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风的魅力.doc
《第十课风的魅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风的魅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课风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风能。2 .设计、制作新颖、精美的风筝作品。提高创新能力。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4.学习风筝的知识,增进对祖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5. 体验用自己作品参予活动的快乐。二、教学重点:1了解风能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风能玩具(或简易的风筝)。三、教学难点: 玩具的构思(风筝的做法)四、教学准备:教学用具:演示课件、图片、范做实物风筝、演示工具等。学生用具:两根细竹条(光滑)、一张宣纸、皱纹纸、线绳、剪刀、颜料、笔、胶水等,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五、教学课时: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
2、(一)、导入新课:1、出示同学们最熟悉的风车,介绍风能,同学相互交流看到过哪些风能玩具。 2、揭示并板书课题:“风的魅力” 3、由古诗村居的诵读继续引入本课。村居【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现在正值阳春三月,春风拂面,天高云淡,春天多么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
3、手,制作一个美丽的风筝,走进大自然放飞心情吧!(二)、讲授新课:1、风筝的起源与发展:学生间交流讨论收集到有关风筝的资料师: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12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此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在风筝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风筝工艺相融合,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通过对风筝的认识,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能力。也能提前对本课有所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2、风筝的分类构造 (1)硬翅风筝用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魅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