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庆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初稿)庆阳市科技局甘肃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二二年七月目 录一、发展基础1(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2(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3(三)园区基地建设取得突破3(四)科技创新产出成果丰硕3(五)奖补资金支持力度加大4(六)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5(七)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5(八)科技交流合作广泛深入6二、形势与需求7(一)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7(二)甘肃省科技发展趋势8(三)庆阳市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9三、思路与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四、重点部署14(一)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示范区14(二)建设庆阳“丝绸之路”国际
2、合作引才引智基地16(三)建设庆阳科学城17(四)建设高能级产业园区19五、科技支撑十大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23(一)提升优势型产业品质24(二)挖掘潜力型产业优势30(三)培育壮大成长型产业32六、提升民生科技和可持续发展水平36(一)人口健康36(二)生态环境37(三)公共安全39七、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载体40(一)布局新兴产业重点实验室41(二)建设重点产业技术研发中心42(三)打造高端科技创新服务载体45八、重大改革和重要举措47(一)深化科技管理改革47(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48(三)聚集科技创新人才49(四)深化区域开放协同50(五)营造创新创业生态51九、保障措施52(一)加强
3、组织领导52(二)落实考核评价52(三)做好衔接配套53(四)强化法制保障53(五)加强科普宣传53附件1:庆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指标说明55附件2:庆阳市与甘肃省部分指标对比58附件3:庆阳市与甘肃省科技进步监测指标对比59附件4:庆阳市高校、科研机构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情况60庆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庆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技术制高点,加快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实现动能转换升级和绿色发展崛起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并有效落实科技创新发展“十四
4、五”规划,对庆阳更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加快实现创新型庆阳建设,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跃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根据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意见(庆政办发201953号)和庆阳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庆阳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积极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加深,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更加丰富,科技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应用、科技精准扶贫、科技宣传普及等工作成效明
5、显,全市“双创”环境更优,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质量整体跃升,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一)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成功获批,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有关科技创新政策的跟进落实。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型庆阳建设的意见庆阳市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庆阳市建设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庆阳市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市实施方案庆阳市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庆阳市关于落实以增加知识产权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方案庆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庆阳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
6、见庆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甘肃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庆阳市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庆阳市专利奖励办法关于加强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新时代庆阳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技术制高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改革的政策性文件,为加快全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营造了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全市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创业创造热情。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健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科技型企业培育取得了较大突
7、破,企业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更加凸显。“十三五”以来,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创新型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国家星创天地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企业孵化器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7个,市级众创空间2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三)园区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全市各级各类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支撑创新型庆阳建设、引领全市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目前,庆阳市获批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环县现代
8、农业产业园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建成宁县海升公司现代农业高科技苹果示范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通过评审,科技与产业相融互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四)科技创新产出成果丰硕“十三五”以来,全市共获得省级科技奖励14项,年均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2019年全市登记科技成果65项,技术合同市场交易额达到6.69亿元。全市有7个县(区)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和国家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行列,7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和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企业被评为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户企业顺利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3所学校被授予“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示范基地”和“甘肃省中
9、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019年专利申请量达1592件,位居全省第2位,授权专利743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39件,创历史新高。争取省级知识产权项目10个,专利转化资金155万元,3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就地生产转化,实现产值5.71亿元,上缴利税2263万元,知识产权助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五)奖补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庆阳市、县两级财政吃紧,支持科技创新资金锐减,庆阳市科技局在积极做好市级科技创新奖补资金兑现落实的同时,紧抓省上出台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的大好政策机遇,把鼓励引导各类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科技企业争取省级科技创新奖补资金,作为破解市
10、县财政支持科技创新资金不足的有效手段,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19年,共争取国家、省、市级计划项目资金5800余万元,各类奖补资金614万元,对全市22家单位、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进行了奖补;争取“三区”科技人才经费176万元;市政府奖补资金393万元,对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进行了奖补;争取市级奖励资金18万元,对全市科技创新20个先进集体、6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六)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牢牢把握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培养引
11、进并重,研究出台了强化高层次人才扶持培育、改进人才引进方式方法、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等一批务实管用的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措施,着力破除束缚科技人才发展的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全市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截止2019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研究人员达到1210人,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达到3.85 人年;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744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263人。培育出产业领军人才77名,科技创新人才60名,创业导师27名。(七)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和“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组织科技人才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
