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诸子百家文学中应用最广泛的16句话方向+范文.docx





《【素材】诸子百家文学中应用最广泛的16句话方向+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材】诸子百家文学中应用最广泛的16句话方向+范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素材】诸子百家文学中应用最广泛的16句话,方向+范文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阐释: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不得志的状态。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不改志向;小人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了。语出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疲劳,困苦),莫能兴(起)。子路愠(愤愤不平)见曰:君子亦有穷(不得志)乎?子曰:君子固(固守,安守)穷,小人穷斯滥矣(斯,就。滥,泛 滥,指胡作非为)。”角度:君子严于律己,安贫乐道;君子安贫乐道,淡泊自守;君子“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君子达则兼善天下,穷则能守其气节。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阐释:
2、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孔子常拿他的所作所为来教育其他弟子。一次,孔子说到颜回的饮食起居问题,认为颜回太高尚,别人不可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值得学习。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大意为:颜回用竹器盛饭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清苦,但颜回依旧快乐,真高尚啊,颜回!“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这句话用来指生活简朴,安贫乐道。角度:君子能够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精神的充实,比物质的丰富更重要。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阐释: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
3、惑,勇敢的人不畏惧。”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者不迷惑,是因为智者通达事理,洞察因果,明辨是非,所以才能够不迷惑;勇者不畏惧,是因为勇者折冲御侮,一往直前,所以才能够不畏不惧。“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孔子这么说,一则自勉,二则勉人。角度:坦陈自我,君子之举;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智者通达事理,洞察因果,明辨是非;勇者折冲御侮,一往直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阐释: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孔子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角度: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为人之道,是立
4、身处事之本;人无信则不立人缺乏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阐释: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角度:诚信是交友之基朋友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朋友不信,则交易绝”(吕氏春秋)。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阐释:夫子用鱼竿钓鱼,而不用渔网捕鱼;夫子用弓箭射取猎物,但是从来不射取休息的鸟兽。孔子少贫贱,为了生活,曾钓过鱼、射过鸟,但都不过分。钓鱼,适可而止;射鸟,鸟归巢后,让它们休息,不出其不意地射杀它们。孔子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他的
5、仁德之心,也体现了他的和谐理念;他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不贪取眼前利益,注重长远发展。角度:君子具有仁德之心,仁爱万物;人类需注重长远,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君子为推行“仁政”,从 55 岁到 68 岁,孔子带着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其间曾被人嘲笑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其中辛苦可以料想。在周游列国途中,孔子多次路遇隐士,隐士们劝他“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他的态度是:“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大意是:“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
6、不与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用那么辛苦改变它了。”孔子的话表现了改变天下无道局面的决心,体现了积极入世的思想。孔子明知自己所坚守的仁政理念不能为当时的世道所容,但他依然“知其不可而为之”。在师徒一行人被困陈蔡之间时,他曾向三位得意弟子发问:“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路的回答很不自信,认为可能是自己的德行、智慧不够。子贡的回答从成功商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夫子的道标准太高。颜回认为,修至贤之道,是君子义务;大道不被天下所用,是诸侯的耻辱。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于世,却仍能恪守本心、坚持大道,这才更显示君子风范(“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颜回)。简析:“知其不可而为之
7、”,是论语中一位看门人给孔子的评语,表现了孔子推行“仁政”之道时执着坚韧的品质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其实,无论圣贤,还是普通人,人都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直面人生不如意的勇气,人生许多事情都需要这种执着和无畏。角度:人生求索,当坚韧执着、英勇无畏;人生当多一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守;恪守本心,执着不悔,尽显君子风范。 仁者无敌。孟子阐释:意思是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敌于天下的。如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施行仁政是“因”,上下同欲是“果”。或者说:施行仁政,是实现“上下同欲”的必由之路。近义词:得道多助、仁者无忧。反义词:失道寡助、众叛亲离。角度:
8、仁政爱民者,天下无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仁爱之心会降伏一切恩怨。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阐释: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没有怜悯伤痛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谦辞礼让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没有分辨是非善恶心的人,不能算是人。怜悯伤痛的心,是仁的发端;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发端;谦辞礼让的心,是礼的发端,辨别是非善恶的心,是智的发端。角度:仁爱善良,要有仁爱之心、和善之心(恻隐之心仁);知耻守正,要知道羞耻,恪守正义(羞恶之心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