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建筑结构主体施工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住宅楼建筑结构主体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楼建筑结构主体施工方案.doc(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住宅楼建筑结构主体施工方案1.1钢筋工程施工方案钢筋采用的连接方式有绑扎搭接及机械连接两种方式,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类似工程用法,机械连接方式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形式,钢筋直径22采用直螺纹套筒接头,22采用绑扎搭接。1.1.1施工流程钢筋原材料钢筋加工钢筋安装施工钢筋验收合格证、检验报告复试、有见证试验钢筋连接钢筋代换(洽商)钢筋放样钢筋规格,型号,数量钢筋规格、间距、偏差钢筋保护层钢筋合格证、复试报告验收记录、隐检报告外观检查钢筋加工尺寸偏差控制接头面积()连接位置位置偏差检查钢筋连接试验报告1.1.2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由于有直螺纹连接形式,因此后台钢筋加工人员除配备一般的加工人员外,还配备
2、经过专门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有上岗证直螺纹套丝工人。钢筋工要求绑扎熟练,并配备专门的经过培训的螺纹套筒连接工人。 2、机械准备后台加工机械在钢筋加工前调试到位,由机械员专职进行维护,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及精确度的调整;施工工人配备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粉笔、尺子等小型工具。3、材料准备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炉号和试验报告单,并且质量证明书必须随钢筋一同到场(此部分由物资单位提供),钢筋进场后要进行力学性能复试。4、材料管理二级、三级钢筋由于在外观上不易分辨,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加工料场时,二级钢与三级钢分开堆放,加工,标识。为避免进场后二级、三级钢筋在堆放及施工中混淆采取以下几
3、项措施:(1)现场钢筋堆放场地将二级、三级钢筋分开堆放,并在现场设立钢筋规格、型号标识牌。(2)钢筋在进场时严禁二级、三级钢筋使用同一车辆运送。(3)钢筋在吊装过程中由专人将钢筋吊装至指定地点,并标识明确。避免在倒运过程中混淆。(4)钢筋加工成品在堆放场地明确标识规格及型号,吊装过程中钢筋上挂标识布条,保证在施工中能够正确使用到结构施工中。(5)钢筋堆放场地购置足够的塑料布,防止雨、雪天气造成钢筋锈蚀。5、技术准备(1)技术员及放样员详细阅读结构总说明,梁、柱、板说明及设计变更和图纸会审记录,详细审图,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院协商解决;(2)对于绑扎(搭接)钢筋,受拉区钢筋接头按25%错开,且在跨
4、中1/31/4之间的位置;受压区钢筋接头按50%错开,同时同截面钢筋接头的数量不得大于50%;对于直螺纹连接,钢筋接头位置按50%进行接头,同时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超过50%。(3)钢筋放样单必须经过项目技术员审核后,才可以进行加工。1.1.3钢筋后台加工1、钢筋调直用调直机调直钢筋时,要根据钢筋的直径选用调直模和传送压辊,并正确掌握调直模和压辊的压紧程度,调直模的偏移量要根据其磨耗程度及钢筋品种通过试验确定。2、钢筋除锈钢筋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锤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3、钢筋切断经过项目技术、试验人员确定钢筋的出厂合格证和复试试验报告结论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后,通知下料
5、人员进行钢筋下料,下料之前,由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配筋图和划分的施工程序,给出结构各部位的各种形状和钢筋大样图并编号,分别计算出其下料长度及根数,填写料单,申请加工直螺纹连接钢筋可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4、切断质量要求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或弯起现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钢筋(例如:顶模撑钢筋)不得有毛刺等现象;钢筋的长度要求准确,允许偏差5mm(顶模撑除外)。5、钢筋弯曲一般规定:一级钢筋末端做180度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控制在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为10d;二、三级钢筋需做90度或135度弯折时,弯曲直径控制在钢筋直径5倍,135度弯折时平直部分为10d;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半
6、径为5d。弯曲成型工艺:根据钢筋料单的要求,将钢筋的尺寸标识在定位板上,钢筋弯曲时,根据定位板上的尺寸,用粉笔将各弯曲位置划出,根据不同的弯曲角度扣除弯曲调整值。钢筋在弯曲机上成型时,轴心直径应是钢筋直径2.5倍。成型轴配有偏心轴套,以适应不同直径的钢筋弯曲需要。钢筋弯曲成型后,角度正确,弯钩长度满足要求,箍筋要方正;同种箍筋大小一致,弯钩长度一致,角度一致,并且将定位撑码放整齐,同时贴好标识签,注明使用部位、数量等;同种规格、尺寸的钢筋成型后要求钢筋长短一致,弯钩长度一致,角度一致,并贴好标识签后分类码放整齐,注明使用部位、数量等。1.1.4钢筋绑扎1、柱钢筋施工(1)在立好的柱子竖筋上,画
7、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箍筋的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2)现浇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柱的弯矩较小区段,并符合下列规定:1)柱每边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在一个水平面上连接,(如右图:上下柱钢筋搭接)。柱每边钢筋58根时,可在二个水平面上连接。2)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钢筋的根数及直径,应满足上柱受力的要求;当上下柱内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应按上柱内钢筋直径计算。3
