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doc(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速公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一节 一般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一、下部结构桩基础、扩大基础、墩(台)基础 (一)钻孔灌注桩发生偏斜 1.形成原因(1)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的1; (2)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 2.原因分析 (1)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或施工场地未整平及压实,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 (2)钻杆弯曲,接头松动,致使钻头晃动范围较大; (3)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4)土层软硬不均,致使钻头受力不均,或遇到孤石、探头石等。 3.预防措施 (1)钻机就位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
2、作。水上钻机平台在钻机就位前,必须进行安装验收,其平台要牢固、水平、钻机架要稳定; (2)应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机移位或出现过大的摆动; (3)在旧建筑物附近施工时,应提前做好探测,如探测过程中发现障碍物,应采用冲击钻进行施工。 (4)要经常对钻杆进行检查,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废弃; (5)使用冲击钻施工时冲程不要过大,以保证成孔的重直度。 4.处理措施 (1)当遇到孤石等障碍物时,可采用冲击钻冲击成孔; (2)当钻孔偏斜超限时,应回填相同材料,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钻孔。 (二)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缩孔.原因分析 (1)地质构造中
3、含有软弱层,在钻孔通过该层中,软弱层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孔内挤压形成缩孔; (2)地质构造中塑性土层,遇水膨胀,形成缩孔; (3)钻头磨损过快,未及时补焊,从而形成缩孔。 .预防措施 (1)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及钻井中的土质变化,若发现含有软弱层或塑性土时,要注意经常扫孔; (2)经常检查钻头,当出现磨损时要及时补焊,把磨损较多的钻头补焊后,再进行扩孔至设计桩径。 .处理措施当出现缩孔时,可用钻头反复扫孔,直到满足设计桩径为止。(三)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孔.原因分析 (1)由于泥浆稠度小,护壁效果差,出现漏水;或护筒埋置较浅,或周围封堵不密实而出现漏水;或护筒底部的粘土层厚度不足,护筒底部漏水等原因
4、,造成泥浆水头高度不够,对孔壁压力减少; (2)泥浆相对密度过小,致使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小; (3)在松软砂层中钻孔时进尺过快,泥浆护壁形成较慢,孔壁渗水; (4)钻进时未连续作业,中途停钻时间较长,孔内水头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以上2m,降低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 (5)操作不当,提升钻头或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 (6)钻孔附近有大型设备作业,或有临是时通行便道,车辆通行时产生振动; (7)清孔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放置时间过长。3.预防措施 (1)在钻孔附近,不要设临时通过便道,禁止有大型设备作业。 (2)在陆地埋置护筒时,应在底部夯填50cm厚的粘土,在护筒周围也要夯填粘土,并注意夯
5、实,护筒周围要均匀回填,保证护筒稳固和防止地面水的渗入。 (3)水中振动沉入护筒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将护筒沉穿於泥及透不层,护筒之间的接头要密封好,防止漏水。 (4)应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选用适宜的泥浆比重、泥浆粘度有不同的钻进速度。如在砂层中钻孔时,应加大泥浆稠度,选用较好的造浆材料,提高泥浆的粘度以加强护壁,并适当降低进尺速度; (5)当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较大时,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等措施保证水头压力相对稳定; (6)钻孔时要连续作业,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停钻; (7)提升钻头、下放钢筋笼时应保持垂直,尽量不要碰撞孔壁; (8)若浇筑准备工作
6、不充分,暂时不要进行清孔,清孔合格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 (9)供水时不得将水管直接冲射孔壁,孔口附近不得集聚地表水。 (四)钢筋笼在吊装就位过程中发生变形.原因分析 (1)当钢筋笼较长时,未加设临时固定杆; (2)吊点位置不对; (3)加劲箍筋间距大,或直径小刚度不够; (4)吊点处未设置加强筋。 .预防措施 (1)钢筋笼上每隔2m增设一道加劲箍筋,在吊点位置应设置加强筋。在加强筋上加做十字交叉钢筋来提高加强筋的刚度,以增强抗变形能力,在钢筋笼下放就位时,再将十字交叉筋割除; (2)钢筋笼尽量采用一次整体入孔,若钢筋笼较长不能一次整体入孔时,也尽量少分段,以减少入孔时间;分段的钢筋笼也要设临时
7、固定杆,并备足焊接设备,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两钢筋笼对接时,上下节中心线保持一致。若能整体入孔时,应在钢筋笼内侧设置临时固定杆整体入孔,入孔后再拆除临时固定杆件; (3)吊点位置应选好,钢筋笼较短时可采用一个吊点,较长时可采用两个吊点。 .处理措施若钢筋笼发生严重扭曲变形时,则必须将钢筋笼拆开重新制作。 (五)钢筋笼就位后突然下沉,钢筋笼中心偏位 .原因分析 (1)钢筋笼固定不牢固或固定措施不得当; (2)测量定位出现误差或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碰撞钢筋笼; (3)在施工过程中,桩位控制点未采取保护措施,出现人为移动。 .预防措施 (1)在钢筋笼定位后,将钢筋笼牢固固定在位于护筒之上的垫木上。
