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转变教学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转变教学方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实施这么多年来,在不断的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目标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学会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快乐地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寓教于乐”的历史回归。教师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要学会与课程改革同行。 面对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需
2、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下面我从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上,谈一下课程改革对自己的影响。 一、由“重知识灌输”向“重学习引导”转变 原来的应试课堂基本上是全面的知识灌输,课本知识被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等,这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则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就是要求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新课改条件下,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仍然是必要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思想政治教学如果还是只注重灌输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参与,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
3、活动和亲身体验,忽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就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新课改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作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
4、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认知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求知欲为基准。比如,在讲“切好蛋糕共同富裕”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分蛋糕的方法,让学生想办法蛋糕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中的蛋糕指的是什么?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急着翻看教材,积极思考,并踊跃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新课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
5、员,而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比如,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按劳分配的相关问题,我出示了两幅图片,采用对比的手法,加深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应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道共同讨论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充当老师,把原来静止的、单向的视听教学变为运动的、多向的、全方位的教学。教师还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这道题老师也有点不理解,谁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的答案很好,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答
6、案”。这样,走下讲台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一位参与他们学习的合作者,而不是一位板着面孔的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服对教师的敬畏感,产生平等的感觉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 3、要积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新教材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融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因此,新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来统筹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新课改的显着亮点之一
7、,也折射出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候必须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比如,在讲“我们向往公平”时,我列举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事例,让学生自己谈感受。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促使学生对公平的作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由“以教材为纲”向“注重开发课程资源”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以教材为纲转变为注重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做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有心人。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参考、时事政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
8、新课改的需要,就必须注重开发更多的资源,如各种图片资料、影音资料、历史文献、网络资源、专家讲座,乃至校内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基地等,都可以为我所用,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关于反映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典型事例,我将这些报道一一录下,在讲解相关教材内容时向学生播放,加深了同学们对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宏伟决策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我在读报时看到有价值的材料,也会将其剪下,以备“战时”。此外,教师也可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校园文化生活,深入社会实践基地,走向生活,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9、式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三、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的教学研究者”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研究活动大都是分离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教学大纲去搞好教学,至于研究工作很多是为了评职称、搞课题而做的。大多数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怎样搞好课堂教学工作上,对于为什么要教,怎样教得更好等问题没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不少老师成了辛辛苦苦的教书匠,靠经验和热情吃饭。而新课程、新教材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材的变更,更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指标在内的复杂的、系统的教学改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研究性学习
10、方式,自己就要先行一步,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结合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带动教学,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学者型的教学研究者。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不断积累,逐步把经验升华为理论,取百家之长,就会形成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这虽然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但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因为其要求高而却步,反而必须迎难而上,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正如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新课程改革实施这么多年来,
11、在不断的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目标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学会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快乐地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寓教于乐”的历史回归。教师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要学会与课程改革同行。 面对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下面我从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上,谈一下课程改革对自
12、己的影响。 一、由“重知识灌输”向“重学习引导”转变 原来的应试课堂基本上是全面的知识灌输,课本知识被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等,这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则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就是要求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新课改条件下,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仍然是必要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思想政治教学如果还是只注重灌输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参与,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亲身体验,忽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学了
13、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就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新课改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作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引起
14、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认知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求知欲为基准。比如,在讲“切好蛋糕共同富裕”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分蛋糕的方法,让学生想办法蛋糕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中的蛋糕指的是什么?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急着翻看教材,积极思考,并踊跃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新课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
15、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比如,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按劳分配的相关问题,我出示了两幅图片,采用对比的手法,加深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应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道共同讨论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充当老师,把原来静止的、单向的视听教学变为运动的、多向的、全方位的教学。教师还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这道题老师也有点不理解,谁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的答案很好,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这样,走下讲台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一位参与他们学习的合作
16、者,而不是一位板着面孔的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服对教师的敬畏感,产生平等的感觉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 3、要积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新教材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融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因此,新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来统筹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新课改的显着亮点之一,也折射出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
17、活世界,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候必须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比如,在讲“我们向往公平”时,我列举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事例,让学生自己谈感受。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促使学生对公平的作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由“以教材为纲”向“注重开发课程资源”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从以教材为纲转变为注重开发和利用新课程资源,做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有心人。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参考、时事政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就必须注重开发更多的资源,如各种图片资料、影音资料、
18、历史文献、网络资源、专家讲座,乃至校内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基地等,都可以为我所用,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关于反映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典型事例,我将这些报道一一录下,在讲解相关教材内容时向学生播放,加深了同学们对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宏伟决策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我在读报时看到有价值的材料,也会将其剪下,以备“战时”。此外,教师也可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校园文化生活,深入社会实践基地,走向生活,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19、 三、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的教学研究者”转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研究活动大都是分离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教学大纲去搞好教学,至于研究工作很多是为了评职称、搞课题而做的。大多数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怎样搞好课堂教学工作上,对于为什么要教,怎样教得更好等问题没有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不少老师成了辛辛苦苦的教书匠,靠经验和热情吃饭。而新课程、新教材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材的变更,更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指标在内的复杂的、系统的教学改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自己就要先行一步,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结合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带动教学,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学者型的教学研究者。思想政治课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不断积累,逐步把经验升华为理论,取百家之长,就会形成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这虽然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但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因为其要求高而却步,反而必须迎难而上,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正如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