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测天气》教案.docx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测天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测天气》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观测天气16.测量气温【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
2、资源。(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测量气温,本节课聚焦气温这一气象要素,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四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知道气温是空气温度的简称,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学习使用气温计,使学生掌握用工具测量气温的方法,通过反复训练,掌握摄氏温标的读法和写法;第二部分;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用,再针对教材给出的四个准确的气温值,列出应对之举,感受了解准确的气温有什么用,理解测量气温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通过在
3、不同的地方测量气温,发现不同情况下气温的差异性,知道气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地面质地等。即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定相同。因此,气象部门制定了测量气温的统一标准,气温计要放置在百叶箱中;第四部分,通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百叶箱的用途。了解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是气象站和观测站最醒目的标志之一。【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通过天气预报对天气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能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对气温这个司空见惯,每时每刻都在身边影响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概念往往忽视。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只接触过电子气温计,对本课实验使用的气温计的构造不
4、太清楚,读取气温计上的数据,是比较困难的,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温标、学会气温计读数,学习中进行多次练习不同数值的读取,能够使用气温计进行实际气温测量。通过测量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来理解准确的气温有什么用,感知气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引起学生测量气温的兴趣。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情境,从感受大自然的冷和热,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写。2.通过说一说气温对生活有哪些影响,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用,引起学生测量气温的兴趣。3.通过测量气温的实践活动,发现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差异性,并通过了解百叶箱体会标准化测量的意义。【教学重点】学习用气温
5、计测量气温。【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测量气温,发现不同情况下气温有差别。【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百叶箱视频,气温计。学生气温计,学习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出话题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受到最近天气的变化?(总体来说越来越冷)是的。天气越来越热。2.天气的冷、热程度,可以用空气的温度来表示,简称气温。(板书:气温)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越低,天气就越冷;气温越高,天气就越热。3.你在哪里听说过“气温”?(天气预报)(呈现一段天气预报)。4.你们发现了吗?天气预报中说气温,不是用气温高、低这样模糊的说法,而是用准确的气温数据来表示。比如最高温度35摄氏度,平均温度零
6、下5摄氏度,等等。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用?(知道多少度,就可以决定穿多少衣服)5.出现一组图片,对话。6.那我们怎么才能获得准确的气温数据呢?(量,测量)*听天气预报,听广播。那天气预报、广播里面的气温数据,又是怎么获得的呢?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测量气温(板贴:测量气温)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联系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冷和热,说一说获知气温的渠道,引发学生测量气温的兴趣。二、探究新知,学习用气温计测量气温。(一)认识气温计1.我们曾经用电子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用量筒、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用肺活量测试仪测量肺活量,这些都是在测量。2.那么,气温怎么测量呢?(借助工具)3.我们需要一个专用的
7、温度计来测量大气的温度气温计。(板贴:气温计)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常用工具。我们先来认识认识它。4.出示气温计模型,观察并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汇报:气温计的结构、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组成;气温的单位5.还有没有要补充的?还有什么疑问?解释温标华氏和摄氏。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板贴:摄氏度 )(二)读写气温计上的气温1.认识了气温计,让我们试试看读写气温计上的气温吧。出示ppt范例,图中的气温计标示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2.你们学的可真快!学习单上还有读写气温的练习,要挑战一下吗?读作:二十摄氏度 写作:20 读作:零下六摄氏度(负六摄氏度) 写作:-6画出
8、-4设计意图认识气温计,学会正确读取气温。(三)不同的地方测量气温1.你们想不想用气温计实践一下,测一测此时此刻我们教室内的气温。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熟练的读取图片中气温计标示的温度了,这次我们进行实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提示:玻璃仪器小心使用,正确的读法是用手拿住温度计空白处,眼睛平视液面的刻度位置,且液面稳定,不再升高或降低后读数。)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气温读数。3.好像你们几个小组的气温不太一致呀,真奇怪,是什么原因呢?猜测一:气温计不准 猜测二:有可能不同地方(环境)的气温不同。4.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5.上课前我已经在学校的几个地点提前放置了气温计。分别是(出示图片)我们可以去看看
9、不同地点(环境)的气温是不是真的不同。请每个小组前往一个观测点进行读数。(提示: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小组合作,人人参与测量、读数;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完成后快速回到教室。)6.小组测量气温并读取预置的气温计标示的温度。7.小组汇报:(填写在大板贴上)8.有结论了吗?说一说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方,气温还是各有不同,水泥地上比草地上气温高,向阳温度比背阴处温度高一些。设计意图去室外测量不同地方同一时间的气温,发现不同地方(环境)下的气温并不相同三、认识百叶箱,理解标准化测量。1.同学们刚刚测得了很多的气温数据,我们该选取哪个气温作为今天的气温呢?2
10、.看来测量气温在哪里测,怎么测,地点的选择和条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来看看气象站测量气温时把温度表都放在了哪里?(出示照片)3.认识吗?是的就是百叶箱4.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一起来认识一下百叶箱。5.简述百叶箱特点: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气温计的仪器的木箱,四壁用木片做成百叶窗式,一面是门,限定和箱底用高低不同的几块木板制成,箱内外涂白漆,一般都架设在草坪上,箱门朝北,为了排除干扰,测量准确的气温,百叶箱都按照箱底离地面1.5米这个标准去测量。6.为了测得气温数据可靠,气象站测量气温时除了把气温计都放在的百叶箱里,每天还要定时记录,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百叶箱,
