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有文化历史学者说:“文化虽然永远在不断变动之中,但是事实上却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一旦尽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指导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民法典在价值理念、一般条款、具体制度、倡导性规定等方面,均体现了对中华法系“有典有则”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当代立法者深入挖掘中华法系的价值内涵,在民法典中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
2、创新性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民法典第1条规定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部法典的价值统领。民法典第6条规定的公平原则,第7条规定的诚信原则,第8条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民法典设定的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都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包括善意相对人、善意第三人、善意受让人、善意取得、善意占有等)。民法典第10条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将习惯作为法律的辅助性渊源,可以把符合善良风俗的习惯纳入民法体系之中。民法典物权编专设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了与
3、土地所有权并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可以在中国传统法的“一田二主”“业主与典权并立”中找到依据和制度原型,超越了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法通常采用的德国物权法理论。民法典第五编以“婚姻家庭”命名,重视家庭在杜会生活中的作用,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这原自中国传统法以”户婚”为枢纽的制度理念,有别于大陆法系民法只规定婚姻、亲子关系、监扩权。“优良家风”“家庭美德”“家庭文明”虽然是提倡性规定,但超越了个人主义民法而体现了传统法精神,把个人、家庭、社会连接为一体。我国民法典有1260个条文,与2281条的法国民法典、2385条的德国民法典相比,是一郝精简的
4、民法典,体现了中华法系“有典有则”的结构设计。民法典作为民事基本法主要规定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并不追求为所有民事法律行为提供具体规则。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其基本原则、体系框架的统摄之下,还会有民事特别法、民事司法解释、民事指导性案例等,提供具体的民事法律规则。“典”与“则”共构形成一个既具有统一性、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的民法体系,诠释了法典和谐、良善的秩序理想。(摘编自张生民法典:传统“典则”理念与体系的传承发展)材料二: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
5、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暴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经过5年多的努力,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颁布实施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它适应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的客观需要,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强决心,是新时代厉行法治的权威宣言。民法典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安善处理民法典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对于在新的时代
6、条件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适应民事立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民法典在编纂时保持一定前瞻性和开放性。比如,为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知识产权作出概括性规定,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作出可依照其他立法进行保护的援引性规定;增加“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人格权单独成编;强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完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等。这些制度创新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民法典对公权力行使进行了更加严密的规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时
7、,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这些规范对促进公权力依法履行职能、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民法典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必将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摘编自冯军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除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外,还多方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有典有则”的传统。B.当代立法者对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C.民法典中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大部分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
8、意”条款。D.民法典重视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把“个人、家庭、社会”连接为一体,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法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则。B.我国曾经先后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均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各种条件不具备、不成熟。C.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新时代厉行法治的权威宣言,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D.民法典严密地规范了公权力的行使,促其依法履职、保护民事权利,这必将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3.下列各项言论中不符合材料内涵的一项是( )(3分)A在民法慈母般