12、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实施科技项目,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产业化开发和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攻关研究,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市共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下派科技特派员734名,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才250名,组建科技人才扶贫团队42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1项,服务贫困村537个,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62个,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6个,建立示范基地20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45场(次),培养科技明白人812名,培训农民90万人(次),培育科技扶贫示范村24个,科技助推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科技扶贫工作经验和先进事迹先后在科技日报和央视经济频道进行广泛报道,并
13、入选科技部“科技扶贫100例”在全国推广。全市科技系统有2家单位和7名个人被评为全省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和国家、省级优秀特派员。(八)科技交流合作广泛深入庆阳市积极优化外部环境,持续扩大科技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先后有5名“两院院士”被聘请担任庆阳市政府顾问,与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14家院校签订了院地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了3个院企合作专家工作站。全市已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日本富士株式会社、加拿大爱德牛业发展公司等80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科技交流合作关系。创建引智基
14、地2个,累计引进外国专家27名,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90多名,创业指导师30人。初步探索出“科技顾问型、项目带动型、技术依托型、示范辐射型、智力补充型、技术入股型”等六种科技合作与交流形式。二、形势、机遇与挑战(一)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世界科技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科技创新呈现出前沿基础研究向宏观拓展、微观深入和极端条件方向交叉融合发展,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和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跨界融合,带动相关领域发生了以绿色、
15、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一批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将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数智经济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活动日益社会化、大众化、网络化,新型研发组织和创新模式显著改变创新生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大国,正处于从创新型国家行列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迈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关键期,是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从中高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重要时期,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突破大国战略遏制的关键期。当前,我国一些前沿领域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16、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二)甘肃省科技发展趋势甘肃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抓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科技创新重大任务加快落实,机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科技创新供给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
17、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创新型甘肃建设呈现出新气象、迈出新步伐。近年来,全省科技创新实现了从点的突破向系统性的提升转变,科技成果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尤其是地学、空间物理、理论物理、核技术等具有特色的基础研究在全球具有导航水平,部分产业技术领域处于并跑或领先水平。“十四五”时期,是甘肃省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当前甘肃省科技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差距,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还不够强,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科技资源配置、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迫切需要甘肃省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深刻把握甘肃省科技发展阶段
18、性特征,找准关系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命脉的关键环节,充分释放科技创新的潜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为甘肃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庆阳市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时期,庆阳市科技创新发展在园区创建、平台载体、知识产权试点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科研奖补资金争取、政策环境优化、科技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县区科技管理职能弱化、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低、科技人才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结合度低、产学研合作机制不顺畅、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地难等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科技投入持续下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连续3年下降,由2016
19、年的1.5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1.17亿元;R&D经费投入连续3年下降,2018年0.48亿元,仅占2015年2.35亿元的五分之一,不足全省R&D经费的0.5%。R&D人员连续减少,2018年1210人,仅占2016年2315人的一半。此外,庆阳高新技术企业数严重偏小,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仅有16家,不足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的1%。科技投入连续下降、R&D人员锐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成为长期制约庆阳科技创新的瓶颈因素。“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将在西部实施,庆阳市科技发展既面临着大有可为的战
20、略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庆阳市要顺应和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趋势和要求,主动对接国家和甘肃省发展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加快十大生态产业创新发展为导向,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在重要研发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和决定性成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高新技术和产业聚集发展的新突破。加快发现和培育新的产业爆发点和增长点,深化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协作、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创新平台、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务实工作,使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驱动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赢取创新发展更大空间。三、思路
21、、目标与任务(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两次视察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科技创新摆在创新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抢抓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以绿色发展崛起为导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突破,以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整合和集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推动庆阳打
22、造新能源之都、绿色生态之城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发展动力。(二)基本原则庆阳市科技创新发展遵循“创新引领、人才驱动、重点突破、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创新引领。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大胆实施有突破性的改革创新政策,打造创新创业示范样板,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人才驱动。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改革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机制,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集聚人才,培养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重点突破。聚焦科技创新重大需求,瞄准科技创新关键共性难题和重大短板,整合和
23、统筹各方创新资源,在创新驱动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带动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开放合作。把握开放创新趋势,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协作,深化校(院)地合作,进一步集聚优势创新要素和资源,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三)发展目标与任务“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形成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强大创新力、显著辐射力的省级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框架,构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自主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创建国际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省级