11、知道这是一种标准化测量,并体会标准化测量的意义。四、小结拓展1.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可以做一个小小气象家了。2.小小气象家都学会了哪些本领呢?3.说的都很棒,气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要想把握它的变化规律,要长时间地测量并记录。请小气象家们利用学习单后的表格,连续测量并记录一周的气温。4.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设计意图记录气温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数据和前置经验。【教学后记】17.云量和雨量【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
12、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15.3人类生存需要防
13、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课聚焦云量和雨量这两个气象要素,分四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云与降雨、降雪关系密切,对云的观测是天气观测的重要内容。这里主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云量,教给学生一种按照云遮挡天空的程度来估算云量的观测方法。第二部分,云量与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云量的增加预示着降水的到来。这里指导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测云量与雨量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雨量器是测量雨量的专用器具。这里介绍一种制作雨量器的简易方法,通过带领学生经历制作雨量器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测量雨量原理的认识。第四部分,降雨是
1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越是常见的现象,越容易被忽视。通过讨论降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认识到降雨的重要性。这里不仅讨论负面影响,也涉及降雨的正面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全面而完整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晴天、多云、阴天这样的描述天气的词汇,但是更多的是用这些词来描述整体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根据云量来进行判断;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的关注云的形状和云朵的数量,但对于云量的观察,特别是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并没有太多关注,对云量认识并不规范的。学生会通过用手感知、听雨声音的大小、看积水的深度、雨花蹦溅的程度来判断降雨的大小,通过自己的出行或看到的新闻画面知道降雨对人们的出行会造
15、成一定的影响。但学生对于云量、雨量的认识往往是不科学规范的,对于气象学上的云量及雨量的检测方法也不是很熟悉,而降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认识仅有影响出行的感性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目标】1.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2.会做雨量器,掌握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的方法。3.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降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4.能够列举干旱、洪涝等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恶劣影响。【教学重点】做一个雨量器,测一测雨量。【教学难点】说明云量和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观测云量时防止阳光刺眼的遮光片。教师遮光片;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塑料瓶、剪刀、20厘米长的刻度尺、透明
16、胶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天气预报是最有效的预测未来天气的方法。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它告诉了我们哪些天气的信息?2.小结:天气预报中提到的降水、气温、云、风等称之为气象要素。气象局将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降雨的多少叫作“雨量”。晴转多云、多云、阴等是用来描述云量的气象用语;小雨、中雨、大雨、大暴雨等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天气预报,引出云和降水这两个气象要素,从而引出主题二、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 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
17、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如图所示: 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 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设计意图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以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知道什么是晴天
18、、多云、阴天。三、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 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
19、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 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测云量和雨量的关系。四、制作雨量器,测量雨量1.降雨量是怎么测出来的呢?小结:通过雨量器测出。(展示雨量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下雨的时候,雨通过集雨斗被收集起来,装进里面的内筒,再倒出来量。这个是气象学家使用的雨量器。2.播放视频:简易雨量器制作3.工具与材料:塑料瓶、刻度纸、剪刀、小刀、透明胶带等4.制作雨量器的步骤沿塑料瓶的肩部剪开,取下部。在瓶子的侧面垂直贴上20 厘米长的标尺,在上面贴一层透明胶带。将剪下部分倒
20、扣在瓶子上。5.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是以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来衡量的。制作和使用简易雨量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使用小刀和剪刀要注意安全;测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线;还要放在空旷的地方测量)6.用自制的雨量器收集雨水,记录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怎样才能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明确雨量器的重要性;通过视频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用其测量模拟降雨的降雨量。五、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1.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好处?(提示: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2.降水过多易引发洪涝,降水过少易导致干旱。洪涝和干旱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常常无法估量。说说降水会给人类带来
21、哪些危害?(提示:(1)洪涝的危害有建筑倒塌、农田毁坏、人员伤亡等。(2)干旱的危害有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等。)3.视频:我国多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4.视频:干旱有多可怕?直击非洲难民的生活设计意图降雨与我们关系密切,适量的雨水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等。但是,如果降水过多易引发洪涝,降水过少易导致干旱。六、拓展提高与小结。1.天上的云,形态各异,请用相机拍摄下来,然后依据“四分法”判断天气情况。2.这节课,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我们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能够列举干旱、洪涝等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恶劣影响。在科学探究中,通
22、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以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会做雨量器,掌握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的方法,体验大自然的感觉。【教学后记】18.风向和风力【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测天气 小学 科学 苏教版 三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 观测 天气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