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音乐教案_第四单元_行进中的歌.doc
《初一音乐教案_第四单元_行进中的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音乐教案_第四单元_行进中的歌.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一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行进中的歌第四单元 行进中的歌一、教 学 目 标 (一)喜欢本单元歌唱与聆听的进行曲,愿意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二)会背唱当兵的人。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三)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丧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知道曲作者的名字;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音乐上的主要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二、教 材 分 析 (一)当兵的人 1背景材料 “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
2、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王晓岭的词作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2作者简介 王晓岭(1949 ) 歌词作家。河北定州人。1969年入伍。1984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创作。代表作有歌词三唱周总理、风雨兼程、当兵的人等。
3、臧云飞(1952 ) 作曲家。祖籍河北清苑,生于山西太原。1969年入伍,1979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歌曲当兵的人、珠穆朗玛等。3歌曲分析 当兵的人为4/4拍,降B大调,两段体结构(有带再现因素的单二部曲式)。伴唱唱出开始的引子,是由歌曲的音乐主题构成,集中、有气势,展现出军人的英雄形象。 独唱接着唱出歌曲的主要部分A段,前16小节为复乐段结构,鲜明生动地刻画出当代军人威武高大的形象。B段,后16小节为四句体结构,音乐由高音区转入中低音区,舒展亲切,是发自内心的倾诉,与A段形成对比。接着音乐发展逐渐向上,显示出“热血儿郎”的英雄气概。歌曲的最后补充结束句,不但是主题的
4、再现,同时将情绪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这豪迈的心声就是当代中国当兵的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最好的表达。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背景材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于1939年7月,公木词,郑律成曲。此曲原名为八路军进行曲,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第四首。在解放战争时期,歌词作了一些修改,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例(草案)中,将它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2作者简介 郑律成(19181976) 作曲家。出生于朝鲜南部全罗南道光州。1933年来中国,进入朝鲜革命组织“义烈团”办的革命干部学校,并开始学习音乐。抗日战
5、争爆发后 ,他积极投入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抗大等校学习和工作,著名歌曲延安颂就是在这里创作的。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朝鲜工作,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协奏团团长、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等职。1950年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籍。1976年12月7日病逝。 郑律成是一位多产作曲家,作有300多首(部)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剧、电影音乐等各类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采伐歌、我们多么幸福、绿色的祖国,大合唱兴安岭上雪花飘、图们江及歌剧望夫云等都是著名的
6、作品。他的音乐充满激情,旋律朴实流畅,富有特色,结构简练,深受中朝人民喜爱。 3乐曲分析 由铜管乐演奏。作品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的军威。全曲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C)写成。乐曲开始是简短的、号角式的引子,同音重复和铿锵的节奏使人振奋: 第一部分(A)的4个乐句,基本上是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手法发展而成的,连续的切分节奏使曲调具有坚韧的性格,象征着人民军队刚毅沉着地行进在祖国大地上。第二部分(B)的第一、二乐句,是第一部分第一乐句的变化反复,接着出现了连续上行的自由模进,把歌曲推向第一个高潮: 第三部分(C)的开始,出现了戎马倥偬中的抒情音调,使乐曲更具革命