8、垫木应该用20cm20cm300400cm长方木根; (2)护筒周围的回填土要夯实,防止护筒移位; (3)测量定位要准确,要用控制桩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处理措施对于下沉或偏心的钢筋笼,在浇筑混凝土前或未浇筑至钢筋笼时,可用吊车将其吊起进行复位。(六)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 (1)当灌注的混凝土接近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过快,混凝土将钢筋笼托起;或提升导管速度过快,带动混凝土上升,导致钢筋笼上浮;(2)在提升导管时,导管挂在钢筋笼上,钢筋笼随同导管一同上升。 .预防措施 (1)当所灌注的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要适当放慢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待导管底口提高至钢筋笼内至少2m以上
9、时方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2)在安放导管时,应使导管的中心与钻孔中心尽量重合,导管接头处应做好防挂措施,以防止提升导管时挂住钢筋笼,造成钢筋笼上浮。 .处理措施 (1)钢筋笼卡住导管后,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2)发现钢筋笼有上浮迹象时,可适当加压,以防止继续上浮。 (七)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断桩.原因分析 (1)混凝土坍落度小、离析或石料粒径较大,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混凝土初凝前未能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时,从而形成断桩;(2)由于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致使首批灌注的混凝土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时,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
10、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或泥浆与混凝土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混凝土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混凝土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混凝土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造成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升,形成断桩。 .预防措施 (1)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每节导管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
11、,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 (2)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宜为2540cm,同时要能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6m范围内; (3)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要求和易性好。若灌注时间较长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 (4)在钢筋笼制作时,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保证连接方式的检验结果满足现行标准的规定。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5)在提升导管时要通过测量混凝土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
12、,一般情况下一次只能拆除卸一节导管或根据现场实际检测情况来确定; (6)关键设备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灌注; (7)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用型钢插入导管内进行冲击来疏通导管,也可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混凝土。(八)凿桩头、桩柱接头.原因分析 (1)在混凝土强度未形成或未达到一定强度(70%)就进行凿除时,会对混凝土产生扰动,破坏混凝土强度形成,或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细小裂纹;(2)对设计桩顶的标高计算或测量不准,导致灌注混凝土提前结束,致使桩头标高低于设计标高;(3)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未按公路桥涵施工
13、技术规范(JTG/TF50-2011)要求进行超灌、超灌高度不足或无法进行超灌;(4)泥浆稠度大,造成混凝土与泥浆的混合层较厚;(5)清孔不彻底或测量有误; (6)灌注混凝土完成后,立即掏浆至桩顶设计标高,可能使泥浆掺入混凝土内,同时减少了对桩头混凝土的压力,致使混凝土的强度有所下降。 .预防措施 (1)当混凝土灌至距桩头较近时,要提高漏斗口至少高出桩顶4m,也可搭平台,在平台上进行灌注混凝土,以便混凝土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泥浆顶起; (2)灌注混凝土时应比桩顶设计标高至少超灌100cm,以保证桩顶处混凝土在超灌部分自重作用下的密实,同时保证桩头处的混凝土中不含泥浆; (3)在混凝土灌注后必须
14、达到一定强度(要求70%以上,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一般龄期达到7d即可,气温较低时必须延长龄期)时才能破除桩头。严禁混凝土灌注完毕后随即进行掏浆; (4)凿桩头时当凿至距设计位置10cm左右时,应注意先对设计桩头标高处的四周进行凿除,然后再凿除中间部分,桩头破除后形状应呈平面或桩中略有凸起,以利接柱或浇筑系梁混凝土前冲洗桩头; (5)严禁使用爆破法进行破桩头。 .处理措施 若因意外原因,在凿除桩头后混凝土中仍含有泥浆,则应继续向下凿除,直致消除混凝土中所含泥浆层且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为止。此时可支模板浇注混凝土,深度较大时,需先接桩,若深度较浅时可在浇筑承台混凝土时同时浇筑。 (九)钻孔桩发生
15、中心偏位 .原因分析 (1)桩位定位存在误差; (2)护筒的形状不符合要求或埋设时出现偏差; (3)钢筋笼定位不准确。 .预防措施 (1)在桩位定位时要认真复核,做好骑马式控制桩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能够准确确定钻头中心及对钢筋笼进行准确定位; (2)护筒的形状要符合要求,埋设时其四周的回填要密实,防止在钻进过程中发生移动; (3)钢筋笼定位准确,固定要牢固,经复核无误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十)混凝土出现离析,混凝土强度不足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参配比例不准确,或搅拌时间不足; (2)挖孔桩灌注混凝土时,串筒口距混凝土面的距离过大,有时在孔口将混凝土直接倒入孔中,造
