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王欢欢摘要: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文章从如何创设游戏情境、操作情境、问题情境等七个方面阐述,旨在通过情境的创设,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诸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活动 情境 创设 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
2、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
3、综合发展,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动眼,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 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教学中创设情境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些尝试。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从而使学生喜爱这门功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几”时,课前先准备四件标价都是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民币15元、13元、11元、16元(均有一张整10元币),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教师提问: “你们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找回多少元?”学生很容易答出:都是拿出10元,找回2元。接着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个顾客原来有15元,拿出一张10元,用了8元,找回2元,还剩7元。即15-8=( ),想10-8=2,2+5=7,从而得出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先用10减几,再用减得的数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
5、就可以得到差。这一游戏化解了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并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二、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按照学生的“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特点来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是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强调:“
6、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3因此,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思维也会在动手过程中随之展开,这很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概念记得更清晰,更容易保持记忆和提取。我在教学“得数是6的加法”这一课时,首先出现一道富有思考性、挑战性比较强的题目,+=6,接着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在桌上操作,摆一次写一道算式,如摆出+=6,便写出5+1=6,然后把圆形依次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再写算式,直到全班学生把算式1+5=6、5+1=6、2+4=6、4+2=6、3+3=6、0+6=6都摆出来,教师再结合书上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每道题的意义。这堂课在教师的引
7、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练习,自己讨论意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和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解决问题之路径的机会。通过讨论、比较、表决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研究所学的知识,这也有助于儿童形成喜爱探究,乐群合作的性格。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活动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师生之间协同展开的探索活动,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
8、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我们可通过层层设计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1)怎样才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揭下商标纸的方法由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想出来)(2)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什么形状?(由学生任意展开成各种几何形状)(3)展开的图形面积怎样求?(让学生去找计算各种几何形体需要的条件)(4)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不管是什么图形,最后得到的都是用底面周长乘以高)最后让学生体验到:展开侧面只是为
9、了推导计算方法,实际计算时并不都要把侧面展开。这样的教学,老师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教师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学生真正自主探索和创新至关重要。四、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
10、,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合作民主的氛围。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比如教学两位数的口算加法57+38,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同学间的相互启发,于是出现了许多种方法:(1)57+30=87 87+8=95 (2)50+38=88 88+7=95(3)57+40=97 97-2=95 (4)60+38=98 98-3=95(5)55+35=90 90+2+3=95
11、(6)50+30=80 80+7+8=95然后通过分析、比较、优选,让同学们选择得出第一种是最佳的方法。在这里,我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中得到发展,而且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1+12的效果。心理学研究指出,在班上没有朋友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出现逃学之类的行为问题,产生孤僻、退缩、压抑等心理问题。所以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五、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生活情境必须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儿童往往会主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
12、情境的引入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即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利息”这一内容后,可先让学生到附近的银行去查查现在的利率是多少,并把自己的储蓄罐的钱存进银行当一回小小的存款员。课上,让学生汇报存款经过,学生知道了存户生取款时要交20%的利息税以及提前支取和延后支取的计算方法等等。还让他们算算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定期三年的与连续三次存定期一年
13、的哪种存法合算?学生解决这样的题,就会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确信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或者现象补充教材的内容,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内容与教材专题内容的一致性,避免话题选择的随意性、训练安排的无序性,另一方面,使情境变得“具体”,教学内容更有“实际意义”。六、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受固有现实原型的束缚。因而它又是一种具有极大自由度的思维形式。对小学
14、数学教学来说:创造想象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学习数学知识、解题及创造性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小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就越有创见,思维方式就越多样独特。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乘法的初步认识,当师生共同提出:所有的加数都相同时可以用乘法计算,这种计算较简便。之后,为了防止学生过早地形成心理定势造成思维僵化,教学中设计了888788?这样一道题:“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答案?”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想出了857的方法。有的学生想出了861的解法,这种方法富有创造性,因为他经过独立思
