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必做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必做实验.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长度、时间的测量【目标导引】1、通过看书了解国际单位制2、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3、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停表测时间4、通过长度测量的数据分析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讨论知道如何减小误差【学习探究】一、通过看书了解国际单位制学习活动1:体验课本35面的想想议议,通过看书了解国际单位制。自主评价1:(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 (2)2.5km= m= dm= cm二、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学习活动2: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自主评价2:同学们用手中的刻度尺测物理书本的长、宽;用教学用的大三角板测某一长度;小组总结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学习活动3:通过多媒
2、体展示,介绍其它的长度测量工具或手段,分小组讨论人体身上的“尺”有哪些?自主评价3: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人体哪些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关系?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最多?三、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停表测时间学习活动4:分小组观察停表的结构,练习使用停表测时间。自主评价4:(1)2小时15分= 小时= 秒 (2)观察停表的结构,用停表记录在教室里做一种活动所用的时间四、通过长度测量的数据分析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讨论、看书知道如何减小误差学习活动5:分小组用教师用刻度尺测黑板上一条线的长度、用手中的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测窗户玻璃的长和宽自主评价5:讨论:在前面测量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哪
3、些方法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分小组展示。学习活动6: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 自主评价6:本节课的收获:【拓展延伸】1、如下图12.32,能正确测量出硬币直径的是2、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通过看书结合实际练习,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学习活动1:通过看课本52-53面弹簧测力计部分,通过讨论并完成下列问题:自主评价1:(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 ,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2)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 ,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注意哪些问题?学习活动2:弹簧测力计的使
4、用 自主评价2:(1)给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并和你的同学交流。 (2) 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N。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 测量前应先校零。 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3) 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到1N、2N、3N,感受一下1N、2N、3N的力有多大。 (4) 测量头发能够承受的拉力大小为_N。 (5) 有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大些,你知道为什么吗? 【课外延伸】观察图13.1-3所示的弹簧测力计,请你回答:(1)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 、_ _、_、_等组成的。(
5、2)图中的字母“N”表示_。(3)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是否需要校零?_(4)如果用这个弹簧测力计去测量10N的力,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5)如果用4.4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在图中画出指针的位置。 三、使用天平测质量一、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习活动1: 通过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自主评价1:生活中常见的测质量的工具有: 学习活动2:观察天平,了解其结构,阅读课本第10面3条要求,分析不按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自主评价2:不按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1) (2) (3) 。学习活动3:利用天平测物理作业本(或者笔的质量
6、),小组成员观察并评估实验操作是否恰当?阅读课本11面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给予回答,从而总结天平的使用规则。自主评价3:天平的使用规则有:(1)(2)(3)(4)三、通过实际测量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学习活动4:将物理作业本折叠(或者将笔的笔芯取出,然后将笔套与笔芯一起放到天平上)根据总结的天平使用规则再测质量。自主评价4:发现两次所测质量是: 。分析得到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其质量 。 学习活动5:一杯水凝结成冰以后,质量是变小了还是变大了?猜想:设计实验:分析论证: 自主评价5: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大小与物体的 无关。【拓展延伸】1、天平用久了,砝码会磨损,用这种砝码来称物体质量,其测
7、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图 11.21 图 11.22 图 11.232、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如图1所示情况(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2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_,_.(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情况,他应该_;(4)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_g3、有一枚大头针,怎样利用天平测量它的质量?四 测物质密度【目标
8、导引】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的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2、通过观察量筒与交流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3、通过实验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4、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学习探究】一、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的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学习活动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应该怎么办?自主评价1:鉴别物质种类的原理是: 二、通过观察量筒与交流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学习活动2
9、: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回答下列问题:自主评价2:(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每一小格的值)是多少?(4)观察课本18面图11.4-2,使用量筒时的错误在哪里? 学习活动3::根据给出的量筒的使用说明书练习使用量筒(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例如石块)自主评价3: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便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
