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247.1-2003;IEC 61191-1-1998 印制板组装 第1部分 通用规范 采用表面安装和相关组装技术的电子和电气焊接组装的要求.pdf
《GBT 19247.1-2003;IEC 61191-1-1998 印制板组装 第1部分 通用规范 采用表面安装和相关组装技术的电子和电气焊接组装的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19247.1-2003;IEC 61191-1-1998 印制板组装 第1部分 通用规范 采用表面安装和相关组装技术的电子和电气焊接组装的要求.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B / T 1 9 2 4 7 . 1 -2 0 0 3 / I E C 6 1 1 9 1 - 1 : 1 9 9 8 前言 G B / T 1 9 2 4 7 ( 印制板组装 分为 4 个部分: 第 1 部分: 通用规范采用表面安装和相关组装技术的电子和电气焊接组装的要求; 第 2 部分: 分规范表面安装焊接组装的要求; 第 3 部分: 分规范通孔安装焊接组装的要求; 第 4 部分: 分规范引出端焊接组装的要求。 本部分是 G B / T 1 9 2 4 7的第1 部分, 等同采用 I E C 6 1 1 9 1 - 1 : 1 9 9 8 印制板组装第 1 部分: 通用规 范采用表面安
2、装和相关组装技术的电子和电气件焊接的组装要求)(英文版) 。根据 GB / T 1 . 1 - 2 0 0 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规定, 作了必要的编辑性修改。 本部分的附录A、 附录 B 、 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 D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印制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C E S I )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刘绮、 石磊、 陈长生。 GB / T 1 9 2 4 7 . 1 -2 0 0 3 / I E C 61 1 9 1 - 1 : 1 9 9 8 印制
3、板组装 第 1 部分: 通用规范采用表面安装和相 关组装技术的电子和电气焊接组装的要求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采用表面安装和相关组装技术、 进行高质量焊接互连和组装的材料、 方法及检验判据 的要求。并推荐了良好的制造工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 T 1 9 2 4 7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 B / T 1 9 2 4 7 . 2 -2 0
4、 0 3 印制板组装第 2 部分分规范表面安装焊接组装的要求 G B / T 1 9 2 4 7 . 3 -2 0 0 3 印制板组装第 3 部分分规范通孔安装焊接组装的要求 G B / T 1 9 2 4 7 . 4 -2 0 0 3 印制板组装第 4 部分分规范引出端焊接组装的要求 I E C 6 0 0 5 0 ( 5 4 1 ) : 1 9 9 0 国际电工词汇5 4 1 章印制电路 I E C 6 0 7 2 1 - 3 - 1 : 1 9 8 7 环境条件分类 第3 - 1 部分:环境参数和严酷等级组分类 贮存 I E C 6 1 1 8 8 - 1 - 1 : 1 9 9 7 印
5、制板和印制板组装设计和使用第 1 - 1部分: 通用要求电子组装的平 整度考虑 I E C 6 1 1 8 8 - 2 印制板和印制板组装的设计和使用要求第 2部分: 印制电路板基材使用指南表 面安装 技术 I E C 6 1 1 8 9 - 1 : 1 9 9 7 电工材料、 互连结构和组装试验方法第 1 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 I E C 6 1 1 8 9 - 3 : 1 9 9 7 电工材料、 互连结构和组装试验方法第 3 部分: 互连结构( 印制板) 的试验 方法 I E C 6 1 1 9 0 - 1 - 1 电子组装的连接材料第 1 - 1 部分: 焊剂要求 I E C 6 1 1