8、)下柱伸入上柱的钢筋折角不大于1:6时,下柱钢筋可不切断而弯伸至上柱,(如上图1:下柱钢筋弯折伸入上柱)。当折角大于1:6时,应设置插筋或将上柱钢筋锚在下柱内,(如上图2:加插筋搭接、上图3:上柱钢筋伸入下柱)。(3)顶层柱中纵向钢筋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见下图1:柱纵向钢筋向内弯折);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见
9、下图2:柱纵向钢筋向外弯折),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2)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如下图4:柱外侧纵向钢筋弯入梁上部纵向钢筋内用)。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la,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并向下弯折不小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宽范围以外的纵向钢筋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的柱纵向钢筋相同。3)框架梁顶节点处
10、,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见下图3: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la。当梁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直径)。(4)箍筋1)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围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于圆柱中的箍筋,搭设长度不应小于锚固长度la,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段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2)箍筋间
11、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2、梁钢筋施工(1)受力钢筋1)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s(见下图: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简支支座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梁中混凝土能担负全部剪力时,las5d;当梁端剪力大于混凝土担负能力时,对带肋钢筋las12d,对光圆钢筋las15d。当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至梁端
12、尚不足las时,应采取在钢筋上加焊锚固钢板或将钢筋焊接在梁端预埋件上等有效锚固措施。2)框架梁或连续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范围。该钢筋节点或支座边缘伸向跨中的截断位置应满足受弯承载力与锚固要求。3)框架梁或连续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处应满足下列锚固要求:A、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强度时,其伸入节点或支座的锚固长度las12d(带肋钢筋)、15d(光圆钢筋);B、当计算中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抗拉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此时可采用直线锚固形式(图1:节点中的直线锚固),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也可采用带90o弯折的锚固形式(图2:节点中的弯折锚固),其锚固
13、长度不应小于0.4l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图3:节点或支座范围外的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l。3)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宜小于5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包含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包含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长度应为15d(见右图: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内的锚固)。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处的锚固要求与中间节点处的锚固要求相同。4)沿梁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
14、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除应在梁截面四角设置受扭纵向钢筋外,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受扭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2)弯起钢筋1)梁中弯起钢筋的弯起角,一般为45o;当梁高800mm时,宜取60o。2)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对光圆钢筋在末端应设置弯钩(见图:弯起钢筋端部构造)。3)弯起钢筋应在同一截面中与梁轴线对称成对弯起,当两上截面中各弯起一根钢筋时,这两根钢筋也应沿梁轴线对称弯起。梁底(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4)弯起钢筋前排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箍筋的最大间距。5)当纵向
15、受力钢筋不能在需要的位置弯起,或弯起钢筋不足以承受剪力时,需增设附加斜钢筋,且其两端应锚固在受压区内(鸭筋),不得采用浮筋,(见图:附加斜钢筋(鸭筋)的设置)。附加斜钢筋(鸭筋)的设置(3)箍筋1)梁的箍筋设置:对梁高300mm,应沿梁全长设置;对梁高为150300mm,可仅在构件两端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但当在构件中部1/2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对梁高155mm,可不设置。梁支座处的箍筋从梁边(或墙边)55m开始设置。2)箍筋的形式与肢数: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基本形式为双肢箍筋(图9-21)。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旦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或梁的宽度大于400
