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浅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教学浅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计算教学浅谈 太平地小学 高晓伟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计算教学,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以会算做准为目标的计算教学,以简单告诉与密集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反馈纠正为主要训练形式的机械性学习;二是认为算法多多益善,课堂变成了算法的简单呈现,以为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缺乏深度的演绎,算理的沟通,造成了数学技能的缺失。一、在教学设计中重视算理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常常都是通过机械重复、大量试题的训练来进行,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而新课程标准下的
2、计算教学,赋予了计算教学的新内容,一改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充满的生活气息,更加贴近实际,因而更充满活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育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还应关注学生是否已获得算理。因而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及其重视算理并加以突出。 1、创设情境,感悟算理新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明确指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因此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必要的情景,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到算理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来。2、借助学具,研究算理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
3、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信息来源。在计算教学中通过直观演示,建立清晰的表象,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运算法则,从而发展他们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 例如,教学百以内退位减法:4327。为解决“个位不够减”这一矛盾,先通过小棒等教具演示,直观的理解“退一作十”的算理,让学生理解算法。然后,教师让学生紧密联系操作过程(如笔算过程),抽象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上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的计算法则。这样既有思维性,又有趣味性,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借助语言,表述算理 “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结果”。在学习计算法则时,要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通过准确的数学语言,有根有据
4、、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例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时,要求学生讲述算理1个加上2个等于3个,是,再引导学生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叙述用语中的错误,最后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叙述运算法则时要给每个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小声说、同学之间练习说、小组之内互相说、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说,等等。小组之内互相说、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说,等等。4、比较分析,优化算理计算教学中算法多样化是否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呢?答案是否定的。“算法多样化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思维的发展阶段以及算法的同类性、层次性等”。有的算法是同一类型的,是一个层次上的,因而教师要善于归
5、纳,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的算法限于学生现有知识、思维水平只能达到那一步,不可强制而行,所以应该应时应势而定。例如教学竖式计算364+578,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由于三年级学生对数的组成比较熟悉,加上教师的引导,结果出现六七种算法。如300+500+60+70+4+8;360+570+4+8;300+500+64+78;364+580-2;364+600-22;列竖式从个位加起来等等。我们在肯定学生思维的同时,应从本课教学的目标和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把握,着重突出后三种,尤其重点突出的计算方法,在尊重学生思维的基础上,落实既定的目标。这也就是说在考虑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必须强
6、调算法的“最优化”。我们往往在展示了多种算法以后,会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题目。”这话貌似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的发展,却让学生的思维无所适从或在原有的思维水平上徘徊不前,伤失了对已有知识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学生的两级分化。因此,教学中注意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让学生自主分析、对比,加以理解。二、充分发挥估算在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队估算的教学目标应定为在:培养数感、进行检验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只有教师对估算的重要性理解到位,才会教导学生在估算需求和估算价值上下功夫,才能充分发挥估算在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1
7、、重视估算,认识价值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估算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生活中,人们要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和合理的判断。另外,在平常课堂计算的学习中,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有价值的检验,所以估算能力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一个人计算能力的重要标准。2、应用估算,培养能力 要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价值”。 比如:同学们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准备买20斤西瓜、6斤葡萄、
8、5斤桂圆。市场上西瓜9角一斤,葡萄1.8元一斤,桂圆8.2元一斤,他们带了60元,够不够? 学生先估算每种水果的价格,西瓜约1元一斤,葡萄约2元一斤,桂圆约8元一斤。1202685=72元。学生估算出钱不够,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从中发挥估算的作用,体现估算的实用性。三、加强口算训练数学课程标准虽然降低了对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但没有降低对口算的要求,而是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口算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的学生不喜欢教材中的基本口算方法,而很乐意采用笔算化的口算方法,这需要我们老师得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尤
9、其是练习课上,要加强口算练习,有时还要对那些典型口算题的策略与学生进行探讨,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口算教学与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问题答案。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因为任何多位数的四则计算都可以分成若干步口算来计算,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四则计算的正确和速度。 1、基本口算必须正确、熟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正确、熟练地口算。教学时要运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规律。如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其重点和难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时除了教师规定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
10、用学具操作,懂得“满十进一”“退一作十”。 2、坚持口算的常规训练。每节数学课铃一响,就让学生自然、迅速地在口算训练本上进行训练,偶尔穿插学生常错、易混的练习,同时规定每天轮流由同桌两人出题,其余同学校对(时间在23分钟内)。这种紧张而有序的训练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又将口算本及课本的口算训练题有选择地印成口算纸片,每片20道,每晚的家庭作业均练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12片,以提高口算能力。四、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培养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要求做到:一看、二划、三想、四算。一看就是看清题
11、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划就是在试题上标划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以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便运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演算。演算要注意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就是在草稿纸上演算也应做到书写清楚,不乱写乱画,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及检查时方便明了。3、培养耐心检查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因此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的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重算法、逆算法都是很好的验算方法。 总之,数与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师只有重视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不断提高他们计算的准确率,才能不断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为以后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