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1.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克和千克时间节次第一节主备人来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0-103页课型概念课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授课教师目标确立依据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分段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经历直观认识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测量技能。内容标准: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二、课标分析:分段目标中的“经历”在本课中指的是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过程形成质量和质量单位的概念。内容标准中的“感受”在本课中指的是通过“掂量”、“估计”等环节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重量,并和生活实际产生联系。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测量(计
2、量、度量)产生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而对物体的质量的把握离不开质量单位。本节课“克和千克”是学习质量单位的起始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基础上,会以此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教材内容分析:1、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情境及日常事物,基于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已有认知进行编排。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 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感知1克和1千克,为估量做好准备。借助天平称物的活动,将1克的实际质量转化为直观的黄豆的数量等。3、 注重对学生估量能力的培
3、养,先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标准,再用这个标准去估“量”。第101页的“做一做”,通过以1克为标准让学生估一估物体的轻重。4、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术语转换成学生能理解的“有多重”“轻重”等生活语言。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与质量有关的事实,已经有了初步的物体轻重的观念,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原因可能有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学生可以用眼睛观察到,只能靠身体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具有一定挑战性。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
4、活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并学会以此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3、学会能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重难点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难点: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并学会以此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评价任务1、能根据物品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以。可以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对应目标1)2、能以1克和1千克的质量为标准进行估量,逐步形成估量策略。(对应目标2)3、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师生交
5、流各种物品的质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应目标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实现方式教师学生环节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1.激趣引入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也很喜欢它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些小客人,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在看的过程中可以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打在评论区。视频出示“玩跷跷板”的动画。(过程中暂停,问:它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师:你能用轻和重对照说一说吗?比如:大象比两只小兔子重。师:动物有轻重,物品也有轻重。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调查我们生活中物品有多重,现在我们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打在评论区。师:老师从孩子们的课前活动单中选出了一些,做了一个归类,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师1:
6、对比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物品,你还有什么发现?师2:左边和右边对比,你有什么发现?2.揭示主题师:孩子们真棒!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可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它们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还可以用字母是 “g”和“kg”来表示。 认真观看,预设生:在玩跷跷板,大象太重啦预设生:超市里物品包装盒上、洗 衣液、饮料瓶、体重秤 预设生: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环节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活动一:猜一猜:师:拿出准备的物品,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有多重?1袋冰糖(标签1千克)2捆棉花、1包黄豆师:观察我们发现挂面重1千
7、克,标签上写有:净含量:1千克,净含量指去掉包装后,物品的实际质量。那它们3个谁最重呢?师:除了看一看,我们还可以掂一掂,老师来帮大家掂一掂,我感觉棉花比1千克的挂面轻。师:看来我们不能只通过眼睛看一看,或者掂一掂来判断谁轻谁重,准确得知它们的质量,怎么办呢?师:好办法,你们真是足智多谋啊,老师这里有一些秤,你都认识多少种?(课件呈现图片,认识不同类型的秤)教师出示盘秤图片问:你知道了什么?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秤都是用千克做单位的。活动二:称一称3种物品都是1千克,由此可见,我们要想确定一个物品有多重,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行的,我们要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还得实际掂一掂。活动三:掂一掂,比一比师:现在
8、请你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在找一个物品和它比一比,谁轻谁重?比如:7粒黄豆比1千克轻2、 感受1克有多重师:你能估一估7粒黄豆有多重吗?老师也拿盘秤称一称,指针为什么不动了呢?师:看来我们得换一个更加精密的工具天平,同学们看它像什么?没错像跷跷板,天平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跷跷板。(出示天平的3种状态)你知道这3种情况说明什么吗?这就是天平称量的原理。师:,你真见多识广。现在我们就来称一称7粒黄豆有多重。(出示图片)刚好是1克。同学们掂一掂,你的感受是什么?在身边找一找比1克轻的物品,掂一掂并打在评论区。3、 感受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你知道70粒黄豆大约有多重吗
9、?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请你观看图片,小声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出示图片25克、50克、100克、500克)师:1袋盐是500克,那2袋盐是多少克呢?师:那我们再来称量一下,你有什么发现?1千克=1000克,用字母怎么表示?请打在评论区。现在我们来看,它们的单位一样吗?它们表示的轻重一样吗?所以我们也可以说1千克里有1000个1克。我们要结合物品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比如说称1个苹果就用“克”,称1个西瓜的时候就用“千克”。预设生:可以观察上面的标签,写的是1千克。预设生:尝试用手掂一掂预设生:棉花比1千克的挂面轻。黄豆比1千克的挂面重。学生讨论区给出方案-用秤 称一称学生实际掂一掂,并估量生活中物品与1千克的关系。预设生:它们太轻了,称不出来。预设生:天平,并说出三种不同状态代表的意思。学生实际掂一掂,并估量生活中物品与1克的关系。预设生:500g+500g=1000g,1千克=1000克环节三 反馈质疑,学有所得1、 现在请你拿出学习单,为下面物品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2、 数学跷跷板。(用轻重描述天平状态)3、 有趣的来信(看来选择合适的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有所收获)4、 拓展延伸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教学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