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综合性学习 戏曲大舞台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2.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在鉴赏和实践中提高艺术品位,丰富课内外生活。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对中国戏曲和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方法:在看、听中体验,在模仿中激趣,在学习后思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据统计,全国现有戏曲约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二、 了解相关的戏曲知
2、识,穿插欣赏戏曲名段1、戏曲的沿革 起源: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繁荣 :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延展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
3、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 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 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2、 戏曲的种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
4、流行著名的剧种有: 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 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重点介绍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这五种,选取四个名段进行欣赏。3、戏曲的角色(也称戏曲行当)生:生是戏曲表演中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按其扮演的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等几类。旦:旦是戏曲表演中女角色的统称。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七类。
5、 净:净,俗称花脸。脸上勾勒脸谱,音色宏亮,表现性格豪迈或粗犷的人物形象,如包拯、张飞都是花脸扮装。丑:丑是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用白粉在鼻梁眼窝勾画脸谱。顺便介绍脸谱的基本知识。京剧脸谱的含义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基本上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 白脸 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 是神秘,代表神妖。4、 戏曲的手段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让学生模仿基本戏曲动作,激发对戏曲的兴趣。5、总结中国戏曲的特点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个行当里又有细致的分工。 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三、 思维拓展1、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越来越困难,是应当顺其自然让戏曲自生自灭?还是极力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谈谈看法。 2、中国戏曲应该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请学生提出至少 两条合理的建议。四、 布置课后作业 1、搜集、摘抄三段优美的戏曲唱词。 2、举出两个流行文化吸收古典戏曲元素的例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