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三课时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三课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三课时 .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课题: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3)授课班级课 时第三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认识“相似相溶”规律。2、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3、能用分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2、采用比较、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重 点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难 点手性分子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五、溶解性1、“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2、溶解度影响因素:(1) 溶剂的极性 (2) 分子结构的相似性。(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2、六、手性1、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2、手性碳原子:如果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各不相同,则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3、手性分子的用途 七、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2、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ROn,R相同,n值越大,酸性越强。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复习分子的极性判断标准,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过渡今天我们利用已学过的分子结构理论,继续研究物质的其它性质。板书五、溶解
3、性讲物质相互溶解的性质十分复杂,有许多制约因素,如温度、压强等。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存在“相似相溶”的规律。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而萘和碘却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如果分析溶质和溶剂的结构就可以知道原因了:蔗糖、氨、水是极性分子,而萘、碘、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通过对许多实验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得出了一个经验性的“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板书1、“相似相溶”的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讲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
4、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讲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极性溶质比非极性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如果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相反,无氢键相互作用的溶质在有氢键的水中的溶解度就比较小。投影板书2、溶解度影响因素:(1) 溶剂的极性 讲此外,“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例如,乙醇的化学式为CH3CH20H,其中的一OH与水分子的一OH相近,因而乙醇能与水互溶;而戊醇CH3CH2CH2CH2CH20H中的烃基较大,其中的一OH跟水分子的一OH的相似因素小得多了,因而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板书 (2) 分子结构的相似性。讲溶质分子与溶剂
5、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越大,则溶质分子的溶解度越大。如CH4和HCl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由于CH4与H2O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CH4几乎不溶于水,而HCl与H2O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故HCl极易溶于水;同理,Br2、I2与苯分子间的作用较大,故Br2、I2易溶于苯中,而H2O与苯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H2O很难溶于苯中。板书(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讲当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间形成氢键时,会使溶质的溶解度增大。强调另外,如果遇到溶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如S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后者可溶于水,因此,将增加SO2的溶解度。思考与交流1、比较NH3和CH4在水中的溶解度。怎样用相似相溶规律理解它们的
6、溶解度不同?2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用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等)溶解油漆而不用水?3、在一个小试管里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加入约5mL蒸馏水,观察碘在水中的溶解性(若有不溶的碘,可将碘水溶液倾倒在另一个试管里继续下面的实验)。在碘水溶液中加入约1mL四氯化碳(CCl4),振荡试管,观察碘被四氯化碳萃取,形成紫红色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再向试管里加入1mL浓碘化钾(KI)水溶液,振荡试管,溶液紫色变浅,这是由于在水溶液里可发生如下反应:I2+II3。实验表明碘在纯水还是在四氯化碳中溶解性较好?为什么?汇报1、NH3为极性分子,CH4为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则,NH3易溶于水,而CH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三课时 人教版 高中化学 选修 教案 2.3 分子 性质 第三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