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元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目 录一、基础与形势7(一)发展基础7(二)面临形势11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3(一)指导思想13(二)基本原则14(三)发展目标15三、重点产业17(一)食品饮料产业17(二)生物医药产业20(三)清洁能源化工产业21(四)机械电子产业23(五)新(型)材料产业28四、发展布局31(一)空间布局31(二)“一县一主业”布局34五、主要任务37(一)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37(二)着眼高端前沿,突破发展新兴产业38(三)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军民产业融合39(四)推进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1(五)加快动力转换,强化创新驱动发展42(六)坚持互利共赢,深化
2、全面开放合作43(七)坚持绿色低碳,实现工业持续发展44六、实施保障46(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46(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46(三)健全企业服务体系48(四)强化多元人才支撑50(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51 附件:广元市“十三五”工业规划重点项目表533 一、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抓项目、扩增量,调结构、提质量”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强市进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了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转变,为“十三五”工业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工业规模快速扩张。工业经
3、济实现较快增长,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实现“工业超三产”的历史性跨越。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321.9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744.8亿元,翻了一番多。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0亿元增长到2015年244.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2.6%提升至40.4%,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6.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6和2.9个百分点,其中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累计增速连续17个月居全省第一位。图1-1 全市工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动()注:数据来源于历年广元市统计年鉴产业结构更加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了能源化工、食
4、品饮料、电子机械、建材、金属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和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两大特色培育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的“5+2+1”工业体系。轻工业比重提高11.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调整为41.3:58.7。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19.8亿元和84.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6.1%和11.3%。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充满活力。年产值4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实现零的突破,前50强工业企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1%。空间布局更趋优化。工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一极多点”园区发
5、展格局逐步形成。全市共建成各类园区9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园区4个(旺苍、剑阁、苍溪和朝天经济开发区)、市级园区4个。园区承载能力日益增强,累计开发面积53.9平方公里,建成投产面积32.8平方公里。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园区1个,50100亿元园区5个,其中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纳入全省“51025”重点园区培育行列。2015年,全市园区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56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73.2%。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个、
6、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创新型企业28家。技术创新成果快速增长,全市工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累计申请专利3767件(含发明专利854件),其中飞亚新材料公司的“聚芳醚醚腈”为2014年全省唯一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创新产品,力源公司的非晶大磁环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技术交易更加活跃,2015年技术合同登记39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676万元。贡献作用更加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主体力量和主力作用更加突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1.3%,拉动力稳居各行业之首。规上工业企业纳税总额总体上不断扩大,由2010年的8.6亿元增加到20
7、15年的20.0亿元,增幅达132.6%。工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规上工业企业累计新增就业13739人。图1-2 “十二五”期间规上工业企业利税和就业人数变动注:1.左坐标轴为税额,右坐标轴为就业人数。2.数据来源于历年四川统计年鉴两化融合稳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光网”城市基本建成,有线和无线宽带接入、移动基站、无线接入热点数量大幅增加。“互联网+”制造业深入推进,企业互联网接入率超过90%,以宽带网络为承载的办公、生产控制、物流配送等信息系统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随着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园区、数字企业、节能降耗示范工程相继启动和实施,更多企业利用信
8、息技术在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环节进行集成应用,企业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在肯定“十二五”工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工业发展的质量总体上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为:工业总量依然偏小,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虽较“十一五末的1.43%明显提升,但仍仅为2.02%,加快发展、做大总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产业组织结构不够优化,能够整合产业链资源、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缺乏,尚未有企业入选全省大企业大集团百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不足,围绕大企业、产业链配套延伸发展不够;
9、园区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仍需提高,县区和园区在发展定位中产业同质化现象明显;创新驱动能力不足,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16%,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具有研发组织和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亟待壮大;高端人才匮乏,能够带动企业转型升级的现代管理人才、带动产品突破创新的研发人才和带动生产质量提升的高技能产业工人十分短缺。(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战略机遇期。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合理控制工业经济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积极把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技术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的重大机遇,是实