16、成砂浆和骨料离析; (3)挖孔桩在孔内有水时,未抽干水就灌注混凝土。应该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而采用了干浇法施工,造成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 (4)挖孔桩灌注混凝土时未能将护壁的漏水堵住,致使混凝土表面积水较多,而未清除积水就继续灌注混凝土,或采用水桶排水,结果连同水泥浆一同排出,造成混凝土胶结不良;(5)挖孔桩局部需排水挖孔时,在灌注某一桩身混凝土的同时或混凝土未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停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流将该孔桩身混凝土中水泥浆带走,严重时混凝土呈散粒状态,只见石料不见水泥浆。 .预防措施 (1)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配制或
17、进行抗压试验,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采用干浇法施工时,必须使用串筒,且串筒口距混凝土面的距离小于2m; (3)当孔内水位的上升速度超过7cm/min时,可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进行桩身混凝土的灌注;(4)当采用降水挖孔时,在灌注混凝土时或混凝土未初凝前,附近的挖孔施工应停止;(5)若桩身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进行补桩。 (十一)基坑开挖后,基底土被水浸泡,土层变软,承载力降低 .原因分析 (1)由于连续降雨,使基坑内积水; (2)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效果欠佳; (3)当采用坑内排水时,排水量小于出水量; (4)由于种种原因,在基坑开挖后未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18、,地表水流入基坑内,或泉水渗到基坑内。 .预防措施 (1)基坑开挖至基底3050cm时,可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下一步工序,在天气晴朗时,将预留部分挖去,随即进行基坑检验,检验合格后马上进行基础的施工; (2)雨季施工时,为了防止水流进基坑,应在基坑四周0.51.0m外的地方挖排水沟或打土垄; (3)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当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水井,随时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应比基坑深0.5m,并有坡度,集水井应比排水沟最低处深11.5m,具体尺寸视降水范围决定; (4)要备足排水设备,随挖随排水,以坑内不积水为准; (5)在靠近河沟、水渠的地方开挖基坑时,应在基坑外挖一条截水沟
19、,截断流入基坑的水源,截水沟外侧距基坑的距离应大于3m; (6)接近基底标高20cm时停止开挖,同时在基坑的一侧挖积水井,采用潜水泵抽干坑底内积水,待地下水位降至基底标高50cm以下时,方可进行清底工作。 .处理措施 将被水浸泡的软土挖除,用砂砾、级配碎石、石灰土等其他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材料回填至设计标高,同时控制其地基承载力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十二)基础产生滑移或倾斜 .原因分析 (1)基底的承载力不均匀,致使基础向承载力较小的一侧倾斜; (2)基础位于倾斜面上,基底为半填半挖,填筑部分不牢固,使基础向半填部分滑移或倾斜;(3)在山区施工时,基础持力层位于斜层面上。 .预防措施 (1)
20、若基础持力层处于倾斜岩石上,可对岩石开向内倾斜的台阶,以提高抗倾滑能力;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行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提高地基承载力; (3)更改设计,使基础全部处于开挖面上; (4)尽量使持力层避开斜层岩石面,如无法避开,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持力层进行锚固。 .处理措施当基础出现倾斜迹象时,可通过在基底钻孔注浆(水泥浆、化学制剂等加固剂)把原来松散的土固结为有一定强度和防渗性能的整体,或把岩石缝隙堵塞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继续倾斜的目的。 (十三)承台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分析 (1)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
21、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 (2)由于温差变化产生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时产生大量热量,致使内部温度升高,内外温差过大。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3)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是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1)当基底土质变化较大或承载力不均匀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使基底具有均匀的承载力; (2)根据实际情况,应选择水化热低水泥,限制水泥用量,降低骨料入模温度,并缓慢降温; (3)为减少混凝土塑性收缩,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振捣密实,避免过振。为避免出现缩水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加强养生,
22、保持混凝土表面温润,避免忽干忽湿; (4)对于刚刚出厂的水泥,要经过至少2周的熟化才能使用; (5)当承台的平载面过大时,不能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成次层混凝土时,可分块进行浇筑。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分块应合理布置,各分块平均面积不小于50m2; 分块高度不超过2m; 块与块间的竖向接缝面应与基础平截面短边平行,与平截面长边垂直; 上下邻层混凝土间的竖向接缝,应错开位置并做成企口,按施工缝处理; (6)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膨胀剂,对混凝土的收缩进行补偿;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为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可在混凝土顶面采用蓄水并覆盖塑料布进行养生,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公路 桥梁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