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点2文化常识题.pptx
《文言文阅读题点2文化常识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题点2文化常识题.ppt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点2文化常识题 分类积累,比附推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缩影,体现了中国的山川地理、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科举文化、礼制官阶等等。这些常识性的名词常常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是我们阅读文本、感知文意不可避免的内容。对这些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既是文本阅读的需要,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体现。,-3-,-4-,一,二,一、依附课本,分类整理 1.紧扣教材,抓住重点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学语文教材始终是我们展开复习的根本,立足教材、紧扣教材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不二法门。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复习也是这样。人教版教材必修五“梳理探究”中有“古代文化常识”的专门章节,复习时,可以此为主线,结合教材具体篇目
2、。如:必修1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中课下注释,注“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注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注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第5课荆轲刺秦王中课下注释,注“陛”,殿前的台阶。可据此联系“陛下”一词。注 “郎中”,宫廷的侍卫。把这些注释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并熟记,应是提高文化常识题答题准确率的有效途径。,-5-,一,二,2.分门别类,联想识记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是文言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它分散于各个教学单元的文章中,所以分类整理、联想识记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按照古代官职官署、名号称谓、文化科
3、举、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法礼俗等标准进行分类,将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或者采用表格的形式,把相关知识列成一览表,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记忆;还可以进行对比记忆,比如把表示官职提升与表示官职贬降的词语进行对比,把授予官职和辞退官职的词语放在一起,巧妙记忆,印象会更加深刻。,-6-,一,二,二、结合语境,灵活推断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从命题方式看,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因为考题放在文本中考查,而不是单独命制一个知识小题;加点的词语均与前后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语境,分析推断。方法有三: 1.看语境。解题时,我们要联系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内容,将考查的知识点置于具体语境之中,结合语境做出
4、判断。 2.识陷阱。高考文化常识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往往与概括分析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大同小异,干扰手段无外乎望文生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范围失当、偷换概念等。要注意辨析这些易误点。 3.巧排除。文化常识涵盖内容繁多,答题时我们可以先锁定熟悉的知识点,排除已知选项,接下来对未知选项的判定便容易多了。,-7-,方法1,方法2,即学即练,课内牵引 (2018全国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选自后汉书王涣传),-8-,方法1,方法2,即学即练,【典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
5、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9-,方法1,方法2,即学即练,解题思路,根据对课内文化常识的联想和牵引,我们基本能肯定“豪右”“茂才”“京师”是我们学过的,前两个意思是正确的,而“京师”分开讲,“京”可以表首都,如“进京”;“师”却没有表“首都”的意思。据此可得到答案。至于“顿首”,我们可以采用“方法2”,根据语境推断。,-10-,方法1,方法2,即学即练,答案,D,-11-,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