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扬州中考化学试卷试题真题及答案.pdf
《2020年江苏省扬州中考化学试卷试题真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苏省扬州中考化学试卷试题真题及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试卷第 1页(共 28页)化学试卷第 2页(共 12 页) 绝密启用前 2020 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 说明: 1.本试卷共 12 页,包含选择题(第 1 题第 20 题,共 20 题) 、非选择题(第 21 题第 25 题,共 5 题)两部分,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结束后, 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 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写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 角填写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
2、、非选择 题在指定位置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在试卷成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葡萄糖中不 含有的元素是 () A.氢B.碳C.氮D.氧 2.扬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玉石雕刻B.纸张裁剪C.木料打磨D.腐乳发酵 3.NaOH可用于造纸和印染工业,NaOH属于() A.单质B.酸C.碱D.盐 4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氢气B.氯化钾C.金刚石D.二氧化碳 5.不同的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下列溶液显酸性的是() A.食醋B.氨水 C.NaCl溶液D. 23 Na CO溶液 6.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 2 O是无色气体 B.相同条件下, 2 O的密度大于 2 CO的 C.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 2 O D. 2 O能够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7.对反应进行分类有助于认识与研究,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234 3Fe2OFe O 点燃 B. 222 2H O2HO 通电 C. 22 HCuOCuH O D. 44 2
4、2 2NaOHCuSONa SOCu OH 8.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 3222 2X2CO2Na COO,其中 X 的化学式是 () A.NaB. 2 Na OC. 22 Na OD.NaOH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化学试卷第 3页(共 28页)化学试卷第 4页(共 28页) 9.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空的塑料矿泉水瓶应投入的垃圾箱 上所印标识是() ABCD 10.扬州被誉为“中国运河第一城” ,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属于纯净物 B.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入
5、运河 D.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水的三态转化 1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用于干燥 2 O B.浓硫酸可使纸张炭化 C.实验室可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备 2 CO D.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12.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量取10 mL水B.溶解粗盐C.过滤悬浊液D.蒸发滤液 13.甘油( 383 C H O)具有保湿作用。下列关于甘油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A.由 3 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 3 1 816 3 C.碳、氢、氧 3 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8:3 D.碳元素的质量
6、分数为 12 100% 121 16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将铁钉放 4 CuSO溶液中,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瓶中气体为 2 CO C将某布料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 的气味 该布料中不含蛋白质 D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皂水,振荡,产生白色的垢 状物 该水样为软水 15.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B.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
7、每小题 2 分,共计 1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 0 分; 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 1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 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 0 分。 16.研究金属的冶炼和腐蚀对于合理生产和使用金属有着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 化学试卷第 5页(共 28页)化学试卷第 6页(共 12 页) 是() A.炼铁是将铁的化合物转化为铁单质的过程 B.炼铁时,固体原料从高炉下方加入,空气从上方通入 C.铁被腐蚀时发生了铁单质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反应 D.洗净铁制品表面的油膜能有效防止其腐蚀 17. 3 KNO与N
8、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 3 KNO的大 B. 1 T时, 3 KNO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C. 2 T时, 3 KNO与NaCl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D.将 1 T时 3 KNO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 2 T,溶液变为饱和(不考虑溶剂蒸发) 1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 B.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金刚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19.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将玻璃放在蜡 烛
