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引用赏析之诗歌.doc
《习大大引用赏析之诗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大大引用赏析之诗歌.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诗歌补充类 习近平主席十大外交用典 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春秋至秦汉)礼记礼运解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进行的答问。“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天下”,特指天子统辖的区域;“公”,按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即“共”的意思。其意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就是说不把国家当做一家一姓的私有物。二、国虽大,好战必亡。 (春秋)司马穰苴司马法仁本解读:司马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相传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司马穰(rng)苴(j)所著。仁本是司马法的首篇,司马穰苴倡导以仁爱为本的义战主张,提出“以战止战”的安邦大
2、略,既反对轻战,又反对忘战。他指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辩证分析了慎战与备战的关系。三、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先秦)周易益卦彖传解读:所谓“益之道”就是:变通趋时,把握时机,与时俱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四、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解读:“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说,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孟子这段话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五、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解读: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起首句为:“求木之长(zh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3、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思是说,要想树木生长得高大茂盛,一定要稳固它的根系;要想水流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这是采用比兴手法,以引出所要陈述的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想要国家长治久安,人君一定要积聚道德仁义。六、礼之用,和为贵。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解读:“礼之用,和为贵”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有子提出的主张。礼,在春秋泛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对于这句话,一般的解释为:礼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使不同等级的人既森严有别,又和谐相安。后来,人们对“和为贵”思想作了发挥,丰富其内涵,扩大其运用范围。如孟子从战争角度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则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
4、生”,进一步把“和”提升到万物赖以生存的高度;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中称:“德莫大于和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和”作为一种德行与“争”相对立,即所谓“和而不争”。这样,“和为贵”就成为广泛运用于社会活动领域的重要准则。七、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解读:送韦城李少府是盛唐诗人张九龄的一首送别诗。与悽怆悲怀的传统送别诗不同,这首诗以豪迈放达之笔抒写离别之情,尤其尾联“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作者认为,只要是知心朋友,就没有远近之分,即使相隔万里,也如邻居一样亲近。八、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卷解读
5、:“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出自道家理论著作抱朴子,下句为“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共同阐述了人际交往中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关系:志同道合的人,即使山海阻隔也不觉得遥远;操守不同的人,即使咫尺之间也不觉得亲近。于是产生了这种现象:“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因此有些人虽然相距遥远,却跋山涉水前去交往相见;也有人近在眼前,却不相往来形同陌路。九、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隋)王通中说礼乐篇隋代思想家王通在中说礼乐篇中称:“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意思是说,以权势交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随之断绝;以利益交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是习近平主
6、席在前文基础上的化用,也是对正确交友观的应答,以此阐明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出自庄子山木十、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解读:默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哲学著作。魏源从历史自身的“自变性”去探求历史发展的驱动力,认为历史变化发展的标准是“便民”。为此,他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说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鞋子大小不必相同,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脚;每个国家的治理方法不必雷同,关键是要有利于人民。习近平主席语录用典例谈1、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原文
7、: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出处:(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典:上同。释义: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巡抚包括的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处:(元)王冕墨梅图题诗原典: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题画诗原版本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
8、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传世版本释义:这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墨梅图上的一首自作题画诗。王冕一生淡泊名利,他爱梅、植梅又画梅、咏梅,在冰肌玉骨的梅花身上,寄托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怀。第一句“我家洗砚池边树”,点出了梅花所在的位置。“洗砚池”,借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句中暗藏一“墨”字;因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第二句“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所绘墨梅,朵朵梅花均用淡墨点染而成,虽然不是浓笔重彩,却神清骨秀、疏淡清逸。三、四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墨梅并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博得人们的赞美,只愿散发缕缕清香,充溢在天地
9、之间。诗人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性,巧妙地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3、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出处:(春秋至两汉)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原典: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释义:标本病传论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六十五篇。“标本”,这里主要指发病的先后主次;“病传”,指疾病传变的规律。4、褚小者不
10、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出处:(春秋)庄子庄子外篇至乐原典: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在庄子至乐篇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表达了对“命”的看法。一次,颜回要去齐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面有忧色。子贡上前探问,孔子便引用了管仲的一句话作答:“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褚(zh):布袋;绠(gng):吊水用的绳子。意思是小袋子装不下大东西,短井绳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