10、现我市工业跨越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发展机遇。区域格局调整形成的机遇。“十三五”时期,国家将继续深入推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稳定长期以来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预期,优先安排高速铁路、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西部地区落地。我市可以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区域战略实施的机遇,进一步增强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优化提升我市的产业投资环境。产业梯度转移形成的机遇。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和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的改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11、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将加速。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低迷、我国宏观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的条件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对成本控制将变得更加敏感。加之“浙广”、“九广”、厅市等合作平台的高效运作,将有利于加速我市要素和资源成本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军民融合发展形成的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我市有自“三线”建设以来形成的产业基础,有与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良好的对接条件,“十三五”时期,通过完善军民融合机制,拓展军民融合渠道,提升军民融合层次,我市各种类型企业积极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军
12、工产业基础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增强。2.面临挑战。内生动力不足的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十二五”中期以来,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上呈现逐步放缓的态势,换挡趋势明显,依靠投资驱动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现有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多为引进、而不是本地培育成长起来的企业,企业的管理、研发、运营中心多在一二线城市和东部沿海,我市注册企业多被定位为生产制造基地,产业内生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大部分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自有品牌。社会性组织发展滞后,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完善,产业抱团发展、集群发展的格局尚
13、未形成。区域产业竞争的挑战。201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仅列全省第17位,略领先甘孜、阿坝、巴中和雅安四市(州),工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后发赶超的压力十分巨大。与此同时,由于我市工业结构与周边市州的资源禀赋结构和产业同质化程度较高,工业发展普遍依赖承接产业转移,“十三五”时期,通过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等传统模式开展招商引资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产业跨越转移的挑战。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美日欧等工业强国纷纷通过促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来巩固或进一步增强其已有的生产效率优势,促进制造业回溯。同时,在东南亚国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下,不仅发达国家甚至国内东部地区的产业
14、也有可能发生跨越中西部地区而直接向东南亚、拉美等地区转移的情况,西部地区工业后发赶超的传统路径可能被阻断。此外,尽管我市工业发展硬性条件纵比有了大幅提升,但与省内成德绵等先行地区横向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加之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清理规范,承接产业转移的难度可能进一步增加。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优惠政策叠加的机遇,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融合发展”总体思路,围绕全市经
15、济总量超千亿的总目标,坚持做大总量规模和提高质量效益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充分激发内生增长活力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并举,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化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五大特色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推进“一县一主业”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军民产业融合、三次产业融合,推动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努力打造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山片区产业高地、西部地区知名的绿色食品饮料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中国食品工业名城,以新型生态工业的加快发展,为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
16、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工业领域资源配置市场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工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人才、贸易等政策,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促进工业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全面创新改革引领跨越发展。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新型产品和新兴业态。推进政产学研用联合协同创新,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破除制约创
17、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优化结构,转型发展。更好发挥技术驱动和品牌引领作用,推动“广元造”产品向中高端迈进,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着力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全力支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进一步做精做专,形成不同类型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守住底线,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注重节能降耗,推进清洁生产,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广循环工业发展模式,引导企业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的环境质量目标和主要污染物总
18、量减排目标,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企业生产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三)发展目标力争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努力,实现工业总量快速扩张、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科技创新引领带动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规模提升目标。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2.5%(可比价格)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可比价格)以上。结构优化目标。力争制造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50户以上,
1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260户以上、超10亿元企业40户以上,上市(挂牌)企业达到5户左右,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目标。大力开展以提质增效、智能制造和基础能力提升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00亿元以上。平台建设目标。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园区1个、100-200亿元园区5个。工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显著提升,国家级开发区亩均投资200万元以上、产出300万元以上,省级开发区亩均投资150万元以上、产出200万元以上。自主创新目标。规上工业研发经