24、高新技术园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加快推动庆阳融入“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中心城市,使庆阳成为促进甘肃省绿色发展崛起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注重原始创新,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破解社会发展科技难题,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到2025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省中游,部分创新指标进入全省前列。科技创新载体更加完善。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机构,打造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转化和服务平台,吸引和聚集一批科技领军
25、人才、创业投资家和创新型企业家。到2025年,培育和建成创新平台5个,培育和引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企业创新团队10个。产业创新能力实现倍增。布局绿色生态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一批省内外高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培育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到2025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培育2-3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倍,培育1-2家营业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科
26、技与资本融合更加紧密,建成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学创新城,成为全省知识产权强市,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表1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5年综合指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9999118投入指标R&D投入占GDP的比例(%)0.310.390.320.160.070.5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0.290.430.430.140.030.5万人R&D人员数(人年)4.483.722.783.853.114产出指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0.150.230.250.340.360.5技术市场合同成
27、交额(亿元)1.942.152.313.014.581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35828四、重点部署(一)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示范区(参考国家战略及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积极对接国家顶层设计,持续开展黄河流域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源水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协调推进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示范区,发挥水土保持技术支撑、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的作用,形成集科技示范、科普推广、实验研究及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平台,着力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利用、创新要素跨时空配置、数字化产业转型、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核心能力。专
28、栏1 创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示范区重点任务1 依托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联合市水保局建立黄土高原国家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2 依托“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全力培育推广抗旱、抗病苗林新品种,为荒山绿化提供优质种苗。3依托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生态环保监测分析和预警监管,建设黄河流域庆阳段“数字黄河”平台,加强区域之间重大生态环保信息的共享,形成全流域、全要素生态保护能力。4布局建设国家级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领域的研发与集成。包括黄河水资源演变及供水安全、黄河水沙比合理区间、河流袭扰、生态承载
29、力、水旱灾害防御与风险管理、黄河上游冰川冻土融水对径流变化影响、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沙研究、节水技术研究,智慧黄河研究等。4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需求,引导各类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联合组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新建一批行业前沿领域的研发平台。5推广水土保持实用技术。以科技示范园为基地,以技术创新和工程示范为基础,依托甘肃瑞斯抗疏力技术有限公司、陇东学院,大力推广抗疏力技术在固沟保塬和淤地坝建设中的实验应用,加快本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小水源高效开发利用、集雨节灌、机修梯田、径流造林、飞机播种、抗旱造林和水
30、土保持耕作技术,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率。6研究开发水土保持关键技术。针对当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研究开发降水与地表径流资源化及高效利用、区域植被配置与快速建造、高抗逆性速生林草品种快速工厂化培育、草地建设及高效舍饲养殖、旱作节水农业、特色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关键技术。7打造科技文化融合带。发展黄河文化、始祖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将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创新资源串珠成线、连点成面,打造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科技文化融合带。(二)创建庆阳“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引才引智基地(参考庆阳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技术制高点实施方案)加强跨区域科技创新与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
31、”,面向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科技合作基地。鼓励庆阳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合作成立科技研发、技术转移、示范推广平台,引进、示范转移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合作内容不断向深层次拓展。依托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面向西部省区及中西亚国家提供新型数据中心服务、云计算服务及数据加工清洗服务,融入全省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促使丝绸之路信息港成为服务和支撑中西亚和中东欧及蒙古的通信枢纽,成为区域信息汇聚中心和大数据服务输出地的重要载体,把庆阳建成网络强市、数字经济大市。专栏2 创建庆阳“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引才引智基地重点任务
32、1依托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一带一路”陆上国际数据交换中心、“一带一路”物流大数据平台,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2依托环县庆环肉羊育种公司创建省级引才引智基地,持续引进外国专家,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共同培育肉羊新品种,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3支持庆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技术需求,转移转化庆阳在石油化工、新能源、旱作农业及现代农业、中医中药、水土流失治理等领域的先进技术。4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才发展战略,加强“柔性”引才引智,积极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建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智成果推广基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33、来庆阳开展科技研发和项目合作。5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庆阳的地理优势,通过双边、多边、官方、民间、个人等多渠道多方位合作,争取一批科技外援项目。6融入全省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多渠道分析科技创新核心指标、产业发展趋势、合作需求等信息,形成专业化数据库和人才库。(三)推动创建庆阳科学城(参考庆阳市“十四五”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坚持产城互动、产研融合,突出差异化发展、产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功能定位,依托陇东学院大学科技城、华为大数据中心、陇东医疗中心,建成集现代化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能源绿色利用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创新研究院、医学研究院、创客空间、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科技成果评价转化平台、技术
34、交易平台、科技馆、科技产品展示体验推广平台、科技金融支持平台、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公寓、智能生态家居小区为一体的科学城体系,集聚人才、研发、技术、资金、展览、交易平台等资源,构建特色鲜明、协同开放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以创新要素的集聚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以新兴产业群的崛起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形成庆阳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专栏3 创建庆阳科学城重点任务1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卫生健康、石油化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信息等领域,集中优势创新资源,组织全市其他区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庆阳科学城建设关键实验平台,打造多类型、多层次、相互支撑协作的重大科技基
35、础设施集群。2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区。积极支持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在庆阳科学城建设分校、分支研究机构、重点学科及科研实验平台。整合组建一流创新团队,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人员收入分配机制,探索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年薪制,急需紧缺人才推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成果转化持股、专利入股等多种分配方式。3加快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高端科研资源条件,建设特种材料、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应用、石油化工品检测等重点实验室,力争建成庆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创建庆阳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探索建立符合大科学时代科研规律的科学研究组织形式、学术和人事管理制度,