10、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 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2)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例如蜡块)。方法:三、通过实验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习活动4:测量盐水的密度自主评价4:(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2)拟定测量工具(3)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4)进行测量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中(5)讨论交流后评估:测量盐水的质量有几种做法?哪种测法较准确?学习活动5: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自主评价5: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2)需要的测量工具(3)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4)进
11、行测量并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5)讨论交流后评估:测量固体密度时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五、杠 杆【目标导引】1、通过看书了解杠杆的相关概念。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述、画图等)杠杆的相关概念。2、通过讨论,列举实例,识别生活中的杠杆。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会设计实验,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习探究】一、通过看书了解杠杆的相关概念。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述、画图等)杠杆的相关概念。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64面内容,认识杠杆及相关要素,知道什么叫杠杆的平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自主评价1:用语言描述什么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什么叫杠杆的平
12、衡。 学习活动2:观察课本上杠杆的示意图,能用示意图描述杠杆的五个要素。自主评价2:画出用筷子撬动物体杠杆的示意图(要求标出五要素)图14.4-1学法导引3:用钉锤拔钉子,观察钉锤的运动情况,讨论钉锤能否作为杠杆。自主评价3:画出用钉锤拔钉子时,杠杆的示意图。(标出五要素)图14.4-2 学习活动4:讨论识别生活中的一些杠杆,能找出课桌上的杠杆。自主评价4:列举出常见的杠杆实例:二、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会设计实验,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学习活动5:通过实验初步感受杠杆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入探究问题。自主评价5:(1)描述所使用杠杆的五要素(2)猜想杠杆平衡可能与
13、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学习活动6:阅读课本65面,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应该满足怎样的关系?自主评价6:我的设计方案是:学习活动7: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自主评价7:将收集的数据填在下表试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23学习活动8:小组依据自己的试验数据,讨论,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自主评价8: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学习活动9:通过看书知道杠杆的分类,以及实际应用。自我评价9:什么是省力杠杆?什么是费力杠杆?什么是等臂杠杆?以及各种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什么典型应用。学习活动10: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自主评价10
14、:本节课的收获。六、浮力【目标导引】1、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2、 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借助例题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习探究】一、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教师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氢气球为什么会浮在空中?为什么人游泳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学习活动1:(1)通过小实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浮力?首先让每一小组将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哪些物体漂浮在水面,哪些物体却沉入烧杯的底部。教师提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你能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吗?(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并设计实验进行验
15、证。自主评价1:我的实验方案学习活动2: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各小组进行展示,小组交叉进行点评、分析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自主评价2:(1)漂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对它的_,沉入水底的铁块也会受到水对它的_。(2)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_。(3)浮力的方向为_。(4)归纳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二、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活动2:(1)小组同学完成物课本94面想想做做1、2的实验,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个人设计实验方案,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在实验前,全班讨论实验方案,找到最优方案。(3)分组进行
16、实验并收集数据填入下表。物体所受的重力G/N物体侵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小桶的重力G桶(N)小桶和物体排开水的总重力G桶+排水(N)物体受到的浮力(N)F浮=G-F拉物体排开水的重力(N)G排=G桶+排水-G桶自主评价3:1、我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2、实验成功之处:3、实验中的失误之处及对应的现象:4、如果实验操作正确应该得到的结论是:3 借助例题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习活动4:看课本96面例题并分析例题,小组交流讨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自主评价4:我的结论:学习活动5:学生独立完成P97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小组交流分析解题方法并推荐一人上台展
17、示。自主评价5:我的解题过程: 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目标导引】1、通过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并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探究】一、通过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活动1:小组同学一起交流,照相机和投影仪成的实像不同的原因,从而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针对猜想弄明白相应的实验方案。并分组进行探究体验活动。自主评价:照相机成倒立的、_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的、_实像。为什么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会不同呢?是由于物体与镜头的_不同造成的。猜想: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物体离凸透镜的_有什么关系呢?探究过程:【探究准备】(1)需要的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18、(2)安装器材方法: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蜡烛、光屏分居两侧(如图5.3-1),并使三者中心在_,从而可以将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图5.3-1(3)怎样获得清晰的像:点燃蜡烛,改变物体位置后,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简称为物距(用字母u表示),那么此时光屏距透镜光心的距离(即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可简称为_(用字母v表示)。(4)怎样开展探究: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焦距f大小有关,因而我们改变物距来观察成像的特点时可把物距u与f做对比,比如物距u等于、小于或大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实验中所用凸透镜f= _cm,则2f=_cm。并且探究
