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docx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绝密启用前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语 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利用有利
2、契机,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人文社会影响研究,建设具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是大势所趋。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科技创新带来的两极分化、社会摩擦、生态破坏等负面影响也一直萦绕难散。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既为我们揭开了改善人类生活的前景,也为我们开辟了毁灭人类的可能性。”与传统科技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能够具有和人一样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然而,当人工智能开始替代人类进行思考与决策时,它们能否像人类一样,在理性之上兼顾感性认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顾
3、及伦理、价值观、情感和文化,这正是人类区别于动物,并能够建立起灿烂文明的核心因素。一个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社会,不仅要拥有更加高效的生产力,也要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空间,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文关怀。这需要我们构建全新的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消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隐忧。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患于未然,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冲击,积极倡导建立负责任的研发和创新价值体系,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创新阶段以及后续技术全生命周期,加强对科技创新过程中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控制,避免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和美国创新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都曾不断发出对人工智能威胁的警告。霍金认为,人工
4、智能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幸的是,也可能会是最后的重大事件”。马斯克也指出人工智能之险尤甚于核武器。他们普遍担心具有人类决策能力的机器人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反过来奴役人类。电影流浪地球里,宇航员怀疑国际空间站控制系统叛逃的情节,就反映了我们可能面临的这种隐患。科技研发的同时,要加强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机理、规律与趋势研究,完善和强化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政策体系。同时还要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促进与新兴技术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共振,才能从根本上消解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隐忧。深入开展社会实验研究,提升智能社会认知水平。社会实验是种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
5、以现实情境下的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研究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某些社会、政治过程或技术变革导致的近似于理想实验的场景来研究社会科学的问题。而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在深刻改变人类物质生产体系的同时,也将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开展智能化时代的社会实验提供了理想的要素和场景。在不对人类社会造成较大规模影响的情况下,开展长周期、宽领域、多学科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有助于我们从小切入,准确识别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特征与态势,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演进的规律。我国是全世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行动最早,动作最快的国家之一,面对全球科
6、技创新的新态势,我们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新潮流,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改编自苏竣、黄萃探索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材料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与法制建设同步。2018年9月1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强调加强人工智能的研发,构建精准化人工智能办案系统,建立人机互动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应用宣传及培训评估机制,探索和研究人工智能在法院等司法领域进一步运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抓住机遇,跟上时代的步伐,主动作为,准确把握司法
