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程与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构建.doc
《美术新课程与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新课程与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构建.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术新课程与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构建相泽民(北京市海滨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 100089)一、把握好美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在美术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处理好以下这些关系,才能使美术课程改革顺利发展。这些关系主要包括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常规与创新的关系。(一)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的关系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即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任何一个学科教育都包括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向学生传播该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延续和发展该学科的知识与技
2、能系统;二是生发一定的教育功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而言之,教育功能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学习该学科必然导致与该学科相适应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其二,该学科作为一个工具承载其他教育意图。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习的工具。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除了要适当地关注美术本体,更要关注的是教育功能,也就是说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但是,“
3、教育”必须是通过“美术”而获得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接触美术本体。这次美术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做法,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的角度而不是专业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将美术本体的内容与生活、人文和经验联系起来,增强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但是,应该特别提醒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美术本体的东西将完全被忽视,由此导致的不仅是美术本体的丧失,而且是美术课程价值的消失。课程改革与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抛弃知识与技能,而是适当地降低其难度和要求。同时,要将对美术本体与关注生活、
4、人文和经验结合起来,扩大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只有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的关系变得平衡起来,才能有助于教师目的明确地开展教学活动。(二)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传统美术教学中,一种典型的过于理想化的表现是对学生提出专业化的学习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的现实状况与我们对美术课程的理想的确存在一些矛盾和差距。下面的事实是不容忽视的。1并非所有学生都对美术感兴趣。从学科本位出发看待美术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知道,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兴趣可以变为学习的动力,但兴趣是不能强迫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只可激发。我们给予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难度一定要与大多数学生对美术
5、的兴趣相吻合,否则,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衰减。2 美术不是考试科目。在我们现行课程体系中,有考试科目与非考试科目之分。我们很难说学生对考试科目就一定喜欢,但正因为它们是考试科目所以必须加以认真地学习。美术科目与其他考试科目相比,学生在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投入要少得多。既然美术并非考试科目,我们就不能指望学生像对待考试科目那样,在美术学习上投入多大的精力和时间,因而也不应该期望所有学生都在美术知识与技能方面有太大的发展。3 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美术。从美术课程来看,学习内容几乎涉及美术学科的所有门类。而学生课内的学习时间很少,学生也不可能在课余投入太多时间学习美术,所以熟练要掌握技法几乎是
6、不可能的。由于存在着这么几个基本事实,我们向学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形成一种专业能力,是不现实的。在目前的课程设置的状况下,学生学习美术只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能够掌握的也只是一些无需长时间训练的技能。有些公开课和示范课,表演的成分太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想化倾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没有可操作性。但是这些公开课具有探究性,通过研究与探索,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理念、方法和元素,可以给日常的教学提供新的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结合我们各自不同的教学情境,充实到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改进我们的教学,从而给日常的教学活动带来活力和新意。这是一种处理理想和现实关系的有效方法。在课程改革中,必
7、须倡导一些新的理念,这些理念所倡导的教学行为往往不同于我们日常所习惯的教学行为,它们代表着新课程实施中教学行为应该努力的方向。但这些教学理念在具体的贯彻过程中,是受到具体教学情境中的条件限制的,这需要我们灵活地对待和处理。(三)常规与创新的关系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师不应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者,机械地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应该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因此,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是值得推崇的。现代教育应重点关注。美术学习方法,是一种多元的集合,新的方法要引入学习,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
8、加以改造和运用。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接受性学习已被打入冷宫。其实不然。正确、有效而适度地使用接受性学习方法,对学生仍是必要而且有效的。当然,新课程倡导的一些学习方法,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范畴。从一种拥有广泛运用价值的学习方式的层面加以理解可能更具有实践意义。所谓“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地通过一些途径,如调查、访问、查阅、讨论、请教、观察、试验、思考等,得出结论,并以某种方式呈现研究结果。一些大型的探究性项目还要采取集体合作的方式。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
9、认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区别。接受性学习的逻辑路径是演绎,教师提出了现成的结论,学生通过认知接受,并通过向具体的实践层面的回复,加深理解和记忆。探究性学习的逻辑路径是归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归纳出抽象的结论。以往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探究性学习则可能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将欣赏的作品与历史、当时的艺术加以比较,通过学生自己的判断,推导出合理的结论。较高水平的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制订和实施研究方案,最终得出结论。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拟定一个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可以提供多种研究课题供学
10、生选择。此外,还应该注意探究性学习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当,符合时间的要求等等。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必须有基本的教学秩序作为保障。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教师对课堂的基本控制能力是实施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能控制大多数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二、建构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规范教师的组织教学过程。具有指导
11、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功能。本次课程改革,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新课程标准将创作活动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以外化行为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模式 构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