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六大主题最新时评.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年六大主题最新时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六大主题最新时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大主题)2020年最新时评(可摘抄积累)01 追逐梦想追逐梦想,了不起!(民生观)徐 阳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3日 第 12 版)最近,有这么一群保安火了。在前几日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一届“争做数一数二的保安员”评选活动中,20多名保安现场汇报,介绍了他们除了守护校园安全外,更多不为人知的本事。有人3年背诵了1.5万多个外语单词,能和留学生流利对话;有人自学编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朝气蓬勃、身怀绝技的保安小哥引得网友纷纷点赞,不少人甚至自愧不如。不只北大保安,近日来,越来越多心怀梦想、坚持努力的人,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轻松爬上训练绳的特警基地保洁阿姨、不断学习花样滑冰新动作的老人
2、、每日练球运球如飞的独臂少年让人们不禁感慨,梦想,无关职业、年龄、境遇,只要坚持,谁都会了不起。心怀梦想,能让我们充满力量、突破自我,更有动力学习新知,丰富生命底色;还能让我们不断拓展人生的广度和高度,不断地将一个个不可能转变为可能。实现梦想,需要有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常立志容易,立长志很难,前进之路并不是一条坦途,如果不能对自己的志向持之以恒,而是间断性踌躇满志,注定不能一路披荆斩棘,达到梦想之巅。实现梦想,不能贪大求全,要有规划、有方法。可以试试将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微型目标、短期目标,通过不断地化整为零、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人生更大的目标。实现梦想,需要找到更多的发展路径。信息化时代、现
3、代化社会,给每个平凡人实现梦想提供了更多可能。点开手机,各种课程、最新资讯应有尽有;看看身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人人可及一些差距,正通过互联网的普及、文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渐渐消弭。“在线学习服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一个个新职业的涌现,搭建起普通人实现梦想更广阔的舞台,充分利用好身边资源,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发展的机遇,才能让时代的进步助力自己插上发展的翅膀。个人梦想有大有小、色彩各异,朝着梦想努力奔跑,勇做追梦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每个人的梦想汇聚起来,每个人的努力汇集起来,就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把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一起努力奋斗吧! 书
4、写创新的青春答卷(创见)杨 昊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9日 第 05 版)得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主任设计师胡炜不禁感慨:“这是创新的胜利,也是年轻的胜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近年来,我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引发全球瞩目和热议。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都有青年团队的智慧与力量。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中,在读研究生占了近60%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常常是新技术的最先体
5、验者,又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对于勇立潮头的年轻人来说,关键在于找准国家需要和时代方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沈阳橡胶院研发中心工程师姚秀超连续奋战36小时设计出样件,用5天时间完成“隔离服”从概念到实物的转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从事国产处理器的研发工作十余年,先后负责、参与了多款龙芯处理器设计;80后马学杰把种植水
6、稻和农机技术有效结合,用无人机替代人工施化肥、喷农药,解决了农业生产诸多难题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正激发着青年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从不是一蹴而就,过程或许漫长而艰辛。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还需要下一番沉潜专注的功夫。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对创新的需求越是迫切,越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80后科学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领衔的关于“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的研究,曾入选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正是因为付巧妹“甘坐冷板凳”,静心笃志、潜心研究,这个一向冷门的研究领域在国际上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为提升我国科技
7、创新水平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仅需要青年接续奋斗,还需要营造创新友好的发展环境,释放青年人才的创新潜能。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赋予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奖励激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开放合作,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时代呼唤创新,青年渴望创新。在一个创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时代,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十四五”规划建议已擘画出宏伟蓝图,青年唯有抓住机遇、
8、勇敢担当,书写创新的青春答卷,才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获取02 工匠精神培厚工匠精神的土壤(人民论坛)石 羚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2日 第 04 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推崇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共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当中,许多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他们激励着