9、的眼睛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保护。B.民法典是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C.民法典也包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D.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孟子得世间。4.关于民法典,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运用的对比论证方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放电影胡永标太阳热烘烘地照亮了放映员家的小院子。从客厅出来,放映员看见一个汉子在院门口怯怯地探了探头,想进来又不敢进来。放映员问:“你找哪个?”汉子说:“你是放映员吧。”放映员点点头。汉子说:“我是高云山人,想请你去我们那里放场电影。”高云山是乡里最
10、偏僻最贫国的一个小村庄,映员没去过,一般的人都不会去那穷山沟。放映员看了汉子一眼,发现他黝黑的脸上爬满了汗珠,身上的红背心也湿嗒嗒的。放映员说:“那地方太远了,又没电我不想去。“汉子眼里的光暗淡了一下,急急地从裤兜里掏出一盒压扁了的“大前门”香烟,笨拙地抽出一根递给放映员,脸上带着笑,说“你就去一越吧,求你了。”放映员沉吟了一会儿说:“山高路远的,还要扛柴油发电机去,多麻烦。”汉子的眼睛亮了,说:“我来扛!”放映员又说:“要去可以,不过要多加钱。”汉子低头咬咬牙,说:“你开个价吧。”放映员就说了一个数。汉子点了点头,说可以。放映员的腿脚不方便,是多年以前跌下山崖弄伤的,走路一瘸一拐,所以他几乎
11、不去偏远山区放电影。现在见汉子从大老远来了而且态度诚恳,不去就有点对不住人家了。于是叫来读高中放暑假在家的儿子一同去。放映员走路不方便,柴油发电机由儿子和汉子抬着,他挑着银幕、电线和影片。一路上蹚水过桥上山下坡,走了四个多小时才到汉子所说的高云山。太阳西沉百鸟归巢,高云山四面环山,是个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站在山上看,整个村子像一口锅一样被云雾罩着。听说放电影的来了,村里人像过年一样高兴,老老少少呼啦一声围拢上来,似乎他们从来就没看过电影。一般村里放免费电影都在晒谷场,可这回却在祠堂门口的一小块空地上。挂好银幕收拾妥当,天就黑了下来。汉子始终在放映员身边,随时等着放映员的吩咐,倒茶递烟忙个不停。
12、祠堂门口亮堂堂一片,夏夜的飞虫围着灯泡打圈圈,银幕面前坐满了闹哄哄的村民。开映之前,放映员播放了一首军港之夜,歌声响彻山谷,给这个闭塞的山村带来光明和欢乐。电影正式开映了,第一个片子是血战台儿庄,闹哄哄的村民安静了下来。放映员发现,始终半开着的祠堂大门这时打开了,里面隐隐约约有点燃的蜡烛,同时还有淡淡的香火味飘了出来。放映员看见汉子进了祠堂。放映员的儿子悄声问放映员,他说这个村子是不是死人了呢?放映员说,看祠堂里的香火应该是。放映员的儿子就打了个寒噤,说我有点害怕,他们怎么选择在祠堂门口放电影呢?放映员说是有点怪。放映员在各个村里放了不少电影,红白事都有人请他放电影,红事表示庆祝,白事表示哀悼
13、,可在死人面前放电影的他还是头一回。放映员坐在放映机旁边嘀咕着说,早知这样我就不来了,晦气。第一个片子放完了,换第二个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几个穿着白色孝服的人进了桐堂,他们在烧纸焚香。汉子在祠堂门口高声喊:惠惠,大家请你看电影了,你好好看个够吧!这一声喊,放映员感到浑身毛骨悚然,仿佛死者就站在周围的某个角落,脸色惨白两眼死死地盯着银幕。放映员环顾四周,也真是奇怪了,发现没一个人感到害怕。明月悬挂中天的时候,两个片子也放完了,村民们搬着凳子渐渐散去。不一会儿,祠堂门口冷清了下来,汉子和村里的两个小伙子帮放映员收拾家当。放映员有点不快地问今夜放电影是怎么回事。汉子给放映员递根烟,放映员没接。汉子告
14、诉放映员,昨天村里发生了一场火灾,两个小男孩不小心点燃了一家柴房被困在里面,这个叫惠惠的女孩救出了两个小男孩,可是她自己十三岁的惠惠从未离开过村子,她最大的愿望是去山外好好看场电彩。出事后,村里人商量给惠惠请场电影汉子哽咽着说。听完汉子的叙述,放映员低头不语。汉子等着歉意说,对不起,如果一开始对你说了是为了死人,你肯定就不会来了良久,放映员抬起头,灯光下眼里有了泪水。他想到了二十多年前自己跌下山崖被人救起的那一幕,如果不是那个猎人救他,他在二十多年前就没命了。放映员对汉子说:“谁说我不来了?等惠惠头七那天我还来给她放电影,免费的,这次也是免费的。”(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15、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中“汉子的眼光暗淡了一下”“汉子的眼睛亮了”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汉子”由失望到看到一些希望的心理变化过程。B.语句“一路上蹚水过桥上山下坡,走了四个多小时”写出了高云山的偏僻,暗示了惠惠最大的愿望是看场电影的合理性。C.小说写放电影时,“银幕面前坐满了闹哄哄的村民”,村民们“没一个人感到害怕”意在表现村民们对惠惠离世的漠视。D.第段“汉子给放映员递根烟,放映员没接”的细节,既表明放映员对本次放映活动的不快,也显示他更关心被邀放映的原因。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第段“放映员多年前跌落山崖弄伤腿”的情节,既交代了他不愿
16、意去偏远山区放电影的原因,也是下文情节发展的伏笔。B.“高云山四面环山”“像一口锅一样被云雾罩着”,借环境描写侧面说明高云山是个偏僻闭塞、难以与外界来往的小山村。C.小说的第段,汉子“倒茶递烟忙个不停”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汉子当时热情周到的服务,也表现了他内心感激、歉疚之情。D.小说第段,在写放映员听到“这一声喊”后的反应时,使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惧。8小说在情节上安排了明暗两条线,请分别加以简述。(4分)9.“谁说我不来了?等惠惠头七那天我还来给雄放电影,免费的,这次也是免费的”,小说以“放映员”的这句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
17、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以兵入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掇取三辅,所向风靡,此殆天命,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璋守朔州,引众内侵,未几败,泣曰:“废君言,乃至此!”即与共趋突厥。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约不死。君璋拒命,再进寇代州,刺史王孝德拒却之。满政劝君璋曰:“夷狄无礼,岂可北面臣之?请尽杀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于兵,人厌乱,满政
18、因众不忍,夜胁君璋,君璋奔突厥。满政以城归,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夷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鄣虏赎罪。高祖遣雁门人元普赐金券,会颉利亦召之,意犹豫。子孝政谏曰:“大人许唐降,又贰颉利,自取亡也。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孝政不忍见祸之酷也!”即单骑南奔,君璋喻返之,召众与议。恒安人郭子威曰:“恒安故王者都,山川足以自固,突厥方强,我援之,可观天下变,何遽降?”君璋然之,执元普送突厥,颉利德之,遣以锦裘羊马。其下怨,投书于门曰:“不早附唐,父子诛。”孝政惧,欲自归,为君璋所拘。与突厥寇马邑,犯太原,边人苦之。见颉利政乱,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