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 (共27张PPT).pptx
《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 (共27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秋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教学课件:琵琶行并序 (共27张PPT).ppt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及“歌行体”这种诗体的特点。 2. 赏析对比、衬托、比喻等手法的表达效果;把握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3. 分析琵琶女的形象,领悟诗人天涯沦落的感伤情怀,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4.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素养目标,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年间中进士,官至左拾遗。元和年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与元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他在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2、,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一生诗作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有琵琶行并序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 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著有白氏长庆集。,作者简介,“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曲、吟等源于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其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 “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并序”其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事、物等。,题
3、目解说,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藩镇军阀派遣刺客刺杀了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忌恨,终以越职上书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职位。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传言说白居易母亲坠井而死,而白居易赋新井篇,言辞浮华,品行不实,不可重用。 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此前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得罪了很多权贵。这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对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次年,诗人送
4、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便创作出这一传世名篇。诗篇一问世,即广为传播,远扬塞外。唐宣宗曾在白居易去世后作悼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知识卡片,歌行 “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于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行体”为南朝宋时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汉魏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而且自创格调,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共十八首。他的歌行体对后世影响极大,很多诗人都从中受到启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对“歌”“行”
5、及“歌行”做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唐代白居易等人倡导的诗歌领域的一次变革。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有三方面要求:第一是用新题,第二是写时事,第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作为衡量的标准。“新乐府”一词是由白居易提出的。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等人的“借古题而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这“因事立题”,经元结、顾况等人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时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即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6、,资料链接,长安居大不易 白居易青年时家境贫困。相传他曾以诗文去谒见当时文坛著名的诗人顾况。顾况看到来求见的后生姓白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话间,打开白居易呈上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感叹道:“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前言戏之耳。”什么意思呢?相当于直接道歉:“我错了,文采如此,长安居之容易!”,“浸月亭”的由来 九江,古称浔阳、柴桑、江州等。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浸月亭”。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上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琵琶行并序,诗
7、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称这个亭子为“浸月亭”。,课文探究,1.“别时茫茫江浸月”有何作用?,描写别时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漫着诗人的离愁别绪,诗人的心仿佛已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此句情景交融,点染出离别之忧伤,为琵琶声的出现营造氛围。,2.诗人是怎样描写琵琶女的出场的?,采用铺陈渲染的方法。“忽闻”一句,由悲转喜,引出中心人物。“寻声”以下六句写邀见琵琶女的经过,“寻”“问”“移”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于相见的迫切心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练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情,即本不愿出场又不得不出场。,3.“
8、转轴大珠小珠落玉盘”是描写琵琶声的,采用了哪些手法?具体赏析。,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自“转轴拨弦”起用了十二句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是全诗描写的重点,也是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从调弦到弹奏,写得非常具体,单是调弦校音就显示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丰富的感情。自“弦弦掩抑”起围绕“有情”二字进行描写。先写乐曲起调低沉舒缓,倾诉失意之情;接着写弹奏时的神态和动作,突出写“低眉”“信手”;再写指法灵活多变(拢、捻、抹、挑);后写乐曲内容的丰富多彩和弹奏难度之大(霓裳六幺)。,运用比喻和双声叠韵词。用“嘈嘈”“切切”这两个双声叠韵词摹声,用“如急雨”“如私语”来比喻,使其形象化;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使
9、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通,令人目不暇视、耳不暇听。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到急促轻细,纷繁清脆。,4.从“间关刀枪鸣”来看,诗人是如何写音乐旋律的变化的?,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音乐旋律的不同音色和音量。乐曲旋律的变化:舒缓流畅逐渐低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间关”两句,一流畅一滞涩。“冰泉”句写情状,是视觉所见,表达的却是“声暂歇”,是听觉所闻,视听相通,形象真切。“别有”两句写乐曲停歇后余音袅袅,意味无穷。乐声“暂歇”过程中积聚的力量终于爆发。“银瓶”两句用比喻将乐声推向高潮,既写出乐声的雄壮激越,又寓琵琶女情感的激昂愤慨。,5. 如何理解“整顿衣裳起敛容”?,几个细节动作让人感受到琵琶女的风度、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语文 高中新教材 精品练习 语文设计 语文学案 名著阅读 语文课件 语文群阅读 作文指导 整本书阅读 高考语文 高三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13886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