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全部教案.doc(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稻草人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5、 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教具准备:1、 生字词语卡片。2、 稻草人的图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a. 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b. 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a. 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b. 文章有
2、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心)c. 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a. 给课文分段: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
3、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2.齐读本段: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c.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d.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
4、内容: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自然段,思考:a. 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b. 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c. 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d.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
5、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七、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是一则悲戚的童话故事,稻草人的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吧!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九、布置作业1.语段仿写: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稻草人 稻长新穗 高兴 小蛾产子 着急、担忧、惊恐 警告无效 愁闷 吃光稻叶 痛心 (善良和尽职)2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 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
6、会写字。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3. 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
7、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3.教师范读课文。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8、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人群中,有这样
9、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 于物无不陷也 锐利戳得穿
10、坚固戳不穿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2.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一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二、读悟探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
11、音和断句。)(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理解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
12、。)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带着理解读一读。三、学以致用: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
13、展示。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板书设计:2寓言二则画蛇添足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反而会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2、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理解上的共鸣。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掌握词语7个。2、正确朗读课文,
14、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2、认识生字,读准字音,掌握重点词语意思。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背景及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课内外的阅读你们一定认识了很多可爱的童话人物。其实很多可爱的形象都出自一位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简介作者)他的作品揭露丑恶、歌颂善良,还蕴含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所得。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喷香pn明晃晃hung暖和huo裂缝fng2、尝试当堂听写词语3、再读课文(可以采取快速浏览的方式),先思考后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感悟
15、:故事发生在大年夜,远远地走来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出示学习提示:1、学生自学2、集体交流:要点:冷、饿、不敢回家(演示文稿相机出现重点句子,指导理解、朗读)(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先读后议再读)无论多冷多饿,无论打着卷落满雪花的金发多美,她都顾不上。从两次“大年夜”的出现感受到小女孩现在饥饿、寒冷、痛苦,生活很悲惨。3、反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思考课后问题2。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安徒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重点:运
16、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方法读懂课文,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新年即将来临人们的心情本应是高兴的、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能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1、默读课文5-11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2、小组交流学习情况。3、全班汇报。步骤一:解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教师出示表格擦燃火柴幻想现实学生交流补充填写。擦燃火柴幻想现实第一次暖和的火炉烧过的火柴梗(寒冷)
17、第二次喷香的烤鹅又厚又冷的墙(饥饿)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消失在夜空一颗星陨落(痛苦)第四、五次慈爱的奶奶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无人疼爱)步骤二:作者将幻想与现实交替表达的写作方法,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画批谈感受,再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现文稿,重点体会: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
18、切地渴望温暖。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分别指名读,这两个场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感受到什么?-这是火柴熄灭后小女孩眼前的景象。幻象终究是幻象。在这个黑暗、冷酷的现实中,美好的愿望终将破灭,幻象里的一切不是小女孩的现实生活。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语气悲伤的、惋惜的。可强调“只有”、“又厚又冷”)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自由读,谈体会。-在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没有的。这句话预示着她死去了。小
19、女孩渴望的生活这个世界没有,现实是多么残酷呀!再体会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自己试一试。指名读10、11自然段。出示这两句话,找不同,谈感受。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对比读,你发现什么?个人读,感受句子,你如何理解?-“大年夜”本来是欢乐幸福的,但在这个现实社会里,它只属于富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得到的是寒冷、饥饿、痛苦甚至死亡。社会太不公平了。齐读文中的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子中有两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全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