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清晨入古寺,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青山横北郭,_。李白送友人3.相见时难别亦难,_。李商隐无题4.其必曰:“_,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_,_”为画面配字幕。(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
2、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千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_,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_家的经典著作。(2分)7.用
3、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3分)齐人固善盗乎?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_和_的特点。(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刘弇遇东坡刘伟明弇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
4、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注】刘伟明弇(yn):弇是刘伟明的字。爵里:爵,爵位;里,故乡。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剧:痛快。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2)自谓名不下人()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_”而东坡则回避
5、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_,_,最终东坡以“_”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5分)二、现代文(3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植物也“聊天”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
6、是怎么交流的。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
7、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
8、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13.第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_。(2分)14.本文段一次说明的内容是(6分)。(1)_(2)_(3)_15.第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3分)_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B.第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17.第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4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
9、,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_(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20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
10、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
11、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
12、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_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8.下面对第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B.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C.为文章第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D.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19.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2分)20.阅读第,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1)_(2)_(3)_(4)_21.第段中说“我真的太为难了”,
13、是因为:(4分)(1)_(2)_22.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5分)_三、综合运用(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325题(12分)学校举行“唱响经典”歌会活动,夏夏是歌会的策划者和主持人,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唱响经典”曲目单乐章主题歌名经典歌词解说词第一乐章传承千年文化知否知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之间,岁月悄然走过。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二乐章歌咏当代精神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花飞溅在海面,祖国根植于心中。23.夏夏要为歌会写开场白,你认为最恰当的顺序是()。(3分)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为了让经典
14、歌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也一定能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相信我们不仅能从歌声中感知经典文化的脉动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唱响经典”全校歌会A.B.C.D.24.请你结合节目单中但愿人长久的经典歌词,为夏夏完成解说词的仿写(4分)_,_25.夏夏想把让世界充满爱放进曲目单,你认为应放入哪个乐章,请结合右图的歌谱节选简述理由。(5分)四、写作(60分)26.题目:有一种甜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一)1.【答案】初日照高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15、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考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2.【答案】白水绕东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考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3.【答案】东风无力百花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考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4.【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考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5.【答案】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考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二)6.【答案】晏子春秋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公输选