20、费投入强度0.5%,授权发明专利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件、省著名商标达到65件、省名牌产品达到80个。绿色发展目标。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5%,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水耗累计降低29%,按期完成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淘汰任务,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要求。表2-1“十三五”工业产业规划目标指标20152020年均增速累计1性质工业发展工业总产值(亿元)744.8150015.0%预期性工业增加值(亿元)244.650012.5%预期性规上工业增加值(亿元)2
21、31.646013%预期性结构优化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0.4509.6预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亿元)12030020%预期性军民融合产业产值(亿元)69.220023.6%预期性创新能力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0.160.5预期性累计有效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件)7311200预期性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家)79100预期性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个)710预期性省级重点实验室(家)23预期性中国驰名商标(件)610预期性省著名商标(件)3165预期性省名牌产品(个)4580预期性绿色发展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5约束性规上工业万元增加值水耗降低率29约束性工业固
22、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约束性注:内为5年累计数三、重点产业以构建可持续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化工、机械电子和新(型)材料五大特色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一)食品饮料产业充分利用我市的优质生态农产品资源优势,紧紧把握我国消费升级和食品饮料产业绿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推进我市食品饮料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名城和西部地区知名的绿色食品饮料基地。到2020年,力争产业产值达到42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强化集群效应,在鼓励各县区和园区错位发展的同时,重点通过加强市级
23、协调和统筹、打破园区有形边界、打造无形合作网络,大力发展地方协会商会等社会性组织,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产业抱团发展;鼓励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丰富产品线,并在本地建设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专业市场建设,推进清真等国际洁食认证机构驻广元办事机构的引入。推进食品饮料行业制造业服务化,大力创新产业业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扩展市场渠道。支持休闲食品和农特产品企业发展各种形式的连锁经营,鼓励食品饮料企业进入商超渠道,提升产品形象和附加价值。加强区域营销,推动“广元造”品牌向中高端迈进;保护、传承和振兴老字号,打造一批“广元造”名牌
24、产品和知名品牌;制定我市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建立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大针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一批新进规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鼓励食品饮料企业通过CMS、ISO、HACCP、GAP和GMP等各类质量标准化体系认证,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完善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管体系,推动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环保及节能等标准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接轨。1.农副食品加工。提高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肉禽调理食品、熟肉制品比重,积极发展皮毛、油脂、肠衣、骨血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推进营养保健食品、杂粮食品、特色食用油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提高
25、对粮油、食品加工副产物等非粮原料进行优质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能力。2.食品制造。重点发展功能食品、绿色食品、休闲食品和面向海内外市场的清真食品。推进黑木耳、核桃、猕猴桃、雪梨、油橄榄、有机蔬菜等农特产品深加工,结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文化食品、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向产品精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国内外功能食品龙头企业。发展新型功能食品,包括优质蛋白、多糖、辅酶Q10、微藻DHA、植物性ARA、金御稳糖等功能食品配料及营养保健品、功能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配合果汁和饮料产业,大力发展功能饮料及所需的低聚糖(益生元)、活菌、原生物体、膳食纤维等功能饮料添加剂。发展具有免疫、抗疲劳、
26、抗辐射、降血脂等功能的矿物质类、天然产品类、蜂产品类功能食品及配料。3.饮料加工。重点支持包装饮用水行业加快发展,大力引进啤酒生产企业,积极发展各类果蔬汁(饮料)、复合果汁饮料、谷物饮料、植物蛋白饮料、乳饮料、茶饮料等,积极开发低热量饮料、营养保健饮料等新产品。积极开发杜仲、天麻、淫羊藿等保健酒,以及猕猴桃、雪梨、水蜜桃等低度果酒。加快发展有机绿茶、黄茶和富硒茶,实行品种选育和种植、初制加工和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和渠道营运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经营。(二)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利用我市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业,通过协同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完善发展,将我市建设
27、成为川陕甘结合部生物医药产业化高地和四川省重要的中药制造、研发、贸易平台。到2020年,力争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增强中药精深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发展和完善涵盖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逐步推进我市由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向生物医药创新基地的转型升级。重点培育和引进能够整合川陕甘生物资源的龙头企业,依托龙头延伸产业链条,建成一批主业突出、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实施中小型企业成长工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与产业集群对接,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加强健康服务业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开发中医药养生、游乐养生
28、、美食养生等特色养生产品,加快建设一批健康小镇、国药养生基地等专业化健康养生旅游基地,形成社会养老、医疗、康复、旅游服务综合体系,促进生物医药制造业与健康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1.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和发展广元特色中药饮片,突破性发展直接口服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等;加强与国内大型知名中药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中药新品种开发和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重点引进或仿制一批中成药品种,集中打造全国、全省的著名品牌和一批知名企业,逐步做大中成药类经济总量,成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重要支撑。2.培育发展兽药。利用中药材资源优势,依托我市饲料和畜牧产业的品牌和
29、市场优势,探索发展改善畜产品品质的绿色环保中药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鼓励兽用抗菌多肽类粉剂、动物疫病生物诊断试剂,以及中药类兽用药的开发和产业化;支持依托科研院所在新型疫苗药物、生物诊断试剂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应用,使之成为生物医药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3.扶持发展新型医疗器械。实施医疗器械高端突破,重点加快诊疗器械推广,大力发展新型生物医学材料;通过招大引强、合作开发,重点发展二、三类高分子医疗器械,如高压造影注射器、高端雾化治疗仪等;引进发展健康养生医疗器械或用品;打造以生物材料为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利用军民结合高端制造优势,合作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如机器人放射诊断治疗仪等。4.
