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与进路.docx
《202X“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与进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与进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X“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与进路202X年,国家启动了“双高计划”建设,目标瞄向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大学乃大师之谓也”,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双高乃双师之高也”,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既是“双高计划”改革任务的核心议题也是推动“双高计划”改革的第一资源。教师培训作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教师培训逻辑起点的研究有助于把握正确的培训方向,更加准确地遵循教师培训的规律。然而,高职教育实践性强、行业属性突出以及“双师型”的教师发展难度大的特点,教师培训工作始终存在“诟病”,在“双高计划”建设关键期,有必要再次梳理高职教师培训,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
2、院教师发展中心培训为例,探索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逻辑进路并提出完善策略。1【起点要素】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是指教师培训工作者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所具有的基本理念、指导思想,是最基本、最关键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1.1指向学生,对接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指向学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指向学生需求,成效关乎学生成长,发展水平需要依托学生验证。”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从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专业知识、专业实践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行为的改变与素养的提升,从本质而言这些专业发展行为是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需求。
3、首先,教师培训的宗旨和目标是要对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宗旨。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任何形式的教师培训从直观上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从本质上是要通过教师的发展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其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是要对接人才培养的需求。“双高计划”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教育的目标,将实施涉及“1+X”证书、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三教”改革及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系列改革,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适配问题。教师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教师培训始终要密切对接人才培养的需求,人才培养需求进行了调整和改变必然会推动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最后,教师培训的效果和
4、评价是要对接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两大主体,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最根本的依据,因此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是对教师培训效果和评价中的关键因素,教师培训引起的教师专业行为的改变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1.2培训取向,瞄准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建设目标所谓培训取向,简而言之就是以某种特定的价值理念,通过设计、组织有关培训要达到的直观的培训目的。任何教师培训项目都是具有其特定的宗旨和取向,明确了培训取向才能更好地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流程,进而实现培训目标。“双高计划”明确提出了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师资建设目标。由此,
5、不难理解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是要围绕“四有”标准、“高水平”“双师型”来开展的。其一,领握“四有”标准的价值导向。教师培训不仅是要实现知识传递、经验分享而且要实现价值传输,要让“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成为教师培训中的价值引领。其二,把握“高水平”的建设起点。所谓高水平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高职教师培训而言,可以从时空的维度来理解,一方面现在的培训比较以往的培训要在规格、要求、水平上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和国际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相比,教师培训在内容、形式、效果上能够旗鼓相当。其三,掌握“双师”教师培养规律。“双师”素质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不可偏离的原则,掌握“双师型”教师培
6、养规律是关键,并且在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内容选择、实施培训方法选择上尊重“双师”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才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培训。当前,“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欠缺行业企业的参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健全普通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在策划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实施、评估培训效果过程中的作用。1.3需求导向,满足多元化的发展需求马斯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教师培训行为亦是源于需求。教师培训源于多元化的需求,既包括教师个体由内而生的需要也包括满足教学
7、活动、应对时代发展等对教师素养提出的培训需求。一是教师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由差异化的个体所组成的,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是教师培训中不可回避的难题,不同来源、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专业技术等级的教师都有自身专业发展最为迫切需要的内容,因此构建分类分级的教师培训模式是教师培训改革的重要任务。二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信息化3.0时代,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50”背景下,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已经给教育带来了颠覆式的冲击,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并且随着“1+X”证书实施,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系列改革等诸多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教师培训只有尊重行业发展规
8、律,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技术,不断地引导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馈,才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教师服务国家特色职教发展的需求。“双高计划”不是普通意义的职业教育改革,而是肩负着引领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使命,“中国特色”是“双高计划”的重要议题,因而教师培训不是简单的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模式,而是要探索体现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教师培训模式。2【内涵关系】 高职教师培训逻辑起点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视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不是单一的,而是源于多种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并非割裂独立的关系,彼此间存在互为主次、相互作用的关系。所谓互为主次关系是指各逻辑起点
9、要素之间本身也存在终点、起点和路径的关系,对接人才培养是培训的终点,培训取向是培训的起点,需求导向是培训的路径和方法。其一,对接人才培养是培训的终点,是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是所有逻辑起点的最终落脚点。人才培养是高职办学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其区别于其他科研单位、企业行业的根本特征,通过深入学生群体、深度了解学生、深刻分析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进而能够发现教师的培训需求。其二,培训取向是培训原点,是培训的直观目标,是培训项目宗旨、方向、对象的体现,任何教师培训项目都具有其特定的宗旨和取向,明确了培训取向其实就是明确了培训的目标、培训要求和要实现的效果,才能更好地设计培训内容和培
10、训流程。其三,需求导向是培训的路径。马斯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教师是培训工作的直接对象,因此教师需求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第一要务,需求导向是设计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法,引导教师主动、自我发展的根本方法和路径。所谓相互作用是指逻辑起点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是无论是指向学生还是培训取向的要素最终都会以某种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需求可能是教师个人意识到自身在育人工作中存在不足而自发产生的培训需求,对教师个体而言,是内生型的需求;也可能是时代发展的新动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职教育的新使命、国际社会的新形势而要求教师参加的培训需求,对教师个体而言,是外生型的需求。
11、二是培训需求受到人才培养、培训取向的制约,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人才培养和培训取向的表现。指向学生、培训取向和需求导向三大要素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分析,例如指向学生是教师存在的意义,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的发展需求必然反推教师要有某种素养和能力,“双师”素质也可以理解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师素养需求的反映。3【逻辑进路 】高职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逻辑进路逻辑起点是培训项目设计、实施的落脚点,要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然要遵循教师培训的逻辑起点。需求是其他逻辑起点映射在教师发展中的表现形式,因此满足需求是完善高职教师培训项目的方法和路径,也是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逻辑进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 计划 高职 教师 培训 逻辑 起点 进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