6、 9 0 - 1 - 2 电子组装的连接材料第 1 - 2 部分: 焊膏要求 I E C 6 1 1 9 2 - 1 软焊接第 1 部分焊缝质量的评定 I E C 6 1 2 4 9 - 8 - 1 互连结构材料第 8 - 1 部分: 非导电膜和涂层分规范涂覆胶粘的挠性聚酷膜 I E C 6 1 2 4 9 - 8 - 2 互连结构材料第 8 - 2 部分: 非导电薄膜和涂层分规范涂覆胶粘的挠性聚酞亚 胺 膜 I E C 6 1 2 4 9 - 8 - 3 互连结构材料第 8 - 3 部分: 非导电薄膜和涂层分规范转移胶粘膜 I E C 6 1 2 4 9 - 8 - 8 : 1 9 9 7
7、互连结构材料 第8 - 8 部分: 非导电薄膜和涂层分规范 暂时聚合物涂 层 I E C 6 1 3 4 0 - 5 - 1 静电 第5 - 1 部分: 电子器件防静电 现象的 保护 规范 通用要求 I E C 6 1 3 4 0 - 5 - 2 静电 第5 - 2 部分: 电子器件防静电 现象的 保护 规范 用户指南 I E C 6 1 7 6 0 - 2 表面安装技术第 2 部分: 表面安装器件( S MD) 的运输和储存条件应用指南 I E C 6 2 3 2 6 - 1 : 1 9 9 6 印制板第 1 部分: 通用规范 I E C QC 2 0 0 0 1 2 : 1 9 9 6 印
8、制板设计能力的过程评价表 t GB / T 1 9 2 4 7 . 1 -2 0 0 3 / I EC 6 1 1 9 1 - 1 : 1 9 9 8 C E C C 1 0 0 0 1 5 基础规范一静电敏感器件的保护 I S O 9 0 0 1 : 1 9 9 4 质量体系 设计、 研发、 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型 I S O 9 0 0 2 : 1 9 9 4 质量体系 生产、 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型 I S O 9 4 5 3 : 1 9 9 。 软焊料合金化学组份和形式 I S O 9 4 5 4 - 1 ; 1 9 9 0 软焊剂分类和要求第 1 部分: 分类、 标注和封
9、装 I S O 9 4 5 4 - 2 软焊剂分类和要求第 2 部分: 性能要求 3术语和定义 I E C 6 0 0 5 0 ( 5 4 1 ) 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G B / T 1 9 2 4 7 -2 0 0 3的本部分。 制造厂ma n u f a c t u r e r 装配者a s s e mb l e r 对采购材料和元器件, 以及对所有必须的组装工艺和检验操作负责, 以保证组装完全符合本规范规 定的独立单位或公司。 3 . 2 客观资料o b j e c t iv e e v i d e n c e 用户和制造方一致同意的文件, 其形式有书面文件、 电子文件、
10、计算机贮存文件、 图像文件或其他媒 体文件 。 3 . 3 熟练程度 p ro f i c i e n c y 根据本规范规定的要求和检验方法完成任务的能力。 3 . 4 供应商 s u p p l i e r 对保证制造厂( 组成厂) 的元器件( 电子的、 机电的、 机械元件、 印制板等) 和基本材料( 焊料、 焊剂、 清 洗剂等) 完全符合本规范要求和检验方法承担责任的独立单位或公司。 3 . 5 用户u s e r p roc u r i n g 采 购方 a u t h o r i t y 负责采购电气或电子附件, 有权确定设备等级和与本规范要求的任何差异或限制的独立单位、 公司 或代
11、理商( 即合同中详细规定这些要求的原始签订人或用户) 。 3 . 6 过程偏离指示 p r o c e s s d e v i a t i o n i n d ic a t o r ( P D I ) 过程偏离指示反映出材料、 设备、 人员、 工艺或工艺加工质量发生变化时, 用于持续进行的过程改 进。它不一定是缺陷。 3 . 7 弓曲b o w 印制板平整度的偏差, 可用圆柱面或球面曲率粗略表示, 对于矩形印制板是四个角在不在同一平面 上的程度 。 3 . 8 扭曲t w is t 矩形板材、 在制板或印制板上横跨其表面平行于对角线的变形, 此变形导致板材的一个角与其他三 个角不处于同一平面上
