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激趣三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激趣三法.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学激趣三法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在课文内容教学中可见一斑,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课文,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将学生的目光引向课文,用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学生课前查资料,课文背景让学生自己讲。在传统的课文内容教学中,课文背景往往被一笔带过,不受重视,甚至有时只是教学课件上一闪而过的一小段话。除了作者姓名、年龄、写作年代,几乎没有更多的内容能够在学生们心中留下印象,自然不能对课文产生太大的兴趣。实际上,作者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写作目的等背景资料,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节点,能够启发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查找背景资料的过程,必须要破除“老师介绍,学生接受”的模式,让
2、学生参与到备课的过程中来。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主动了解课文背景,并将自己的收获分享到课堂中,向同学们做介绍,再由教师进行修正或补充,这样才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热情。以藤野先生为例,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要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熟悉当年的时代背景,和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生活经历。在进入新课文前,先就课文背景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下自主查找资料。如:藤野先生与鲁迅是什么关系?他的性格是怎样的?有什么事迹?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是怎样的?鲁迅留学日本当年中日关系如何?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详细的背景资料之后,邀请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教师可以在学生
3、的介绍之后,再补充一些有趣的信息,如鲁迅在留学日本期间写下自画小像一诗,在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这样的细节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走进课文,走近鲁迅,走近藤野先生。二.课上巧用多媒体,视频音频齐上场。教师的讲解、课本的文字能够传达一定的课程内容,但略显苍白抽象,无法生动形象地进行表述,不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下降,产生了疲劳感,学习兴趣就会大为下降。这时就需要运用技术手段的优势,借助多媒体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多媒体所承载的音乐、图像也是特别的语言,通过听觉、视觉上的感官刺激,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它所具有的节奏感和色彩感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
4、视听享受中展开联想,理解课文。利用多媒体来介绍课文背景,能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介绍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例如,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仅仅通过口头描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杜甫困窘的一生,并不足以使学生们产生共鸣。此时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段关于杜甫的资料片,讲述当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民不聊生,颠沛流离的杜甫在成都盖起草堂,暂时过上安定生活,然而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流寓成都的诗人又一次遭受厄运。这样生动直观的画面,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诗人的不幸,从而真正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三.学生角色大扮演,身临其境懂作者。当课文内容仅仅是呈现在课本文字上时,对学生来说会产生一种距离感,没有切身体验
5、是很难激发他们的共鸣的。应当将课文内容搬到课堂上来,为学生营造课文中的情境,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身临其境去体验,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响和情感共鸣。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经典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刻画出了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著名作家的形象,非常逼真地描写出了他们各自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这样一篇真实生动的课文,如果只是以逐段讲解的传统方式讲授,其趣味就大打折扣,学生也会兴味索然。不妨鼓励学生模仿扮演其中人物,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是表现热情好客、容易激动的福楼拜,或是模仿温和寡言的左拉,或是表演都德捋胡子尖的动作。这样还原课文情境的方式,寓教于乐,学生自然兴致盎然。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习为乐才能更好的吸收知识。无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拨动他们求知的兴奋点,也能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语文之美。将课文点化为妙趣横生的故事,让学生徜徉其中,其乐无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