36、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4构建高水平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服务,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高研发服务能力,创建特色服务平台。鼓励成立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和实施示范工程,完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引导和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在庆阳科学城开展天使投资。力争建成“庆阳创新研究院”“庆阳科技孵化园”,大力引进培育孵化科技型新兴产业,助推庆阳经济转型发展,打破庆阳经济长期一油独大的畸形结构。5强化生活保障服务。完善生活配套保障,按照合理规划、分类保障的原则,建立科技人才长期居住、短期交流居住等分
37、类分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医疗服务保障,突出中医药诊疗和康养特色,完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创建高能级产业园区(参考庆阳市“十四五”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产业园区是发展区域经济和形成产业集群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立足庆阳主导产业需求和发展方向,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以园区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带动区域创新水平整体提升。1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立足庆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依托庆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苹果、草畜、中药材为主导产业,加大农业现代化技术的研发与引进推广,集成应用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
38、化等现代手段和技术装备,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科技示范区、科技产业孵化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加工物流集散区,在旱作农业提质增效、做大特优农产品、做优设施农业、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方面探索示范,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专栏4 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重点任务1培育创新主体。培育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支持甘肃中盛、陕西海升、福建圣农、正大集团、中天羊业、天士力、荟荣和南梁缘草业等大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带动能力。以“星创天地”为载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留学归国人员、
39、科技特派员等成为农业创业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创新。2做强主导产业。按照一区一主导产业的定位,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增强示范区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推动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3集聚科教资源。推进政产学研用创紧密结合,完善各类研发机构、测试检测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向
40、示范区集聚。健全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探索研发与应用无缝对接的有效办法,支持科技成果在示范区内转化、应用和示范。4培训职业农民。加大培训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能力,创新培训机制,建设具有区域特点的农民培训基地,提升农民职业技能,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鼓励院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化教育,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5促进融合共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民的获得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区域协同创新,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造新型“科技+产业+生活”社区,建设美丽
41、乡村。6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打造水体洁净、空气清新、土壤安全的绿色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垃圾和污水处理率,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7强化信息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和乡村电商服务示范,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8加强国际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农业“走出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
42、升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国家引进的农业先进技术、先进模式优先在庆阳农业科技园区转移示范。依托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2创建庆阳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建设产业发展领先、辐射带动明显、就业拉动强劲、体制机制优越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总目标,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以庆城驿马工业园区为核心区,辐射带动西峰、庆城西川、宁县长庆桥、和盛等工业集中区,重点打造油煤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电子商务、
43、现代物流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建设全产业链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聚焦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促进庆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庆阳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专栏5 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任务1培育发展重点产业。以石油、煤精细化工产业为重点,开展煤电一体化、炼油化工一体化、精细化工品合成工艺和工程技术研究,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嫁接,积极引进企业急需的新技术和先进设备,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发展精细化工、煤制气、大数据、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服务业等产业。2实施高新技术
44、企业培育行动,对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鼓励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每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企业总数的10%以上。3加大企业科研投入。争取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券,解决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研发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4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专利创造、运营、保护和管理,促进专利推广使用。培育发展技术市场主体,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扩大技术合同交易额。落实省、市、县专利补助奖励和成果转化奖励,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培育知
45、识产权优势企业,每年培育3个以上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个以上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5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共享率,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创客提供“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一站式服务,着力组建众创空间集群,建设专业孵化器,开辟园区加速器,转变产业园的产业结构,构筑“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服务体系,培育园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企业。6搭建全链条服务平台。以集聚智力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完善孵化体系、扶持科技企业及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人才创业等为途径,着力搭建综合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
46、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招商引资服务平台等服务平台。形成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3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级关于促进技术要素流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系列政策,制定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措施,激发技术供给活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以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契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专栏6 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点任务1
47、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为载体,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领域科技服务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2 发挥庆阳市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建立常态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转化机制,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创新主体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积极开展面向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研发,构建利益共同体。3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工程化能力建设,建立中试合作机制,鼓励重点领域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通用性或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中试参与各方共同开展成果中间放大实验,在重点产业实现工程化推进。五、科技支撑十大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参考庆阳市发展十大生态产业2020年实施方案)瞄准庆阳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效益优先、创新驱动、融合带动、集群集约,把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技术瓶颈,构建绿色生态产业技术体系,支撑引领十大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提升优势产业品质以循环农业、文化旅游、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新兴技术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