7、规律与人工智能特征的结合,积极拓展司法应用的空间,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司法,推进司法本身现代化的实现。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存在着风险,北京优炫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春学特别关注我国Al数据安全技术发展与法律保障。他指出,Al数据安全风险越来越大。首先,管理风险越来越大。存在违规使用数据以及数据泄露,互联网+等第三方APP接入数据保护,数据分权管理,数据分级管理等风险。其次,技术风险越来越大。面对新的Al数据安全威胁,传统安全技术显得滞后,传统网安设备很难应对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系统漏洞、数据库漏洞、硬件芯片漏洞、数据共享需求膨胀等威胁。因此,急需法律保障促进Al数据安全技术加速发展,加强人工
8、智能发展与法治的前瞻性研究,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体系,用法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持续发展,创造出更高效的产业,给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改编自严剑漪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像人一样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它们在拥有理性认知的同时,也能够感知人类的情感需求。B更加高效的生产力,更加丰富的精神空间,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文关怀,是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社会的必备要素。C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要想深刻把握社会的演进规律,需要针对某个学科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D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最有效的做法是主动探索人工智能在司
9、法领域的应用宣传及培训评估机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有利契机,在发展中加强人文社会影响研究,建设具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意义深远。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构建全新的具有人文温度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C相关人士对人工智能密切关注,其中斯蒂芬霍金以及埃隆马斯克都曾对人工智能的威胁发出过警告。D以现实情境下的人、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研究活动,为开展智能化时代的社会实验提供了理想的要素和场景。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项是(3分)A小张利用语音启动家庭影院B小王和他的同事在网
10、上下棋C小赵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出行D某单位用人脸识别系统考勤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5人工智能在技术研发上存在隐患,人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消解?请结合文本概括并简要说明。(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蜡条人家安宁秋天的时候,种植蜡条的人家,早早就和父亲联系,定在某一天,用大卡车将父亲一年编筐所需的蜡条,全拉了来。虽然编筐这门手艺,不能让我们家大富大贵,但至少可以补贴点零花钱。在暂时寻不到别的更合适的行当之前,父亲也就像种庄稼一样,一年年收购满院子的蜡条,浸泡之后,再反复风干,才开始让这些蜡条派上编筐的用场。差不多,新的蜡条要存放
11、半年,父亲才会将它们挑选出来使用。这是父亲的第二职业,基本上,只要忙完地里的活计,他就会在院子里打扫出一片空地,而后将编筐的工具摆出来,开始像一只蚂蚁一样勤奋地工作。但凡经过父亲的手,蜡条就变得温顺起来,想让它们怎么舞蹈就怎么舞蹈,甚至可以像柳条一样柔软无骨。父亲不仅仅会编小巧美观的驮筐、苹果篓、提篮,还会一个人完成两三米高的庞然大物酒海冬天,村里的女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着编席子,父亲则将蜡条娴熟地掌控在双手之中。只不过,这时候父亲的战场,变成了室内。室内当然因此变得很是拥挤。就连我写作业,都没了阵地,只能搬到昏暗的卧室,打开电灯,奋笔疾书。透过房间的窗户,我可以看到父亲的影子落在墙壁上。那影子夹
12、杂在舞动的蜡条之中,虽然瘦削,却有不怒而威的力量感。我觉父亲即便老了,也一定像粗壮的蜡条一样,嗖的一声抽下去,就在水泥地上留下一条深深的印记。蜡条在灯下的堂屋里,明显有些施展不开手脚,于是它们时而碰到了灯泡,让满屋子都是飞旋的人影;时而落在水缸沿壁上,发出清脆又寂寥的响声;时而将绳条上的毛巾扯了下来,又甩到洗脸盆里。父亲尽力收拢它们的“手脚”,无奈蜡条太长,房间又太小,总也无法使它们驯服。母亲大约也觉得自己碍脚,收拾完家务后,就悄无声息地躲到隔壁房间里去做针线活。于是整个堂屋的灯下,就只剩了父亲一个人。他会打开收音机,听单田芳的评书。一场听完,一个驼筐,也就编完了三分之一。母亲这时候才走出来,
13、收拾父亲折腾出的满地狼藉。 我侧耳倾听,院子里静悄悄的,夜色笼罩了日间所有的喧哗。干冷的天气里,一切都被冻住了,并泛着惨白的霜。只有父亲的咳嗽声,一下下地撞击着夜色的边缘。冬季漫长无边,母亲自然也不会闲着。几乎每天,她都会帮父亲用特制的劈蜡条工具,将一根蜡条,从根部劈成两根或者三根。新劈开的蜡条,泛着新鲜的白色光泽,似乎还能看到它们在田地里沐风带雨的生动姿态。父亲总会将劈好的蜡条和无须劈开的蜡条,巧妙编进篓筐里去,让成品看起来色彩丰富而又不凌乱。每根端条的根部,都会被削尖,方便插入像士兵一样排好方队的其他蜡条队伍里去。母亲做起这些来,俨然是父亲最好的学徒,熟练到无须父亲开口,就能完成他所有的要
14、求,知道今天要编的物什,大概需要多少根蜡条;其中有多少是粗的,可以用来打底或者作为“顶梁柱”;又有多少是血管一样,细细游走在其躯体中的。他们一个编织,一个修剪,配合非常默契。平日经常争吵的两个人,唯独在这件事上,从未有过矛盾。父亲将编筐当成艺术品一样去打理,母亲也恰好将其看成织毛衣或者纳鞋底一样的细活,基于同样的态度,两个人便有了“打败天下无敌手”般同心协力作战的姿态。这看上去颇有些动人的姿态,让我在冬天会觉得日子不那么难熬。甚至,有时听见父母轻声絮叨家长里短,炖着白豆腐的锅里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或者母亲帮父亲用力扳蜡条时喉咙里发出的轻微声音时,我还会觉得感动。那一刻,我完全原谅了父亲拿着一根