16、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应设置复合箍筋,如图9-21(b)与(c)所示的四肢箍筋与图9-21(d)所示的六股箍筋。为了施工方便,四肢箍筋可由两个相同的多肢箍筋拼成。(4)纵向构造钢筋1)梁中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2)当梁扣除翼缘厚度后截面高度hW不小于455mm时,梁侧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每侧截面面积不应小于翼缘以下梁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3)梁的两侧纵向构造钢筋宜用拉筋联系。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其间距一般为箍筋间距的两倍
17、。4、剪力墙钢筋施工墙筋绑扎前在两侧各搭设两排脚手架,每步高度1.8米,脚手架上满铺钢脚手板。绑扎前先对预留竖筋拉通线校正,之后再接上部竖筋。水平筋绑扎时拉通线绑扎,保证水平一条线。墙体的水平和竖向钢筋错开连接,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钢筋搭接处,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保证墙体两排钢筋间的正确位置。墙筋上口处放置墙筋梯子筋(周转使用),以此检查墙竖筋的间距,保证墙竖筋的平直。梯子筋与模板支架固定,保证其位置的正确性。墙体钢筋在楼层处布设竖向钢筋架立筋、拉筋。架立筋为225(220);拉筋呈梅花形布置,拉筋为10600600(8600600)。用塑料卡控制保护层厚度。将塑料卡卡在墙横筋上,每隔1
18、000纵横设置一个。预埋盒的埋设:各种机电预埋管和线盒在埋设时为了防止位置偏移,在预埋管和线盒用4根附加钢筋箍起来,再与主筋绑扎牢固。限位筋紧贴线盒,与主筋用粗铁丝绑扎,不允许点焊主筋。内外墙交接处钢筋:外墙施工时,预埋连接内墙钢筋的直螺纹接头,外墙模板拆除后,剔凿出该接头与内墙钢筋连接。5、板钢筋施工(1)楼板筋安装钢筋安装前首先清扫基面,并在平面上弹出钢筋位置线,确保钢筋布置间距。受力钢筋放置顺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钢筋交叉点用火烧丝缠扎牢固,相邻扎点铁丝绑扎方向成八字形,单向板受力钢筋网,周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中间部分可
19、隔点绑扎。双向板受力钢筋网,所有钢筋交叉点全部扎牢。级光圆钢筋末端做180度弯钩,并满足锚固或搭接长度。绑扎成活的钢筋网间距允许偏差10mm,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变形,松脱。双层网筋之间的净距必须充分保证,有支撑马凳筋,现场人员行走有马道,不得踩踏平板配筋网。(2)构造钢筋1)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该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沿受力方向配置时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时可根据实践经验适当减少。B、该构造钢筋伸入
20、板内的长度:对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板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7,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1/4(双向配置);对周边与混凝土或墙整体浇筑的板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1/5(单向板)、1/4(双向板),(见下图:连续板的分离式配筋)。连续板的分离式配筋2)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1/4。3)挑檐转角处应配置放射性构造钢筋(见右图:挑檐转角处板的构造)。钢筋间距(按
21、l/2处计算)不宜大于200mm;钢筋埋入长度不应小于挑檐宽度,即al。构造钢筋的直径与边跨支座的负弯矩筋相同。(3)板上开洞1)圆洞或方洞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边长小于300mm时,可将板的受力钢筋绕过洞口,不必加固。2)当300D(B)1000mm时,应沿洞边每侧配置加强钢筋,其面积不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的受力钢筋面积的1/2,且不小于210。3)当D(B)300mm且孔洞周边有集中荷载时或D(B)1000mm时,应在孔洞边加设边梁。(4)板柱节点在板柱节点处,为提高板的冲切强度,可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5mm。箍筋应配置在柱边以外不小于1.5ho范围内,其间距不应大于h0/3
22、(见下图:板柱节点处的加强配筋(a)配置箍筋)箍筋外形宜为封闭式。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弯起钢筋可由一组或二组组成(见下图:板柱节点处的加强配筋(b)配置弯起钢筋)。其倾斜度应与冲切破坏斜截面相交,其交点应在柱周边以外h/22/3h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应小于3根。6、楼梯钢筋施工首先清扫模板上垃圾杂物,用粉笔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根据设计图纸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梯板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绑扎且梯板筋要锚固到楼梯休息平台板内,楼梯休息平台板钢筋与踏步板钢筋同时绑扎,施工缝处的钢筋下部采用20*15mm小木条平卧,保证此处保护层厚度符合
23、要求。7、起步筋墙体水平起步筋距顶板(梁)55mm。暗柱起步箍筋距顶板(梁)25mm(应为55mm,但与墙体水平起步筋矛盾,故错开25mm)。墙体竖向起步筋距暗柱边55mm。楼板第一根起步筋(包括上下铁)距墙边55mm。过梁起步箍筋距暗柱边55mm,进暗柱第一根过梁箍筋距暗柱边100mm(100mm为平法图集的规定,为更有效的防止洞口角部八字裂纹开展,建议此箍筋距暗柱边55mm)。 4、钢筋清理钢筋堆放时,不可避免淋到雨水,因此,钢筋使用前,检查钢筋是否生锈,生锈的钢筋做除锈处理。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浇筑混凝土时,竖向钢筋会受到混凝土浆的污染,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使用湿布将竖向钢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住宅楼 建筑结构 主体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