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学案(共6页).doc
《高考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学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学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学案寓意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及训练【训练目标】1、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寻找审题立意的突破口,确定立意的角度。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克服对材料作文的畏难情绪,提高写作兴趣。【导学过程】新材料作文常会给审题带来一定的难度。因为材料往往是摆现象,提问题。要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必须透过现象分析材料的深层意蕴。对新材料作文来说,审题主要是审材料,要明了材料的情感意向、价值倾向,准确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应怎样。新材料作文的来源有:寓言故事类、现实故事类、言论类、哲理类、诗文类、图画图片类等。形式上有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两种。就
2、寓意类材料而言,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寓意型材料”作文审题的第一要义是解读材料所包含的“寓意”。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包含着一个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一、寓意类材料的特点:1、材料为寓言或诗歌,本身带有议论成分,主题需要提炼。2、材料多通篇使用修辞,需要还原本体加深认识。3、寓意的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4、立意多为阐发个人对材料的认识。二、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构思:(一)寓言的含义及特点: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一般具有讽刺或训诫的性质。它具有
3、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二)审题原则:1、把握整体寓意。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2、多角度考虑,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隐喻义);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材料中蕴含的话题(由材料向现实延伸) 。(三)例题精析,方法探索:例1: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
4、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观点:(1)善假于物;(2)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3)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归纳方法:明中心抓关键。具体步骤:(1)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及关键词;(2)确立材料中心;(3)由材料中心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例2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
5、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观点:(1)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2)要批判地继承。归纳方法:明中心巧概括具体步骤:(1)分析材料的层次。(2)筛选、整合各层信息,确定材料中心。(3)由材料中心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例3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
6、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分析:蜗牛:想东游泰山-放弃想南下长江-什么也不肯做 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观点:(1)确立恰当的目标,勇于拼搏,执着追求;(2)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归纳方法:找对象单一对象具体步骤:(1)找出材料中的叙述对象。(2)围绕这个对象分析其主要的行为 。(3)由此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例4: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
7、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分析:鲸:穷追不舍、浑然不觉、无法动弹 (1)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3)学会放弃。沙丁鱼:瘦小、逃命、存活、逃生 (1)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2)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 。归纳方法:找对象多个对象具体步骤:(1)依次找出材料中的叙述对象。(2)围绕每个对象分别分析其主要的行为。然后从不同角度准确提炼立意。(3)最后,根据材料叙述重点把握主要对象,确定最佳立意。例5: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
8、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分析:结果: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原因:(1)大树对小虫的攻击重视程度不够。 祸患常积于忽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2)小虫微小而不停的攻击 水滴石穿。咬定目标不放松。归纳方法:析原因一果多因具体步骤:(1)依次找出材料的结果。(2)由果溯因:从结果推求原因。(3)确定立意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提示:多种原因,可以确定最佳立意。例6: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
9、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比较以上两组观点,思考:哪一组立意更好?第一組:(1)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2)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第二組:为了学成技艺,不惜代价,顽强执着,永不言弃。归纳方法:看褒贬情感倾向唯一具体步骤:(1)明确材料写了什么。(2)借助关键词分析作者的情感倾向。(3)确定立意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例7:一只老鹰从
10、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分析:角度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要量力而行;要从实际出发。角度二:为实现梦想“拼命练习” 要有勇气挑战自己;要勇于尝试。合二为一:(1)要结合自身条件追寻目标。(2)可贵的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