15、蜡条,将我和姐姐追得满院子跑时的冷酷无情。我的脸微微发烫,好像炉火太旺了。窗外是静寂无人的冰天雪地,而房间里的一切,却被燃烧得近乎透明的炭,给烤得像一块炉底的馒头。一口咬下去,酥脆松软,不由得你不心生欢喜。注酒海:一种大型的盛酒容器,因盛酒量多,故称“海”。链接:安宁,生于泰山脚下的青年作家,屡获国内散文大奖。她的写作中,对故乡的思念已经融入了血脉里,“乡村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承载了我们对于美好家园的一种向往和回归”“通过写作,我发觉自己的根基,其实一直都停留在乡村的泥土里,从未离开”。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标题既写出了蜡条对农村人家的重要性,也暗含了
16、农村人家对蜡条的质朴感情。B冬天连写作业的我都要把地方让给父亲编织蜡条,说明农民谋生不易,顾不上孩子学习。C经常吵架的父亲和母亲唯独在编蜡条上没有矛盾,是因为他们对待劳动的态度是一样的。D文章对编织蜡条细致入微的描写,也是在塑造父亲面对生活柔韧不屈的人物形象。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蜡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思想主旨和情感脉络明确集中。B第五段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手法,丰富生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C本文恰切地运用儿童视角,展现出孩子天真视野中农活的童趣以及生活的本真面貌。D本文语言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温婉动人,笔触细腻,在
17、琐碎的生活记录中描摹出温情的中国乡村。8作者安宁被评价为“在故乡底子上绣花的山东女孩”,请结合文章和链接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4分)9结尾说“不由得你不心生欢喜”,作者因何心生欢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儁并护鲜
18、卑。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宜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豫乃进军,去虏十余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景初末,增邑三百。正始初,迁
19、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征为卫尉。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固称疾笃。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节选自三国志卷二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B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
20、里/僵尸蔽地/C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D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狄,常指匈奴及鲜卑等长期在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与下文“胡人”所指相近。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苏武曾“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C邑,指诸侯封赐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卿、大夫家族有统治权,但没有世袭权。D漏尽,指刻漏已尽,表夜深或天将晓。与“漏断”意相同,苏轼有“漏断人初静”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21、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豫宽仁爱人,宽恕当死囚徒。他在群盗被前太守判处死刑之后,安慰劝告死囚,指明悔过自新之路后遣散了他们,郡内从此安宁无事。B田豫智勇双全,成功突围杀敌。他在北狄内乱时,独自率军深入虏庭,被围马城时,设计迷惑敌人,最后出其不意,杀敌无数。C田豫居功不骄,坚决称病请辞。他以威名治边有功,得到重用,但他认为年过七十还不告老请辞,就是罪人,以此表明辞职的决心。D田豫清俭廉洁,家贫不贪钱物。他将获得的赏赐分给将士们,将胡狄私下的馈赠,全都登记上交,从不私带回家,得到一致认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
22、为仇敌,互相攻伐。(2)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14田豫为什么出兵救助素利?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次韵答平甫王安石高蝉抱壳悲声切,新鸟争巢谇语忙。长树老阴欺夏日,晚花幽艳敌春阳。云归山去当檐静,风过溪来满坐凉。物物此时皆可赋,悔予千里不相将。注平甫:王安国的字,王安国为王安石长弟。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次韵,古人和诗限制最严格的一种方式,作者与弟弟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可见感情亲密。B首联运用拟人的手法,“谇语”二字描述争巢之鸟的鸣叫,赋予其人的神貌情态,生
23、动有趣。C颈联通过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分别写出了黄昏时云归风来的清静和凉爽,景色安宁宜人。D本诗既写出作者对当下美好时节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一丝孤独惆怅。16王安石的律诗讲究技法,用字工稳。请任取其中一方面结合颔联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岳阳楼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的句子:_,_。(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力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3)四章中“_,_”,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三、语言文字运用(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