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改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改版.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教案科学教案(三年级上)所在学校 教 师 年 级 三年级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教学准备: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2、观察记录纸。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1、引入。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
2、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
3、流。(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后续研究。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2、校园的树木一、教学目的1、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三、教学难点:描述树
4、的形状、粗细、高矮等。四、教学准备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五、教学过程1、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4、对
5、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5、作业。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3、大树和小草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大树和小草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2)对大树和小草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大树和小草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二、 教学难点:(1) 按一定的
6、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2) 对大树和小草进行比较观察和测量。三、 教学准备1、不同形状,高度,粗细的树的图片。2、小草的图片3、学生记录纸。四、 教学过程1、 引入。今天上节课已经研究了树,这节课来研究比较一下树和小草2、 小组交流、统计。 图片上的大树和小草有什么区别3、 观察狗尾草或任意一种草。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小组讨论用简图的样子把它画下来4、 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5、 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把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记录在纸上6、 作业:同学自己回家观察一棵树和一棵小草,把观察到的记录在纸上。第四课时 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水生植
7、物样子和他们的生长条件,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2)对树和草等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进行比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水生植物样子和他们的生长条件,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教学难点:1) 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2) 对树和草等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进行比较。教学方法:学生自己观察,小组交流讨论教学准备1、找几种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浮萍。2、狗尾草作比较用3、树的图片作比较用教学过程一、 引入。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大树和小草,这些都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来观察一下生长在水中
8、的植物,看它们跟陆地上的植物有什么不同。1、 把水葫芦和浮萍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2、 小组开始讨论水葫芦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教师指导)3、 学生思考水生植物的生长条件,教师提问,对学生的想法加以指导,肯定4、 小组成员继续观察,找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区别作业:学生课后可找来其它水生植物进行研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第五课时 植物的叶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2)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3、获取一些叶的
9、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教学难点(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2)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比较观察和测量。教学方法1、学生自己动手捡树叶2、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教学准备1、学生捡来的树叶带到学校。2、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3、学生记录纸。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前面我们研究了大树和小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叶子。 2、小组交流、统计。 一共捡了几片树叶?有几种树叶? 小组有几种树叶?(学生写好统计记录) 3、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把数量最多的一种树叶拿出来。 你根据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的叶? 你
10、根据什么,才说另外的树叶不是同一种树的叶?4、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的观察。问:这么多的树叶,你还想研究什么?(1)颜色的观察: 如果有人问植物的叶是什么颜色,你该怎么回答?给你的树叶按颜色排列顺序好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排的。(2)形状的观察:给你的叶按形状的不同分类。介绍一下你的分法。(3)叶的大小观察:拿出最大的叶和最小的叶。怎样来描述这一大一小的叶?学生用方格纸来比较叶的大小。(大的几个方格?小的几个方格?)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叶的大小?(4)比较新鲜叶和落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作业: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是否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请把你的观察记录下来,拿到学校小组讨论。第六课时
11、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的变化,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2、让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现实活动过程。(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2)分类对植物的花,叶,干等进行观察比较。3、学习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过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的变化,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现实中体验情感。教学难点(1)按一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观察。(2)分类对植物的花,叶,干等进行观察比较。教学方法1、带领学生在校内进行观察2、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学生课后可到校外去观察了解更多植物的变化。教学准备学生记录纸。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上节课有同学来告诉我发现了树叶有
12、绿的和黄的,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注意植物的生长变化)2、学生想观察植物哪一部位的变化,自己制作观察记录表格。3、按照观察意愿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4、教师引导学生想出一些方法来观察不同的植物和不同植物的部位。比如观察叶子可以看它颜色的变化,还可以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5、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判断,从中得到区分植物变化的知识。问:1、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2、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总结用什么方法可以辨别出植物的变化过程。作业 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它们在秋冬季节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第七课时 植物的共同特点教学目标
13、 1、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2、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3、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
14、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
15、共同特点 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 寻访小动物教学目的1、引导
16、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2、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难点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教学方法调查法,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会想到哪些动物?如果说:“大动物”我们会想起哪些动物?如果说:“小动物”我们又会想起哪些动物?我们一般是怎样来划分“大动物和小动
17、物”的呢?2、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我们到校园里观察小动物, 会去观察哪些地方呢?估计能观察到多少种动物呢? 教师板画(准备好的卡片)学生说一种,教师画(贴)一种。在我们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小动物栖息和活动的地方?九月里如果让我们进行一次寻找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留意哪些地方?学生回答不全面、不完整,教师补充。让我们再来估计一下:我大概要花多少时间来观察?我大概能观察到多少种小动物?我们全班有多少同学能认真完成这项活动。我们全班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3、观察和调查的方法。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寻访活动的计划的讨论。主要任务:了解九月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其他任务:各小组和个
18、人自定。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等,交流汇报后,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调整、指导和启发)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或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如:关于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还有同学和老师提出的其他问题。4、观察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讨论: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哪些小动物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从安全考虑,我们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关注和爱护小动物。讨论:从爱护小动物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寻访活动过程中应注意什么?5、作业。在1周左右的时间里交
19、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第二课 蜗牛(一)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4、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
20、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
21、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
22、、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第三课 蜗牛(二)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教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2、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教科版 三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 改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