15、考在“7”的位置上想象出一个不存在的“8”,又依据“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原理把加法换成乘法,还通过推理论证,从积中减去人为增加的“1” 。这样就解除发展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是构筑知识的重要成份。 七、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注意点活动教学既不同于那种服务认知目标完成、学生被动参与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相分离的不完整的活动,也有别于那种“自我活动”“自发活动”或者为了活动而组织的活动。
16、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遍及教学全过程,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内部与外部活动并重的,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的,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因此,为了使数学活动教学效果明显,在实施中,我们必须注意几下三个问题:1、 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相结合所谓内部活动也即心理,其性质是观念性的活动或符号性的活动。外部活动即实践活动,操作活动,其性质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工具作用于具体对象的对象性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不断双向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运动和心理运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如果实践活动成了单纯的外部
17、操作活动,那么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内部活动的素质的发展就没有什么价值,另一方面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部活动对外部活动素质形成不会产生直接影响,比如静听、静观、静思等知识学习活动,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形成不会发生影响。因此,只有将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及主体力量的发展。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长“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年级)设计这样一个操作的片断:让学生用手沿着长方形、正方形学具的摸一摸,猜一猜它们的边的长短有什么特点?折叠正方形的纸片,比较四条边的长短。量量长方形的四个角,能发现什么?折叠长方形,看看它的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特点。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形状是正方
18、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他们要获得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必须让他们动手摆弄,触摸、比划,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在每一个操作过程中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性问题,真正使学生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引起主体的内部活动,才能促进其内部活动素质的形成,再如,有的老师,经常在课上采取让学生辩论,小组讨论,当小老师等活动,使学生的内部活动表现于外,从而产生相应的以外部活动促进外部活动素质的形成。2、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结合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活动教学定位于学生的主体活动与自主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活动
19、教学的实施体现了师生关系的一种重大改变,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不否定教师对于教学所应承担的责任。因而在实施中不能矫枉过正,片面扩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力,把教师挤到教学舞台的幕后,使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学习不能指手画脚,横加干涉,体现教师的主导,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境创设,方法指导,解答疑难,指点反馈,换言之,教师对学生活动学习的过程进行实现调控和原则性指导,以确保活动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际效果。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创设活动情景中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顺利开展。因而我们在进行数学活动教学时,采用双轨道备课形式,把
20、学生的活动与教师的指导对应起来,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其中有一个环节,比较具体的量0.1米、0.10米、0.100米。学生的活动设计以小组为单位,拿着自备的直尺边测边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陈述。教师的指导设计有三个问题:这三个量各表示什么意思?借助手中的直尺讨论比较出这三个数量的大小如果没有米尺应怎样思考?从中我们可知,位于学生主体及其活动的活动教学,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自主活动主体与其对应客体的中介,这一中介的作用以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这宗旨。3、 活动教学要与传授教学有机结合活动式和传授式是教学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种教学模式,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想,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
21、,需要寻求两种教育思想的融合。虽然活动教学的概念是针对传授的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们各自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活动教学与传授教学紧密配合,保持适度的平衡,实现两者功能优势互补,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活动教学是有一定的知识适用范围的,生动的,富有启发的讲授在数学概念等知识的教学中仍是十分有效的。而对于一些理解性、应用性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体验等,不可能单靠讲授,告诉的方式为学生所掌握,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些知识,因而这些知识非常适合以活动
22、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不过某些具有理解意义的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如果经过适当的改造和创造,也是可以作为活动教学内容的,在具体实施中,要遵循以下几个理念:重视数学应用价值的体现,由学科数学观向生活数学观回归。“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重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由聆听吸吮型向活动参与型转化。“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由演绎式教学向归纳式教学发展,以事实为依据,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探索归纳出数学规律。事实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多向性,动态性,活动教学与传授教学又常常相互联系,交织渗
23、透的。因此,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应努力探索两种教学形式各自的功能及其运用范围,使活动教学更具生命力。总之,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目标和内容的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情形十分复杂,教师的责任就是准确有效地把握课堂,适时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所以说小学数学活动教学旨在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不仅仅把学生看作一个知识的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内在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重大生命潜能的活的生命体,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124.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陈云恺.教育转型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4.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