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新高考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教师版.docx
《八省新高考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省新高考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教师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省新高考 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1):劝学一、重点实词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槁( )暴(),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 )而日( )参省( )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 )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
2、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 )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二、易写错的字填空1君子曰:学不可以( )。2虽有槁( ),不复挺者。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则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则( )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
3、 )( )之所学也。6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假( )马者,非利足也,而( )千里。8假舟( )者,非能水也。9君子(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故不积( )步,无以( )千里。11( )( )一跃,不能十步。12( )而舍之,朽木不折;( )而不舍,金石可( )。13蟹六( )而二(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劝学开篇就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说明很早以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民。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荀子在劝学中也说“ , ”。这些至理名言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越老师或后人可以超越前人的思想。3劝学中的开头“ , ”两句,以“木”
4、与“金”为喻说明学习可以使人的缺点得以改正的道理。4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5劝学一文中阐释“思”与“学”的关系,强调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句子是“,”。6劝学中作者通过骑马可以奔驰千里的事例,从反面证明积累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 ,”。7劝学中作者通过人乘船就可以横渡江河的事例,证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更容易成功”的句子是“ ,”。8劝学中点明有道德学问的人之所以超越一般人,能取得成功,并非他们和一般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 ”。9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 ,
5、 ”。10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两句就借“风雨”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11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的观点。12劝学中用“ ,”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从反面论述了积累的必要性。13劝学中以劣马为例说明坚持不懈就会成功的句子是(1)“ , ”;以良马为例说明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步成功的句子是(2)“,”。14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就像雕刻打磨。只要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可以做到的句子是“,”。15劝学中蚯蚓能够“ , ”的原因是用心专一。16劝学中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 , ”的后果。17.
6、(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18(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的观点。19(2018年高考全国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劝学重点知识检测一、重点实词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青(靛青),取之于(从)蓝(蓼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以(把)为轮,其曲中规。虽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不复挺(直
7、)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金属制的刀剑等)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学习)而日(每天,名词作状语)参省(检查反省)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一会儿)之所学也;吾尝跂(q踮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明显,清楚)。假(凭借,利用)舆(车)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泳,名词作动词)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天赋,资质)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客观条件)也。积土成
8、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而神明自得,圣心备(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焉。故不积跬(跨出一脚)步(跨出两脚),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千里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行程),功在不舍(停)。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用刀雕刻)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向上,名词作状语)食埃土,下(向下,名词作状语)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蟹脚)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寄居托身,古今异义)者,用心躁也。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
9、而青于蓝3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7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8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9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10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1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1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13(1)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2)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14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15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16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17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18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19(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2):师说一、重点实词释义古
10、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 )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不( )焉,小学( )而大( )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 )师。孔子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2、。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二、易写错的字填空1师者,所以传道( )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 )焉。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5今其(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7孔子师( )子、( )弘、师襄、老( )。8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之。三、理解式名句默写1韩愈师说中开篇便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指出了古代求学的人获得成功的必然原因。2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韩愈师说中“,”一句正好诠释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
13、重要责任。3韩愈师说中“,”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4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大小无关,比自己大的人只要“”,就要以之为师;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只要“”,也要以之为师。5韩愈师说中表明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句子是“ , ”。6韩愈师说中“,”一句阐述了自己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7韩愈师说中“ , ”两句,分析了人们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8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古代圣人已经很优秀了,还不断学习,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9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在从师学习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10韩
14、愈师说中“,”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的原因。11韩愈师说中用“ ,”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都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12韩愈师说中用“ ,”两句强调了技能和学业各有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13韩愈在师说中交代自己写作此文的目的句子是“,”。14韩愈师说中说人人都可以为师,在知识面前没有尊卑贵贱和年龄限制,“ ,”两句即表达了这种平等的学习观。1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的结果是“,”。16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17韩愈在师说中,把为自己的孩子择师和自己
15、不从师作对比,认为如果孩子只停留在句读的层面而不能解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8(2018年高考全国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19(2019年高考全国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参考答案】一、重点实词释义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古今异义)必有师。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通“授”,传授)业解惑(疑难问题)也。人非生而知(懂得)之者,孰(谁)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相当于“于”,在)吾前,其闻道也固(本来)先乎(相当于“于”,在)吾,吾从而师(以
16、为师,意动用法)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以为师,意动用法)之。吾师(学习,用做动词)道也,夫庸(发语词,岂,哪)知(了解、知道)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传统)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还,尚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普通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学于师。是故(因此,所以)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更加、越发)圣,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愚。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
17、自身、自己)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使学习)其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宾语提前的标志)不知,惑之不解,或(有的)师焉,或不(通“否”)焉,小学(小的方面学了,古今异义)而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遗(丢弃,放弃),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相师。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可,够得上)羞,官盛(高大)则近谀(谄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
18、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今其智乃(竟然)反不能及,其(难道,表反问)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固定)师。孔子师(把做为老师,名词的意动)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这类),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古代散文,古今异义),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皆通(普遍)习之,不拘于(被)时,学于余。余嘉(赞许,嘉奖)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赠予)之。二、1.受 2.不 3.谀 4齿 5智 6攻 7郯 苌 聃 8贻三、理解式
19、名句默写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9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1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13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14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15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16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17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18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9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高考必背古诗文重点知识测试(3):阿房宫赋一、重点实词释义六王毕,四海( )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