17、自墨子。墨子是墨家的经典著作。【考点】文学常识的识记7.【答案】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固,本来。善,擅长。乎,语气词,吗。句意: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考点】句子翻译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A.有误,【甲】文不能体现楚王的善于纳谏和知错能改;B.
18、有误,【乙】文不能体现公输盘的狂妄自大;C.有误,晏子的辩驳诙谐幽默,墨子的说理义正辞严;D.正确。故选:D。【考点】文章主题的理解9.【答案】机智善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甲】文中的晏子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体现了他的机智、善言。【乙】文中的墨子在劝说公输盘时,首先,他从道义上击败敌人。墨子至楚后,公输盘问他为何而来,他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先是使得公输盘“不说(悦)”,继而逼出“吾义固不杀人。”但公输盘只知道杀一人谓之不义,却不知兴师攻宋杀更多的人,是更大的不义。所以墨子接着指出:“义不杀
19、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把公输盘说得哑口无言。从他们二人的对话,可以看出墨子的机智和善辩。【考点】的概括人物形象(三)10.【答案】(1)是(2)名声、名望【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伟明起初不知道他就是东坡。为:是。(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自以为名声不落于人。名:名声、名望。【考点】文言实词的理解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
20、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该句句意为:(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故选:A。【考点】翻译语句12.【答案】欲以折服之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嘉其才气【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把握。由文中“刘伟明弇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可见其高傲,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更是把人物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根据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看出刘弇的目的是“欲以折服之”;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苏轼”,原因是“谪岭南,道庐陵”,以
21、此抑制刘弇的傲气;根据东坡“嘉其才气”可见他大家的风范。【考点】内容的把握二、(一)13.【答案】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词语所在的句子所处的位置来理解词义;根据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词义;从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词义;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理解词义。本题“热闹”出现在第段,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应从第段后面的文段寻找答案。后文中提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
22、是战是和”,根据文段的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这就是“热闹”的含义。【考点】词语含义14.【答案】植物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植物能通过发出物理信号进行交流。植物能通过第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回答本题要抓住总起句、关键句、过渡句等。第段的关键句都是第一句话,是文段的主要内容。而第段讲“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这是举例说明第段中“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所以第段说明的内容是一样的。【考点】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15.【答案】“极力”是用尽一切力量的意思,准确说明相邻而种、非亲缘关系的水稻之间的竞争之激烈,体
23、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则无法准确说明这种竞争程度。【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此类题目要思考“该词本义是什么,在文中写了什么,与上下文是什么关系”,然后点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极力”一词出现在第段,是用尽一切力量的意思,主要是为了说明“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即非亲缘关系的水稻之间存在很大的竞争,用“极力”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考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有误,第段“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而不是本项提到的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B.有误,第段“非亲非
24、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而不是本项提到的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提高产量;C.正确;D.有误,文章结尾提到“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并没有指明研究方向;故选:C。【考点】文章的理解分析17.【答案】这个例子写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电信号,与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发现植物能发出声信号,是不同国家的研究成果,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理信号,添加后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评分说明:例子概括;指出不同国别;指出不同的物理信号;说明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能力。第段中心句是“植物还可以对
25、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发现是发送声信号的例子,还缺少发送电信号的例子,英国研究人员的发现这一事例,补充了电信号的例子,添加了这一事例,使说明更加充分、科学。可据此回答。【考点】文章的分析(二)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ABC.正确;D.有误,根据文章内容,“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由此可以看出“我”对支教是怀着一种探索和向往的心理,而不是恐惧心理。故选:D。【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19.【答案】突出刷锅时间长,体现支教生活的艰难。【解析】本题考