9、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争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以此为契机,培厚工匠精神土壤,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必将推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汇聚砥砺奋进的强劲动能。这不平凡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些打动人心的故事。“80后”工程师陈亮刻苦攻关,把模具精度控制在1微米之内,相当于头发丝的1/60;高级技师周家荣三十年如一日研究钢丝绳,世界排名前100的大桥中,有40多座使用了他们团队生产的产品;原先专业不对口的精炼师潘从明从头学起,啃下100多本化学书籍,他的发明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正所谓“技可进乎道”,他们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的产品,托起一流的
10、产业。如此一流技艺,源自从99%到99.99%的极致追求,源自从一天到一生的心无旁骛,映照着沉潜专注背后的钻劲和匠心。胸怀匠心、摒除匠气,需要蓄积敢于创新的闯劲。拥抱创新,才能推动技艺发展,不断开掘新的道路。中国航发的产业工人洪家光花费5年时间,和团队终于研发出一套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从技校毕业、从学徒做起的他,成为当之无愧的顶尖高技术人才,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016年以来,全国职工提出技术革新项目214.5万项,发明创造项目80.8万项,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事实证明,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人迹罕至处,科技进
11、步、社会发展的潜力也蕴藏于前人未至之境。鲜花因汗水而绽放,事业因实干而兴旺。高超娴熟的技能,精雕细刻的理念,最终要落实于奋发进取的干劲。“十三五”时期,从“嫦娥”奔月到“奋斗者”潜海,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京张高铁风驰电掣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诞生,离不开工匠们接续奋斗的实干,刻印着劳动者远望苍穹、探索深海、焊花闪烁、刀锋起舞的身影。立足岗位、奋发有为,把工匠精神倾注于一个个零件、一道道工序、一次次试验,我们就能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征程上汇聚强大力量。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前不久,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呼吁全国各行各业的同志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勤学长
12、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广大劳动者自觉弘扬工匠精神,鼓足钻劲、闯劲、干劲,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新的不凡,创造新的辉煌。“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新论)彭新武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5 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制造强国,一个关键就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
13、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一个重要方面是把更多的创新、资金转向实体经济,走出一条更多依靠人力资本集约投入、科技创新拉动的发展路子;同时,要努力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涵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号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古为今鉴,我国历史上
14、有许多对工匠精神的精微阐释。如古代描述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时,用“切、磋、琢、磨”来展现其中的仔细、认真与执著;又如考工记中倡导“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的技术追求;再如,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就是对“道技合一”境界的形象表达。可以说,自古以来,中国并不缺少匠人匠心。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工匠精神贵在传承,要想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塑造尊技重道的文化氛围。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国工匠”走向“前台”,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工匠精神不仅有了具象的模范代表,而且有了可学可敬的典范。既是受“大国工匠”的带动,又是得益于社会的广泛
15、认同,人们对匠人愈加尊重、对工匠精神愈发推崇,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正在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更加巩固,让劳动者更有尊严,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也更为肥沃。涵养工匠精神,需要共识也需要行动,更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创造保障公平、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工匠群体的社会地位,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着力改善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在教育理念上更加兼顾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在教育培养上努力搭建一个高技能产业工
16、人培养体系。劳动者只有进行自觉能动、自由自主、富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劳动实践,才能既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又通过创造性劳动享受美好生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包括“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矢志涵养工匠精神,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就一定能稳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奠定人才基础03 马首回家文物回家,是归途也是征途(快评)陈圆圆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2日 第 12 版)文物回家,总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人们用暖心的“欢迎回家”刷屏,为漂泊异乡160年的圆明园马首铜像送上祝福。这样