30、创新发展健康产品。充分挖掘我市药食同源及新资源食品的资源,抓住保健食品准入制改革之机,重点扶持发展天麻、杜仲、金银花、茯苓、葛根、灵芝、山葵、大鲵、银杏叶、百合等系列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积极协调和推进天麻、杜仲、川明参和灵芝申报为新资源食品;创新开发柴胡退热贴、柴胡药枕、大鲵美白修复霜等健康产品。(三)清洁能源化工产业牢牢把握国家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天然气、水能、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高标准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本质安全型的现代清洁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把我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知名的清洁能源基地。到2020年,力争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产业发展的主要思
31、路是:依托苍溪天然气工业园、剑阁金剑工业园、旺苍气煤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建成或拟建园区,按照园区化、一体化、规模化发展要求,以转变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电、扩气,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加快推动传统能源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天然气精细化利用和新能源规模化开发新增长点。1.天然气开发。以九龙山、剑门、元坝三大气田为重点,加快中石油、中石化产能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全市年产天然气60亿立方米。积极探索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运作模式,力争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推进。积极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天然气勘探、集输管线、公用工程建设,力促中石化广元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达能达产,中石油九龙山剑门净化厂规划建设;
32、积极协调省天投建成中石化广元天然气净化有限公司广元输气管线项目,建成我市双气源保障。加快推进城镇燃气储气库建设,提高天然气供给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合理规划,有序推进天然气管道建设,提高天然气利用覆盖率。加大天然气指标留成、价格优惠等政策争取力度。2.清洁能源。坚持集中与分散开发利用并举,加快以天然气、风电、光伏发电等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以风力发电为重点,完成望江坪、凉水泉、马头岩、芳地坪(二期)以及中广核(中节能、中电投)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持续壮大新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进一步探索开发太阳能,推进城市分布式发电,结合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扩大LNG企业生产规模,努力开拓天然气
33、下游市场发展,着力完善CNG加气站、LNG加注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CNG、LNG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加快发展天然气发电、分布式能源、天然气制氢及燃料乙醇等项目,实现产品多样化和高端化。3.精细化工。以天然气资源为依托,从延长天然气初级化工产品的产品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着手,积极引进实施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清洁利用的精细化工项目。深化发展焦炉煤气、煤焦油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走精细化工发展道路。以油橄榄、杜仲等生物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化妆品、洗涤剂、植物消毒剂、空气清新剂等生物精细化工。(四)机械电子产业依托我市机械电子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把握国家大力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两化”深度融
34、合、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兴输变电设备、天然气成套设备、现代农业装备、航空航天设备、关键基础件、高端物联网设备、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产品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促进产业向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特色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先进机械电子制造业集群,力争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以促进机械电子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为平台,以完善产业配套环境为
35、保障,通过承接一批、壮大一批、新上一批、创新创业生成一批产业项目,放大优势、跨界融合、补链强基,做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做大产业链基础环节,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产业链向供应链上下游和价值链两端延伸,提升产业层次和附加值,建立起较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使我市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械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专栏 3-1:四个一批承接一批。以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产业布局调整契机,加快推进新兴输变电设备、关键基础件等领域合作项目的实施,承接一批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项目,创建承接装备制造业转移示范园区。壮大一批。瞄准市场需求侧和技术发展前沿,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
