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的学习方案.doc





《朱自清的《春》的学习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自清的《春》的学习方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6月曾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宣言上签名。临终之前嘱其家人不要购买国民党政府配售的美援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精神。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其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绿等。他的散文大多讲述自己的经历,描绘祖国的湖光山色,抒发个人情思,也有揭露旧社会黑暗的。(三)、听课文录音 听课文朗诵(Flash影片)(四)、学生自己划生字,并注音润 rn 嫩 nn 眨 zh 黄晕 yn 酿 ning 巢 cho 脆 cu 蓑 su 笠 l(五)、分析、讨论课文 1、指名读春,读
2、前提出思考题:这篇文章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 (提示) 2、齐读第1段课文。提问:文章的开头写得很好,体会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老师追问:一般人写文章总是爱抽象简单地说:“春天快来了”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终于来了!”试比较课文开头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呢?学生讨论后,老师补充: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信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心情。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从文章结构上来看,有总
3、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3、指名朗读课文第2段,提出下列问题,阅读讨论。 问题答案(提示)提问:(1).这段写的是什么?追问: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2).“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3).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的呢?(4).“水”又为什么用“涨”来说明呢?(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4.提问:看看第3段到第二部分末,作者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呢?学生阅读,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5、齐读“春草图”。 提问: 问题答案(提示)(1).春天来了,
4、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2).这段第1句写了小草的嫩和绿,第2句写了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呢?(3).“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草很多。但是,如果这样写“园子里、田野里,瞧去绿茵茵的全是草。”你们说好不好?(学生议论)(4).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作。有哪些动作呢?从这些动作中,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学生口头回答)(5).本段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是借风衬草,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指名朗读春草图。6、默读课文第4段,老师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根据投影片上的问题思考,准备回答。 问题答案(提示
5、) 问题:(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的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写野花之多吗?7、指名有表情地朗读第5段,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提示:这段写春风。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但平时我们却能够感受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问题: 问题答案(提示) (1).请大家议议,作者是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2).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追问:用哪些词呢?拓展:老师补充:“吹面
6、不寒杨柳风”,请看课文注释。8、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讨论了15段,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三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春花图着力描绘春花竞放;春风图着力描绘春风的和煦与清新。这些描写,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读中提出问题的参考答案: 读春,思考题答案: 第一部分,从“盼望着.脚步近了”,写久盼春天的来临。 第二部分,从“一切.有的是希望”,写春到人间的各种景象。 第三部分,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领着我们上前去”,热情地赞颂春天。读课文第2段,问题答案:(1).这段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总写。 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现的。“一切”指的是万物
7、,对大自然的总观。“睡醒”、“开了眼”是比喻,也是拟人。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滋润得已复苏的神态。“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 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2).写了自然界中最引人注目的山、水、太阳。(3).山用“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来了,春草出土,树叶翠绿,所以山是朗润的。(4).因为冬天常用“水瘦天寒”来形容,到了春天,冰雪融化,春雨落地,它们汇入江河,水不是“涨起来了”吗?(5).阳光由冬天的斜射慢慢变为直射,大地上的气温开始升高,仿佛太阳离人间近了,亲昵地向人们靠近了,连模样也看得更加清楚了。可
8、见用“朗润”、“涨”、“红”三个词语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的特点是再精不过的了。这个句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是下面的春景图。 读“春草图”问题答案:(1).“偷偷”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觉察的情况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用“钻”而不用“长”,使人产生小草破土而出的形象,而且也显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爱。“绿绿的”写出了小草悦目的色彩。作者不靠华丽的辞藻和人工的粉饰,而且用常用的极普通的词语恰倒好处地把小草写活了,突出了春天的特征。(2).多。(3).这个句子单独地看还是
9、好的,但是在课文里就不太好了。因为前面一句已有“小草”、“绿绿的”两个词语,“绿茵茵的全是草”,用词重复。原句用“一大片一大片”修饰“满是的”,虽然有园子里、田野里全是草的意思,但这草不是连成一片的,中间可能还有树木、小路、田地间杂着,因此说“一大片一大片”,比说全是绿草确切。(4).坐、躺、滚、踢、跑、捉。 是孩子。这是作者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在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的。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而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5).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处文章结构的严谨。 读课
10、文第4段问题答案:(1).写众花争春。先写花朵多:“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白花争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写花味甜:“花里带着甜味儿”。由春花又联想到“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后由花香引出蜂蝶,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来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2).从“还眨呀眨的”看,是写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 读课文第5段问题答案:(1).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第2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