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2 师说教学设计.docx
《6.10.2 师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0.2 师说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10.2 师 说 教学设计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将 “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而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是检验学生前三篇文章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关键。1. 掌握、积累文
2、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2. 理清思路,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3. 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4. 学习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1. 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2. 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1.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韩愈的生平和创作。2.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3、3. 梳理字词,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4.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把握师说的主旨。5. 自读、品读相结合,培养和提高鉴赏文学经典的能力和方法。一、导入:积累韩愈名句,导入新课。1.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韩愈2. 少年乐新知,哀暮思故友。韩愈3. 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韩愈杂说4.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5. 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韩愈与李翱书6.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韩愈7.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韩愈8.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9. 业精于勤,
4、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10.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11.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韩愈原毁1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韩愈13.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与孟尚书书1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驾轻车,就熟路。韩愈送石处士序二、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5、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2.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
6、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三、背景及解题1.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 “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 “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 “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 “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
7、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2.解题:“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本文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四、内容研读:(一)整体感知: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明确:白话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
8、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
9、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
10、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二)积累文言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u)【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11、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吾从而师之从而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5)今之众人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6)小学而大遗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12、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13、而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
14、代童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身也(介词,对于)皆出于此乎(介词,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也 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