36、部件、现代农业装备、航空航天设备等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广元制造”升级版。新上一批。瞄准市场供给侧和省内及周边地区高端装备业短板,在天然气成套设备领域,新上一批技术先进、产业链长的重大项目,完善产业布局,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生成一批。瞄准机械电子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沿,实施创新创业引领工程,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生成一批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重大项目。1.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关键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商业模式创新等环节,以创新商业模式为手段加快示范推广应用,以培育发展骨干企业为抓手促进产业
37、做大做强。发挥纯电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加强市内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协同,提高整车企业电池、电机、电控、充电桩等零部件配套的本地化比例,形成整车与零部件互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以整车生产为中心,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服务业为配套的西南地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积极对接省内外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需求,生产加工汽车摩托车零部件。2.新兴输变电设备制造。瞄准西南地区快速增长的输变电设备需求,充分发挥我市交通物流便捷的区位优势,以广元机电产业园、塔山湾军民结合产业园为载体,全力发挥其设备和技术作用,通过提质改造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资外地企业,重点发展非晶合金节能变压器、智
38、能化中压环保开关设备、电线电缆、风电设备等制造业,以此带动绝缘材料、电工磁瓶、阀门、冷却器等变压器配件生产企业的集聚,建设立足川东北、辐射西南的节能环保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专栏 3-2:坚持错位发展,打造节能环保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在输配电设备的细分产品中,变压器产值占比约为22%,中压开关为25%,高压开关为14%,整流器为7%,电容、电抗器分别为3%、2%,避雷器、绝缘子、铁塔等其他产品占27%。因此,在产品选择上,广元应该以变压器和中压开关为重点。目前,陕西西安、辽宁沈阳、湖南衡阳、河北保定等地在在高压、超高压、特高压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研发制造方面已经形成比较明显的优势。并且,近年来,特变电
39、工、中国西电、天威保变等国内领先的变压器企业已分别在湖南衡阳、辽宁沈阳、陕西西安、山东济南、河北保定等地新建多个高压变压器生产基地,平高电器、西开电气、新东北电气等国内领先的开关设备制造商在河南平顶山、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地扩建高压、超高压、特高压开关设备生产线。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非晶合金变压器,国内的产能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而智能化中压开关设备,国内领先的开关设备制造商中仅有平高电器在天津布局了智能化中压开关设备生产基地。在此背景下,广元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原则,重点发展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国内产能相对不足的非晶合金节能变压器和智能化中压环保开关设备等新兴输变电设备制造
40、业,以此带动绝缘材料、电工磁瓶、阀门、冷却器等变压器配件生产企业的集聚,建设立足川东北、辐射西南的节能环保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3.天然气成套设备制造。依托我市及周边区域快速增长的天然气成套设备需求,引进国内外天然气成套设备龙头企业,以空气分离设备、往复活塞式压缩机、长输管道离心式增压压缩机大口径长输管线球阀、大容量天然气贮气罐、智能压缩天然气(CNG)装备、液化天然气(LNG)装备、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设备、天然气加气站成套设备、天然气用户系统设备、车载燃气设备等为重点,发展天然气接收、运输、贮存、应用等环节的装备制造,建设国内重要的天然气成套设备制造基地。专栏 3-3:建设国内最有特色的天然气
41、成套设备制造基地油气成套设备制造基地通常都是依托大型油田、气田的开发形成的。从国际上看,全球最大的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在美国休斯敦,该区域聚集了大量国际知名油气装备制造和服务企业,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油气装备开发、生产技术,产品涵盖从陆地到海洋、从地面到地下的各类石油装备,产值约占世界油气装备总产值的1/3。在国内,依托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大庆油田,山东省东营市、辽宁省盘锦市以及黑龙江省大庆市已建成各具特色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国内正在建设的石油装备基地还有:兰州、宝鸡的钻采设备制造基地,上海的钻采配件制造基地,西安、宝鸡、江汉的勘探装备和油田专用管制造基地,济南的钻机专用柴油机制造基地,江汉、广汉的石