19、可按一定顺序进行,比如改变物距时可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分组探究1】探究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远(u2f)时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把所发现的结果记录在表1中:物距u/cm像距v/cm像的特点倒立/正立放大/缩小虚/实(表1)【分组探究2】探究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近(fu2f)时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把所发现的结果记录在表2中:物距u/cm像距v/cm像的特点倒立/正立放大/缩小虚/实 (表2)【分组探究3】探究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很近(u2f时,成缩小的实像,当fuf时,成实像,当uv时成_的实像,当uv时成_的实像;当u变大时,v变_,像变_,当u变小时
20、,v变_,像变_。分析表1和表2的实像和虚像的变化规律,可得结论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_的;虚像总是_的、_的。八、光的反射规律【目标导引】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通过实验观察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习探究】一、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学习活动1:学生游戏,学生把激光笔对着镜子照射,让光准确地击中教室中的某一物体。思考此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画出光路图,列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自主评价1:实验说明的问题_。光路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_。二、通过实验
21、探究认识光的反射定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学习活动2:通过上述实验思考光是如何反射的,引入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评价2:我选择的实验器材是:_。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我的方法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我的方法是:学习活动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自主评价3:收集的数据是:实验次数角i角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学习活动4:小组依据自已的实验数据,讨论,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自主评价4:光的反射定律:学习活动5: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观察现象,思考、讨论说明的问题,全班交流。自主评价5: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实验结论:_。
22、三、通过实验观察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习活动6:在白纸上放一块平面镜,将手电筒的光垂直射到镜面和白纸上,从侧面观察是镜面亮些还是纸面亮些,讨论原因。自主评价6:画出光射到镜面和白纸上的光路图。九、平面镜成像规律【目标导引】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通过看书、作图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3、通过看书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统称球面镜,能举出球面镜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学习探究】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习活动1:通过照镜子实验关察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关系,引入探究问题。自主
23、评价1:猜想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关系?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学习活动2:设计实验探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关系。自主评价2: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我选择的实验器材是:_实验的方法是:学习活动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自主评价3:将收集的数据填在下表: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和物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学习活动4:小组依据自已的实验数据,讨论,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自主评价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活动5:观察教材77页图4.3-1国家大剧院倒影图片,说明其中的道理。自主评价5:国家大剧院倒影的成因:二、通过看书、作图知道平
24、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学习活动6:阅读教材78页内容和教材78页图4.3-3,尝试画出自已照镜子时光的传播情况。自主评价6:画出自已照镜子时光的传播示意图。三、通过看书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统称球面镜,能举出球面镜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学习活动7:阅读教材79页科学世界内容。自主评价7:生活中除了平面镜以外,常见到_镜和_镜,它们统称为球面镜,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请各举两例。十、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目标导引】1 通过看书了解温度的概念、温度的单位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 通过体验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习探究】看书了解温度
25、的概念、温度的单位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47-48面内容,知道什么叫温度,用什么测量温度,并能够用语言描述摄氏温度的含义。自主评价1:用语言描述温度的定义,1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1)什么叫温度:会用语言描述。(2)摄氏温度用字母 表示,在 的温度为0摄氏度, 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做 。(3)37读作 。-10读作 。(4)给P48面的小资料填空。二、通过探究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学习活动2:通过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观察液体温度计、体温计的外观,了解温度计的结构。自主评价2:用语言描述温度计的原理,说出温度计的结构。(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2)液体温度计通常由 、 、 、挂环组成,体温计还多一个 ,其作用是 。三、 通过体验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学习活动3:观看书本49面的实验,知道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并亲自操作一遍。自主评价3: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量程和分度值,会正确读数。(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 或 。(2)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相平。(3)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前,观察温度计的 和 ,并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