9、火焰上灼烧,表面会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下图) ,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 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 B.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 C.黑色物质不能与 2 O发生燃烧反应 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 20.一定质量的 4 CH可与常见物质 M 反应,同时放出少量热量;将所得产物 2 Cu O与 2 O 反应又生成 M,同时放出较多热量。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 2 Cu O中的高 B.理论上反应每生成 2 44 g CO,同时生成 2 18 g H O C.理论上每 4
10、 16 g CH参与反应,最终消耗 2 64 g O D.过程可将 4 CH中的部分能量储存于 2 Cu O中 非选择题 21.(10 分)扬州既是世界美食之都,更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旅游名城。 (1)扬州早点是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化学试卷第 7页(共 28页)化学试卷第 8页(共 28页) 扬州包子面皮如雪。面皮的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属于_(填字母) 。 A.糖类B.油脂C.蛋白质 大煮干丝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内转化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这 类化合物称为_。 翡翠烧卖色泽翠润,所用天然色素来自新鲜绿色蔬菜。获
11、取天然色素时,将 菜渣与菜汁分离开可采用_的方法。 (2)青砖黛瓦诉说着扬州的历史。 天工开物中介组了烧制青砖的方法,其中载 有“灌水其上” “水火既济” 。相关反应为水蒸气 与灼热的碳生成CO和一种气体单质,其化学方 程式为_。 古代建筑工匠常用糯米灰浆粘合墙砖,糯米灰浆由糯米汁、熟石灰和砂土等 混合制成。糯米灰浆属于_(填“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 ,熟石 灰的化学式为_,在空气中熟石灰最终转化为_(填化学式) 。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铜绿是铜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的产物, 空气中参与该反应过程的物质有_(填化学式) 。 22.(13 分)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 (1)下表
12、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通常状况) 。 物质吸入空气(体积分数/%)呼出气体(体积分数/%) 氮气7875 氧气2116 二氧化碳0.034 水蒸气ab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_(填“稳定”或“活泼” ) ,在呼吸前后没有发 生变化, 实验中呼出气体的总体积_吸入空气的总体积 (填 “” “” 或“” ) 。 呼吸时消耗 2 O产生 2 CO,该过程_能量(填“吸收”或“释放” ) 。 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 实验中其体积分数 b_a (填 “” “”或“” ) 。 (2)汽车多以汽油为燃料,辛烷( 818 C H)是汽油中的一种成分。 每 818 114 g C H
13、完全燃烧,需要消耗 2 400 g O,生成 2 g COm和 2 162 g H O, 则m _g。 与完全燃烧相比,等质量的 818 C H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消耗 2 O的质量 _(填“偏大” “相等”或“偏小” ) ,除污染环境外,燃料不完全燃 烧还会产生的问题是_(写出一种) 。 (3) “远在高空是地球卫士,近在身边是健康杀手。 ”臭氧( 3 O)对环境的作用需辩 证地认识。 高空中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有学者认为,致冷剂氟利昂进入高空大气后会 产生氯原子(Cl ) ,引发以下反应: 22 Cl OClO O 2 2ClO 2Cl O Cl 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
1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 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作用是_,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臭氧属于_(填“单质”或“化 合物” ) , 3 O可表示一个_(填“原子” “分子”或“离子” ) 。 (4)有人提出:你吸入的空气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自于若干年前恐龙的身体。该说 法表达的观点是_(填字母) 。 化学试卷第 9页(共 28页)化学试卷第 10页(共 12 页) A.分子聚集形成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 C.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23.(12 分)实验室可利用Zn与稀硫酸的反应制取 2 H
15、。 (1)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操作为_(填字母) ,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 拌。 A.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B.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2)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图-1 所示的仪器 B、D 的名称为_、_,组装制取 2 H的发生装 置应选用的仪器为_(填字母) 。 (4)为收集并准确测量 2 H的体积,在装入药品前,需检查装置的_。 (5)相同条件下 2 H密度比空气小,利用该性质可以通过_法收集 2 H,若用 图-2 所示装置测量生成 2 H的体积, 2 H应从_(填“甲”或“乙” )管 通入。 (6)为探究影响Zn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以下三组实
16、验,室温下,取颗 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产生 2 10 mL H(通常状况)所需 的时间,下表为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硫酸的质量分数/%硫酸的体积/mL锌粒的质量/g时间/s 11010178 21010257 比较实验 1、2 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对Zn与稀硫酸反应快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_。 比较不同条件下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有不同的方法,除测量产生相同体 积的 2 H所需的时间,还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是_(写出一种) 。 24.(13 分) 2 CO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 (1)控制 2 CO的排放,是为了减缓_效应,加压水洗法