42、油钻头和采油设备制造基地。国内这些基地,基本上都是以石油勘探、钻采设备为主,目前还没有以天然气成套设备,特别是天然气接收、运输、贮存、应用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在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加速,川北及周边区域天然气开发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天然气集、输、用设备需求将会持续快速增长。因此,在建设国内最有特色的天然气成套设备制造基地方面,我市具有位于市场需求中心的天然优势。4.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结合国家、省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机产业的战略部署,立足我市红驰农机等企业的农业装备发展基础和配套能力,在适合丘陵山区的智能化成台(套)农机田间作业装备、设施农业与精细农业装备等领域重点突破,积极发展智能化履带
43、收割机等丘陵微耕作业成台套农机装备、面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肥药精准施用装备和智能多功能田园喷灌设备、农业经济作物小型自动化采摘收获装备等现代农业装备。5.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主动对接成都、西安等地航空产业,以智能制造装备、高性能航空航天用结构件和飞机零部件、精密传动部件等为重点,发展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航空航天产业。6.关键基础件制造。以满足我市及周边装备制造业对关键基础件配套件质量水平和配套能力的需求为目标,围绕龙头企业引进和发展一批配套企业,完善上游预处理和下游深加工产业链环节。重点发展智能控制器、精密模具、高速精密传动装置、高强度紧固件、高性能液压/气动/密封件、精密铸件等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44、等,建设区域基础件制造基地和配套中心。7.高端物联网设备制造及服务。激活零八一电子集团在雷达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从雷达传感器入手切入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设备制造业,通过与国内外物联网先进技术研发机构合作,大力发展磁电子芯片、射频识别(RFID)、光纤光栅传感器、传感无源光网络(SPON)设备等传感设备、传输设备和处理设备等高端物联网设备制造业。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合作,积极发展物联网应用层的高精度定位服务、智能位置服务、监测服务、安全服务等。8.智能终端制造。依托长虹电子科技在家电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密切跟踪雷达技术与智能硬件相结合的产业前沿技术,培育引进一批市场主体,适时与国内外领
45、先企业和机构合作,积极发展以集成雷达技术的家庭娱乐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驾驶设备、增强现实(AR)设备为主的智能终端制造业,高标准打造特色鲜明、协同有力的新型智能终端制造基地。专栏 3-4:雷达技术与智能硬件的结合将催生新型智能终端制造业最近,全球芯片巨头德国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Infineon)研发出先进的触觉算法结合高度集成的微型雷达芯片。谷歌(Google)ATAP技术项目已基于此芯片开发出集成雷达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芯片Project Soli。微型雷达芯片能够实现手势感应,它是现有触摸和语音交互控制之外的第三中交互方式,其在家庭娱乐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驾驶、增强现实(AR)等领域有
46、十分广泛的应用。众多业界专家判断,这必将催生一个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的新型智能终端制造业。9.半导体照明产品制造。紧紧抓住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从外需拉动转向内需推动的机会窗口,充分发挥我市交通物流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瞄准西南和西北市场需求,以劳动力密集型的封装环节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下游封装及应用产品,积极发展路灯、隧道、农业、工矿、医疗等行业专用灯具,实施互联网+LED照明工程,提高工程照明整体解决方案水平,实现LED产业集群化发展。(五)新(型)材料产业紧紧抓住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构建和完善金属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
47、化工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等四大新材料细分行业,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产业产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下游应用产品开发,不断延伸产品链和产业链,培育和壮大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新(型)材料企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通过宏观引导,实施政策倾斜,促进新(型)材料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产业园区集中,推动产业总量扩张、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着力突破现阶段资源深度开发转化的重点技术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又要以长远打造新(型)材料基地为目标,加大技术引进与创新力度,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既要集中力量在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和优势的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形成追赶跨越发展态势,又要瞄准前沿,把握机遇,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型)材料产业竞争优势。1.金属新材料。大力发展特种铝基复合材料、高强铝合金材料,积极拓展稀土铝合金电缆、航空及车辆用铝合金等应用领域,贯通“拓展材料制品”的发展路径,建设全省产业链条较完整、技术水平领先的铝基新材料基地。利用锰材料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软磁铁氧体材料、锰系正极材料等为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