12、。 GB / T 1 9 2 4 7 . 1 -2 0 0 3 / I E C 61 1 9 1 一 1 : 1 9 9 8 4一般要求 4 . 1 优先次序 如果本规范和引用的适用标准发生矛盾时, 应优先采用本规范。但是, 本规范不能代替适用法律和 法规 4 . 1 . 1 争议 如果本规范的要求和适用组装图产生矛盾时, 应以用户批准的适用组装图为准。如果本规范的要 求和未经批准的组装图产生矛盾, 差异应提交用户批准。得到批准后, 应将要遵守的规定以文件方式 ( 用正式修改通知或同等文件) 在组装图上写明。 4 . 1 . 2 符合性文件 本规范要求文件资料支持符合性声明时, 每个记录应保持
13、, 并在最少两年内随时提交检查。 4 . 2 要求的解释 按产品等级和最终用途( 见 4 . 3 ) 进行分类时, 应使用户能区分产品的性能要求。当用户选择本规 范作为强制性要求时, 下面条件适用: 除用户另有规定外, “ 应” 表示的要求是强制执行的。任何违反“ 应” 的要求需要由用户签字认可, 如: 在装配图, 规范或合同上规定。“ 必须” 仅用于说明不可避免的情况 “ 宜” 用于表示推荐或指导的叙述。“ 可” 指示可选择的情况。“ 宜” 和“ 可” 均用于表示非强制执行的 情况。“ 将要” 用于表示目的的说明。参见I S O / I E C导则的第三部分。 4 . 3分类 本规范规定的电
14、气和电子组装件依据最终用途进行分类。建立了三个通用成品等级, 以反映产品 的可生产性、 功能要求及检验( 检查或测试) 频度。应该承认, 有些设备可能同时属于几个等级。进行组 装的用户( 见 3 . 5 ) 有责任确定其产品的等级。适用时, 合同中应规定要求的等级, 并说明任何对参数的 例外或附加要求。 A级: 普通电子产品 包括消费类产品、 某些计算机和计算机外部设备, 以及其主要功能要求与整个组装过程有关的 硬件 。 B级: 专用电子产品 包括通讯设备、 复杂的办公机器, 以及要求高性能、 长寿命且要求但不强制不间断服务的仪器。典 型的最终使用环境不会导致失效。 C级: 高性能电子产品 包
15、括各类必须连续工作或按指令工作的设备。不允许设备停机, 最终使用环境可能非常苛刻, 而且 需要时设备必须能工作, 诸如生命维持系统和其他的关键系统。 4 . 4 缺陷和过程偏离指示( P D D 表 2 列出了不合格的缺陷和要求采取的措施( 例如, 返工、 修复等) 。制造厂要负责查明其他危险缺 陷及相应措施, 并列人表 2 。这些事项应写成文件并写人组装图。除表 2 列出的不合格缺陷外, 相对 “ 应” 要求的异常和差异认为是过程缺陷指示, 当发生时应进行监测。不要求处理过程缺陷指示。 4 . 5 过程控制要求 本规范要求使用过程控制方法来计划实施和评价电气和电子元器件焊接组装的生产过程,
16、可能以 不同的方式来采用原理、 实施策略、 工具和方法, 这取决于具体的公司、 运行方式或与过程控制和达到最 终产品要求能力有关的各种考虑因素, 如果有可靠证据证明一个综合和现行的连续质量改进计划正有 效地实施( 见 1 3 . 2 ) , 制造厂取得用户同意时, 可以免于进行本规范中详述的质量符合性具体评价和 检验 。 4 . 6要隶向下延伸 GB / T 1 9 2 4 7 . 1 -2 0 0 3 八EC 61 1 9 1 - 1 : 1 9 9 8 每一个制造厂或供应商在所有适用的分承制合同和采购订单中, 必须包括本规范的适用要求。除 用户认可的要求外, 制造厂或供应商不应改变分承包合
17、同或采购订单中的任何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 对采购现有( 目录上) 的组装件或半成品组装件( 见 1 4 . 3 ) , 不强制要求符合本规范。 但是, 制造厂认为适合时可以要求遵守这些条款。 4 . 7 物理设计 下面各条规定了某些结构和电路图形设计要求 4 . 7 . 1 新设计 若涉及标准时, 电气或电子组装的印制板电路图形、 机械和热力结构, 应依据适用的设计标准( 例如 I E C 6 1 1 8 8 - 5 - 1 - - - I E C 6 1 1 8 8 - 5 - 7 ) 或 按用户同 意的 标准。当 制造厂提供了 证据证明已 修改过的印制板电 路图形能生产出质量完全符合本规
18、范要求的产品, 则用户和制造厂应同意这个变化, 且相应修改电路 图形 。 4 . 7 . 2 原设计 本规范的要求不应是要求对 目前已批准的设计进行重新设计的唯一理由。但是, 当现行电子或电 气设计发生影响硬件结构的改变时, 随后的设计应重新审核并按用户批准进行更改, 以最大可能地保证 符合性。制造厂建议的设计更改应经过用户批准; 然而, 即使建议更改符合本规范并能生产高质量成 品, 用户也没有必须接受建议的重新设计的义务。 4 . 8直观工具 这里叙述的曲线图和图表有助于说明本规范的书面要求。书面要求优先采用。 4 . 9 人员熟练程度 4 . 9 . 1 设计熟练程度 设计能力应提供文件证
