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校园当中不时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令我们为之痛心疾首的行为或言行,深深刺痛心灵。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仅要问:这是怎么了?文明古国经过不断的变迁,留给我们的就是这些吗?祖先的礼仪教养在现在的学生,尤其是部分农村学生的身上已经看不出什么痕迹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在一点一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先哲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非常赞赏这句话。行为习惯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学校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正如有的教育专家说,看一个学校的教育如何,只要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基本知道学校的情况。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和专
2、门的调查分析,特别对违纪学生的调查,我认为许多不文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环境。我校地处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大部分是农家子弟。农村经济文化相对滞后,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吵架、打架现象时有发生,因小事而大打出手更是大有人在,粗言俗语、邻里关系紧张,环保卫生意识差,社会公德、公共秩序遵守差,社会环境的混乱,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成长,在意识深处留下了劣根。2、 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学生家长只一味追求金钱,将精力投在如何供孩子吃好、穿好上,而忽视了亲情的培养,忽视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养而不教,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养成学生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为所欲为
3、。近年来,农村离异家庭不断增加,对子女缺少管教和关爱,使学生压抑、孤僻,出现不当行为,甚至酿成犯罪。3、 教育和意识。在我国,由于地域的不同,造成了教育理念和意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虽然近年有较大进步,但相对而言,学生文明行为意识淡,劳动意识、个人能力差,勤俭节约与艰苦朴素意识基本不存在。4、 心理因素。许多违纪事件的发生不少是由于心理不健康造成的。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是处在边缘地位,只能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观察等方式潜移默化,但却不一定能接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加之学生过多,可能忽略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发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十分
4、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做细致的工作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第一, 制定详细规章制度,建立教育宣传体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必要的纪律、规定、制度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青少年自觉性不高,需要一定的纪律约束,既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同时还需要建立强大的教育宣传体系。如我校除制定有宝鸡理工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专生守则、中专生一日行为规范等纪律规范要求外,还在德育教育上下工夫,在班会课、综合教育课堂以及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第二, 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完善
5、监督机制教育贵在坚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还必须反复训练和持之以恒。如我校学生佩带胸卡的问题,抓一段时间效果较好,放松情况就差,则只有反复抓,坚持抓。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力度。除学生会和学校值周制度外,多增设学生监督岗和教师监督岗,检查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增设专门的卫生监督员,检查学生乱扔乱倒垃圾的工作;增设礼仪监督员,检查学生的着装打扮和首饰佩带等情况,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三、加强榜样示范作用,奖优罚劣,奖罚分明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中,班主任老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良好行为提出表扬、奖励、肯定,使得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提出批评、惩罚、否定等,使某些行为减弱,消退,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促进学生上进心,好胜心,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首先,班主任应“正人先正己”,为人师表,在文明行为习惯上处处给学生起榜样带头作用,同时,每学期评选的“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等,也是学生中树立的最好的榜样。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大量细致、长期的工作,使学生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产生某种行为时,立刻反映出是好是坏,在心理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