17、的牵挂,表达了久别重逢、物归原主的欣喜,更折射出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追宝人”一直在努力。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仅2019年就有1000多件文物归来。一连串数字,是文物返还的“中国声音”显著增强、文物追索的“中国实践”效果卓著的有力证明。还有数以万计的“守宝人”,为了守护好国内存量文物而孜孜不倦。考古工作者持续探索未知领域,日复一日挖掘、整理、阐释;文物修复者用精湛的技艺,为文物恢复往日光彩;还有在偏远大漠扎根的守桥人、守塔人,常年与古迹为伴。2017年以来,公安部会同国家文物局连续3年部署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共侦破文物犯罪
18、案件34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860余名,缴获文物4万余件。当前,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这提醒我们,守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并非易事,更要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保护机制,一步一个脚印,在增强保护能力的基础上活化利用。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数以亿计的文物瑰宝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源泉和物质载体。“得之不易,守之宜谨”。从文物和遗址保护的角度看,流失文物的回归令人欣慰;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接续传承、活化利用而言,这又是新的征途。马首虽回家,文物追索仍在路上2020年12月02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张敬伟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
19、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相关报道见05版)圆明园马首铜像是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主要构件之一,为宫廷画家郎世宁所设计。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马首虽回家,但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铜像依旧下落不明。对此,新华社强调,山再高,路再难,我们愿以十年、几十年之光阴一代、几代人之努力,找到它们,接它们回家!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但也是特定时期、特定族群和特定国家的历史承载。因此,追索文物让文物回归历史原乡和文化本源,
20、是文物保护的第一原则。正因为如此,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0年公约)。1989年中国加入该公约,中国文物追索工作日臻成熟。但是对于在国际公约生效前,历史上因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如何开展追索返还,国际社会依然缺乏法律基础和普遍共识。官方层面的文物追索,只能靠藏家的自愿奉送、爱国买家的购而捐赠等方式,让文物回归。圆明园马首,就是由爱国人士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成功收回并捐赠给国家。尽管如此,马首回家也经历了漫长的13年时间。中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文物流失大国。数据显示,鸦片战争以来,流失到海
21、外的中国文物超过一千万件。其中国家一级、二级文物超过一百万件。这些文物中的大多数,现在都被某些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到法国的卢浮宫再到美国的所谓七大中国流失文物收藏中心,皆是如此。从近代就开始侵略中国的日本,各大博物馆更是充斥中国文物,有些博物馆甚至将中国文物视为“国宝”。向这些西方顶级博物馆追索中国文物,看上去似乎不可能,除非这些博物馆主动归还。但从埃及锲而不舍的全球追索经验看,让西方国家归还劫掠文物也可以做到。据悉,埃及成功追回了三万多件被盗文物,包括多具有三千余年历史的木乃伊。埃及的做法是,首先要证明这些文物是被西方通过各种不正常手段劫掠过去的,然后通过
22、国际法予以追索。这给中国提供了追索流失文物的经验。至于流失民间的文物,藏家和拍卖行沾染上资本贪婪的惯性,要么私藏在手,要么待价而沽。当文物变成理财的载体或者资本的依托,文物追索就要付出更多代价。文物追索不应成为市场赎买之路,否则被资本异化的文物,就会变成某些藏家和拍卖行利用市场规则巧取豪夺的工具。在市场经济下,文物虽然也有商品属性,但这一属性必须进行溯源认证,即其来源不能充满“血和肮脏”的“原罪”。即使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市场轮回的多次转手,也不能将这样的文物“洗白”。04 雪乡烤肠雪乡的烤肠能不能卖15元一根朱昌俊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02日 08 版)近段时间,旅游景区的商品价格
23、问题,再度受到网友热议。不久之前,先是有游客在普陀山景区,因为“一顿饭花了1900元”把店家送上了热搜,然而,官方调查结果显示:饭店明码实价,并不存在“宰客”现象,涉事游客事后要求饭店让利未达预期,这才提出了相关投诉。最近两天,“雪乡烤肠卖15元一根”的话题又引发了关注,当地媒体为此发表的一篇题为叹一声雪乡“窦娥冤”的辩护文章,一时间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景区内1900元一顿饭,15元一根烤肠,到底贵不贵?答案可能因人而异。不过,从这两起事件引发的舆论反应上看,公众其实也能理解旅游景区存在一定的商品溢价。其中,“15元烤肠”事件受到的质疑,主要是由相关辩护文章中的不当措辞所引发,而非价格本身,
24、考虑到雪乡的特殊市场环境,多数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15元一根的烤肠;普陀山景区内1900元一顿饭的情况,虽然一度引发了不少争议,但在当地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还原细节之后,关心此事的公众也普遍对商家表示了同情与理解。此前,包括雪乡在内,许多旅游景区都曾因为商品或服务的定价严重虚高,被消费者冠以“宰客”之名。然而,消费者并非只图便宜,不分青红皂白,景区内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是否合理,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杆“公平秤”。在多年市场经济熏陶下,多数消费者能够接受景区的适度溢价。不过,当有消费者对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提出质疑时,商户和旅游主管部门也应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查与释疑工作。面对游客的投诉和反馈,不论相关投诉是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