19、明所有技术人员接受了正规的设计培训。不管这些人员是否直接负责电子 或电气产品的设计, 均应进行培1A 1 ( 见 I S O 9 0 0 1 : 1 9 9 4 和 I E C Q C 2 0 0 0 1 2 : 1 9 9 6 ) , 4 . 9 . 2 生产熟练程度 开始工作前, 所有指导者、 操作者和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要完成的工作。熟练程度的客观资料应能 随时提交检查。客观资料应包括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职能、 进行本规范要求的试验的培训记录以及定 期检查熟练程度的结果( 见 I S O 9 0 0 2 : 1 9 9 4 ) 0 4 . 1 0 静 电放 电( E S D) E S D 控
20、制方案应符合I E C 6 1 3 4 0 - 5 - 1 和I E C 6 1 3 4 0 - 5 - 2 的 规定。 对于 在下述( 但不限于) 期间, 保护 E S D敏感的电气和电子元器件、 组装件和设备的静电放电控制应编写文件: a ) 来料接收和试验; b ) 印制板、 元件和器件的贮存和包装; 。 ) 生产和返工; d ) 检查和试验循环; e ) 成品的贮存和装运; f ) 运输和安装。 E S D引起的失效的分析程序应编成文件, 并能随时提交授权的检验员审查。 4 . 1 1 设施 所有工作区应保持清洁, 至少应防止污染或损坏焊接设备、 材料和可焊表面。禁止在工作区放置食 品
21、、 饮料、 烟草或违规药品。 4 . 1 1 . 1 环境控制 焊接设备应密封、 温度和湿度可控, 保持气压稳定。 4 . 1 1 . 2 温度和湿度 当相对湿度降低到 3 0 %或更低时, 制造厂应核实静电放电控制是可靠的, 并有足够的湿度以利于 GB / T 1 9 2 4 7 . 1 -2 0 0 3 八EC 6 1 1 9 1 - 1 : 1 9 9 8 助焊剂的性能和焊膏的应用。从操作者的舒适度和保持可焊性考虑, 温度应保持在 1 8 0 C - 3 0 之间。 相对湿度不应超过7 0 0 0 。对于过程控制, 需要评定更多的温度和湿度限定范围。 4 . 1 1 . 3照明 手工焊
22、接的 工作面和 检验岗 位的 照明度应至少为1 0 0 0 l m / m , 4 . ” 4 场地条件 当操作区内的可控环境条件不能有效达到本规范的要求时, 应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以提高焊点质 量, 和减少不可控环境对产品加工操作的影响。 4 . 1 1 . 5 洁净间 电子组装应使用洁净间, 以确保成品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性能要求。如果需要, 洁净间的等级应由用 户和制造厂协商. 4 . 1 2 组装工具和设备 制造厂负责选择并维护用于焊接元器件或导线准备、 焊接用的工具及设备。选择并维护所使用的 工具应保证不会因使用而产生损坏。工具和设备在使用前应清洁, 并在使用中保持清洁, 使用期间远离 污
23、物、 油脂、 油污和其他杂质。若能提供温度控制和绝缘能承受 E S D或静 电放电的电气过应力 ( 见 4 . 1 0 ) , 应选择和使用焊接烙铁、 设备和系统. 4 . 1 2 . 1 过程控制 如果相应的过程控制不能确保符合4 . 1 2 和附录 A的内容, 与附录 A相关的具体要求应是强制性 的。应按照用户审查认为有效的程序文件使用组装工具和设备, 并应证实组装工具和设备操作的工艺 参数符合程序文件规定。 5材料要求 本规范规定的焊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由于规定的材料和工艺的某些组合方式可 能不相配, 制造厂应负责所选的材料和过程的组合能生产出合格产品。 5 , 1 焊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T 19247.1-2003;IEC 61191-1-1998 印制板组装 第1部分 通用规范 采用表面安装和相关组装技术的电子和电气焊接组装的要求 19247.1 2003 IEC 61191 1998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15185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