有利于皇帝对宰相和朝政的控制,故C正确。5.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占比
5、(%)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解析】选A。从表格反映的内阁大臣在阁年限可以看出,明代内阁大臣更迭较为频繁,在阁时间较短,不利于政策的延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故答案为A;阁臣在阁年限反映不出官僚机构膨胀,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内阁的辅助作用,排除C;阁臣更迭频繁,并非就能促进官吏队伍年轻化,排除D。6.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
6、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权开始由盛转衰C.内阁没有起到顾问作用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选A。明朝出现宦官专权局面,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宦官必须读书识字,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因此由材料信息可以推知,明朝中后期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答案为A;皇权得到加强,而不是由盛转衰,排除B;内阁仍然起到顾问作用,排除C;决策权仍然在皇帝手中,排除D。7.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显著的特征是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利用立法权约束行政权。第34条规定“临时大总统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上述条文()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B.灵活运用
7、了民主自由原则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D.通过权力制约以维护共和【解析】选D。据材料“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利用立法权约束行政权”,并结合所学可知,通过赋予参议院权力来限制总统的权力,从而维护共和制,故选D。8.1939年边区参议会召开,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采取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解析】选D。据材料“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
8、参议会的选举采取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分析可知,这为后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借鉴,故选D。9.北魏中后期的孝文帝改革时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孝文帝倾慕汉族文化A.B.C.D.【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初期,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造成民族矛盾尖锐;由于统治阶级的沉重压迫和剥削,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孝文帝自幼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倾慕汉族文化,因此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改革;正确,故选D;A、B、C都不全面,排除。10.“公
9、元前411年,贵族寡头派利用雅典舰队远离雅典的机会,在公民大会上取得多数票而废止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此事决非偶然,雅典舰队的水手和战士主要是由贫穷公民组成,他们是民主制度的坚定捍卫者。”这可以用来说明雅典()A.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B.直接民主弊端严重C.公民大会成为贵族的工具D.民主政治就此终止【解析】选B。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贵族利用大量贫穷公民外出作战机会,通过公民大会用民主的形式废止民主制度,可以用来说明雅典直接民主弊端严重,B正确;雅典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A错误;仅有一项决议的通过不能说明公民大会成为了“贵族的工具”,C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并未在公元前411年完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三十一政治制度 课时训练教师版 全程 复习 三十一 政治制度 课时 训练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