7、乐观主义的色彩: 接着,以这个乐句为基础,并结合引子的音调、节奏,推出排山倒海般的豪壮音调,在奔腾向前的气势中结束全曲,如: (三)婚礼进行曲( 选自歌剧罗恩格林) 1背景材料 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与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齐名。在国外,人们习惯地把这两首乐曲并用,瓦格纳写的这一首,作为新人入场时举行婚礼的庆典音乐;门德尔松写的那一首,作为礼成之后,新人退场,进入洞房时的音乐。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是三幕传奇歌剧罗恩格林里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罗恩格林剧情梗概是:在天上“圣杯王国”里,有位守卫圣杯的武士名叫罗恩格林。一天,他看到了人间发生的一件不平之事,便来到人间,击败了那阴险的篡位者弗列德里克,解救了
8、公主爱尔莎和她的弟弟。爱尔莎爱上了罗恩格林。当他们论及婚嫁时,罗恩格林提出爱尔莎永远不能问他的姓名和来历。但在结婚的当晚,爱尔莎被坏人挑唆,提出了这个不能问的问题,被坏了婚誓。罗恩格林只好离开爱尔莎回到了“圣杯王国”。婚礼进行曲是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第一场开始时,贵妇们引导新人进入洞房时唱的混声合唱。2作者简介 瓦格纳(18131883) 德国作曲家、作家。他生于莱比锡,自幼喜爱戏剧、文学和音乐。1828年入莱比锡尼柯莱伊学校。这一年他听了贝多芬的交响曲深受感动,决心成为作曲家。1831年师从韦因利格学习作曲,次年出版第一部作品C大调交响曲。40年代初相继完成歌剧黎恩济和漂泊的荷兰人,在德累斯顿
9、演出并获成功。1843年任德累斯顿宫廷剧院指挥。在40年代后半期完成取材于传说的歌剧汤豪舍和罗恩格林。1849年参加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失败后逃亡瑞士,撰写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和歌剧和戏剧等论著,并作为指挥在欧洲各地演出。同时完成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前两部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不久受聘定居慕尼黑,写成歌剧纽伦堡名歌手。后在拜罗伊特建剧院以实践他改革歌剧的主张。1876年剧院举行落成典礼,首演所作大型歌剧尼伯龙根指环。1882年完成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其他作品还有管弦乐曲齐格弗里牧歌、浮士德序曲等。 3乐曲分析 婚礼进行曲由管风琴演奏。乐曲为降B大调,2/4拍,稍快的中板速度,用复三部曲式
10、的结构写成。乐曲的旋律优美,情绪抒情而庄重。前面有一个短小庄严的引子: A段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副题。主题A(婚礼主题): 副题: 然后是乐曲的中段,它转到了G大调,这个曲调是从A段发展而成的: 这一主题旋律比主题A显得温柔活泼,带有一定的歌唱性,表现了婚礼的温和愉悦气氛。接着,乐曲转回原调,再现主题A。整个乐曲演奏时,常采用由弱至强,再由强至弱的音响和力度处理,象征着婚礼行列由远至近,又由近至远,最后,在渐渐消失的乐声中结束。这首婚礼进行曲充满着欢乐和幸福的气氛。现在听到的音响,除了混声合唱之外,还有用管风琴及交响乐队演奏的乐曲。 (四)葬礼进行曲 1背景材料 葬礼进行曲是肖邦所作的三首奏鸣曲中
11、最著名的降b小调奏鸣曲(OP.35)中的第三乐章。作于1837年。钢琴曲。肖邦于1839年的夏天,在给亲友芳达纳的信中曾说:“我目前正在写作一首降b小调的钢琴奏鸣曲,我计划将那首寄给你的葬礼进行曲加入其中”。因降b小调奏鸣曲完成于该年夏季,所以这首葬礼进行曲是事先已作好的。同时该奏鸣曲又是以葬礼进行曲为基调,因此研究肖邦的学者,就称其为“死之诗”,好像在哀悼那些为祖国而勇敢献身的爱国志士。 2作者简介 肖邦(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其父是法国人,在华沙一所中学任法文教师。其母是一位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妇女,善弹钢琴,爱唱波兰民歌。受母亲的影响,肖邦从小就爱上了波兰民间音乐。肖邦6
12、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即兴演奏。7岁时他登台演出,还用波兰民间音调创作了一首g小调波兰舞曲。16岁入华沙音乐学院。这时,他无论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29年在老师和朋友的建议下,他到国外旅行演出,通过他的音乐作品,宣扬波兰民族精神。临行时,带了一杯波兰泥土。1930年从维也纳去巴黎途中,传来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从此他定居巴黎,并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1849年10月17日病逝于巴黎,享年39岁。临终前他要求亲人在他死后把他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祖国,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创作。他怀着期望民族独立的忧国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音乐 教案 第四 单元 行进 中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