17、可捕集 2 CO,是因为 压强增大时 2 CO在水中的溶解度_(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 。 (2)石灰石循环法可用于捕集烟气中的 2 CO,该方法以CaO捕集 2 CO,将所得产 物在高温下煅烧可重新获得CaO,高温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生成的CaO疏松多孔,结构与活性炭相似,其在捕集过程中对 2 CO具有良好 的_性。 (3)对 2 CO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 要改变的是_。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_。 (4) 2 CO可用于食品保鲜,实验测得气体中 2 CO的体积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在-此-卷-上-答-题-
18、无-效- 毕业学校_姓名_考生号_ _ 化学试卷第 11页(共 28页)化学试卷第 12页(共 28页) 气体中 2 CO体积分数增大时, 造成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_浓 度增大(填化学式) 。 智能化食品包装通过颜色变化显示包装内 2 CO气体含量的变化, 举出一种可 通过颜色变化用于该智能化包装的物质_。 (5)已知一定条件下 2 CO与 2 H以质量比11:2反应可生成 4 CH。与该反应类似,不 同条件下, 2 CO与 2 H反应也能生成甲醇( 4 CH O) 。生成甲醇时参加反应的 2 CO与 2 H的质量比 2 2 CO H m m _。 (6)为研究某公园中植物与大气间的碳交
19、换,对该公园一年内每天的气温及光合有 效辐射进行测量,结果见图-2 和图-3。通过测量其一年内每天空气中 2 CO含量 等数据,分析所得碳交换的结果见图-4。碳交换以每月每平方米植物吸收或释 放 2 CO的质量表示,正值为净吸收 2 CO,负值为净释放 2 CO。 由上图可推测,影响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因素有_。 为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公园中植物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从光合作用的角 度出发,还需测量的重要因素是其一年内每天_的变化。 25.(12 分)以 42 FeSO7H O为原料制备铁红( 23 Fe O)的一种方法如下: 已知“沉淀”时的主要反应为: 422224 2FeSOH O2H
20、 O2FeO(OH)2H SO ( 1 )FeO OH中 铁 元 素 的 化 合 价 为 _ 。FeO OH可 表 示 为 23 3 Fe OFe OHmn , m n _。 (2) “沉淀”时需控制溶液的pH与反应的温度。 “沉淀” 时调节溶液的初始pH约为 4, 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溶液的pH为 3.0 4.5,需不断加入物质 Z 调节溶液的pH,Z 应具备的性质有_(填字 母) 。 A.能与酸反应 B.能与碱反应 C.不与FeO OH反应 “沉淀”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 (3) “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与干燥。洗涤时被除去的沾于固体表面的阴离子 为_(填离子符号) 。 (4) “
21、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如图为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煅烧温度对产品中 23 Fe O质量分数的影响。煅烧温 度较低时,产品中 23 Fe O质量分数较低,其原因是_。当煅烧温度达 800 时,继续升高温度,产品中 23 Fe O质量分数降低,且铁元素质量分数升 高,所得产品发黑,其可能原因是_。 化学试卷第 13页(共 28页)化学试卷第 14页(共 12 页) (6)用该方法制备 23 Fe O,计算理论上 42 13.9 t FeSO7H O(相对分子质量为 278) 可制得 23 Fe O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_。 2020年扬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1.【答案
22、】C 【解析】A.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也属于糖类,也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 物顾名思义包含了碳的成份和水的成份,水的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因此葡萄糖含有氢元 素。不符合题意。 B.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也属于糖类,也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顾名思 义包含了碳的成份和水的成份,因此葡萄糖含有碳元素。不符合题意。 C.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也属于糖类,也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顾名思 义包含了碳的成份和水的成份,碳的成份和水的成分中都不含有氮元素,因此葡萄糖不 含有氮元素,符合题意。 D.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也属于糖类,也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顾名思 义包含了碳的
23、成份和水的成份,水的成分中含有氧元素,因此葡萄糖含有氧元素。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2.【答案】D 【解析】A.玉石雕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产,是物理变化,A 选项不正确; B.纸张剪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产,是物理变化,B 选项不正确; C.木料打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产,是物理变化,C 选项不正确; D.腐乳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将糖类、蛋白质等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有新物质生产属于 化学变化,D 选项正确; 故选 D。 3.【答案】C 【解析】NaOH是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碱。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氢气( 2 H)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江苏省 扬州 中考 化学 试卷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