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课时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课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课时 .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 案课题: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2)授课班级课 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掌握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2、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3、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4、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5、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 点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难 点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2、电离能(1)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叫做电离能.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K
2、Jmol1 意义:通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5) 电离能的应用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我们知道元素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结构决定的,那具体影响哪些性质呢?讲元素的性质指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学与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
3、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投影小结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逐渐升高,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讲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内涵丰富多样,下面,我们来讨论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板书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投影观察图120分析:学与问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2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小结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使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而带来原子半径
4、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能层增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原子的半径增大。讲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核电荷数。显然电子的能层数越大,电子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而当电子能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问那么,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什么规律呢?投影小结1、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
5、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半径减小。3、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半径关系为: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并且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过渡那么,什么叫电离能呢,电离能与元素的金属性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2、电离能(1)定义: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叫做电离能.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KJmol1 意义:通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讲原子为基态原子,保证失去电子时消耗能量最低。电离能用来表示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电离能越大,表示原子或离子越难失电子;电离
6、能越小,表示原子或离子易失电子,点击试题已知Na元素的I1=496 KJmol-1,则Na (g) -e- Na +(g) 时所需最低能量为 . 板书(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讲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上述表述中的“气态”“基态”“电中性”“失去一个电子”等都是保证“最低能量”的条件。投影问读图l21。碱金属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核电荷数递增有什么规律呢? 讲从图l2l可见,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个元素(稀有气体
7、)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变小(如He、Ne、Ar、Kr、Xe、Rn的第一电离能依次下降,H、Li、Na、K、Rb、Cs的第一电离能也依次下降)。学与问1、金属的电离能与碱金属的活泼性存在什么联系?讲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去电子,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因此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就越强。讲同周期元素: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短周期元素的这种递变更为明显,这是同周期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但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和原子半径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
8、作用依次增强的必然结果。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电子。这是因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逐渐减弱。过渡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不太规则,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这是因为对这些元素的原子来说,增加的电子大部分排布在(n-1)d轨道上,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变化不是太大。板书(3)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原子越来越容易失去电子电子。讲总之
9、,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递变规律是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思考与交流 Be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Z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Ga?Be有价电子排布为2s2,是全充满结构,比较稳定,而B的价电子排布为2s22p1,、比Be不稳定,因此失去第一个电子B比Be容易,第一电离能小讲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中的一些反常:同一周期,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主族元素:左-右:第一电离能依次明显增大(但其中有些曲折)。反常的原因:多数与全空(p0、d0)、全满(p6、d10)和半满(p3、d5)构型是比较稳定的
10、构型有关。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故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大,Mg的第一电离能比Al的第一电离能大。讲在同周期元素中,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金属越活泼,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非金属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点击试题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的变化特点是 。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 变化规律。(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的增大,E值增大。但
11、个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象,试预测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E(砷)E(硒) E(砷)E(硒)E(溴)E(硒) E(溴)E(硒)(3)估计1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 E 。(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和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1)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所以失去最外层电子所需能量逐渐减小。(2)根据图像可知,同周期元素E(氮)E(氧),E(磷)E(硫),E值出现反常现象。故可推知第四周期E(砷)E(硒)。但A族元素和A族元素的E值未出现反常。所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课时 人教版 高中化学 选修 教案 1.2 原子结构 元素 性质 第二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