26、查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夸张主要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文中“一个世纪”就是用了夸张,来突出时间长,通过一个简单的刷锅就可以看出执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而体现支教生活的艰难。【考点】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20.【答案】(1)孩子们上学之路道阻且艰。(2)孩子们的午餐缺油少荤,十分单调。(3)坚忍。(4)纯朴、乐观。(写出任意两点)【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回答本题要找关键句,关键词。前两个空体现“艰辛”的句子,第段出现“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所以这句话前面“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便是其中
27、一个体现,另外根据第自然段,“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也是其中一个体现。根据第段“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可以看出孩子们在艰辛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乐观、淳朴。【考点】内容的概括21.【答案】(1)“我”看到孩子们伤心,不知如何安慰。(2)“我”舍不得孩子们,但不得不离开。【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用原句回答或概括相关内容进行回答。先定位第段,“我真的太为难了”在段落的最后,那就需要从段落前面寻找答案,文中提到“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据此可以概括为“看到孩子们伤心,不知如何安慰”
28、。(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回答,用原句回答或概括相关内容进行回答。先定位第段,“我真的太为难了”在段落的最后,那就需要从段落前面寻找答案,文中提到“我不忍心面对他们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凭泪水恣意流淌”,通过这句可以看出“我”舍不得孩子们,但不得不离开。【考点】内容的理解22.【答案】“我”对孩子们念念不忘(孩子们对“我”念念不忘)。支教会激发孩子们探索外界的兴趣,这是孩子们对“我”的回响。支教也促使“我”持续地关注孩子们,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响。评分说明:点明“念念不忘”的对象;揭示“必有回响”的两层含义。【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句子的含义一般要考虑表层含
29、义和深层含义,结合文章内容、文章主旨做出回答。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的一次支教经历。在支教过程中,“我”了解了这些孩子们,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念念不忘是相互的,既有“我”对孩子们念念不忘,也有孩子们对“我”的念念不忘,这是表层含义。而深层含义就是支教后的一个变化,“我”的支教,教给孩子们知识,孩子们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激发了探索外界的兴趣,这是孩子们对“我”的回响;同时支教也让“我”被山区孩子触动,会持续地关注孩子们,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响。【考点】句子的含义。三、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开场白形式和内容的把握。开场白是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首先要有问候语,
30、接着要交代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等。所以应为。故选:A。【考点】开场白形式和内容的把握24.【答案】月亮时有圆缺祝福相伴永远。(评分说明:结合经典歌词;句式;表达。)【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根据自己对经典歌词的了解,仿照解说词的示例,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述出对经典的热爱,要求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考点】句子的仿写25.【答案】应放入第二乐章。歌词中的“共风雨”“共追求”“同一样的爱”等所表达的大爱情怀,符合当下倡导的“同一个地球”的理念,具有时代精神。评分说明:明确放入乐章;结合歌词要点(大爱、世界);结合乐章主题(当代精神)。【解析】本题考查问题的观点和看法。首先要对两个乐章的内容充分的理解和把握
31、。确定放入乐章,要充分结合歌词的要点,结合乐章的主题。【考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四、26.【答案】有一种甜老家院门外有一棵大槐树,粗粝的干,虬曲的枝。槐树合抱粗,几十丈高,爷爷说,他看中这块地准备修房子的时候,这棵大槐树便在这里了。五月,是槐树最得意的时刻,它的枝向四面八方肆意伸展,它的叶密密匝匝遮天蔽日,树下便有了大片大片的阴凉。老人们搬张方桌,搬把凉椅坐树下,聊聊天,喝喝茶,孩子们便围着桌子追跑打闹,玩累了,瘫坐爷爷身边,方才察觉丝丝缕缕的幽香窜到鼻尖。问爷爷香从哪来?爷爷一指头顶的大槐树:“槐花香!”抬头看时,绿叶中果然垂下一条条白色的花穗,这就是槐花?槐树也会开花?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冒了出
32、来。爷爷呵呵地笑:“当然,槐花还能吃哩!”能吃?这一下,所有的孩子双眼冒光,“好吃吗?”“好吃!甜!”于是,所有孩子的目光,定定地直视着那满树白色的花穗,恨不得目光能变作飞刀,让所有的槐花都能随着目光飘落下来。有胆大的男孩子开始试着顺着树干向上爬,“哧溜哧溜”,还真的爬上了叉枝。老人们在下面喊:“捡没开的槐花摘!甜!”一枝又一枝的槐花被扔下来。每一枝槐花还来不及落地,便引来一阵疯抢。等到大家的手里都有了槐花,四周便安静下来,偶尔能听到一阵阵窃窃私语:“你尝尝这枝!这枝甜!”吃够了,爷爷便吩咐把剩余的槐花抱回了家,奶奶开始忙碌起来。摘槐花,洗槐花,撒面粉和盐,拌匀,然后上锅蒸。烟气袅袅,亦有香甜
33、香甜的气味袅袅上升,弥漫,顺着鼻孔钻进胃里,成千上万条馋虫又被勾了出来。我跟在奶奶身后,寸步不离:“奶奶,还得多久?”奶奶慈爱地望着我:“迟饭是好饭啊,乖!”终于等到了槐花饭的出笼,奶奶又细心地拌上香油,在铛里翻炒几下。口水翻涌,马上就要顺着嘴角流出来了,我再也忍不住,蹭奶奶身边,“奶奶,我先吃一口呗!”奶奶爽快地舀了满满一大勺,塞我嘴里。“好吃不?”我一边用力地嚼着那一大口槐花饭,一边含混不清地挤出几个字,“好吃!”“什么味儿?”“香!甜!”原先的大槐树,现在成了一座民房,不知主人是谁,不敢去叨扰。爷爷已经故去,奶奶也只能瘫坐在床上。那一丝丝挥不去的甜,只能缠绕在记忆中。【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命题的题目“有一种甜”,从题目的意思来看,这种甜可以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酸甜苦辣的甜,这是一种物质上的甜。也可以是一种看似辛苦、劳累,内心却充满着幸福、自豪的甜,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甜。这种甜是抗疫战斗中“最美逆行者”的无私奉献、也是众多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也是各行各业人们的默默付出等,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和自豪感。文体选择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可以,结合自己对这个题目的理解与认识,完成这篇作文的写作。【考点】命题作文的写作语文试卷 第13页(共16页)语文试卷 第14页(共16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