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2).doc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2).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语文”观念下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当前我国已步入法制社会, 法律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接受法制教育于未来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将来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可能。 学校青少年接受系统教育的主阵地, 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 也要让他们接受到法制教育。 传统的法制教育往往主要在思品政治课中执行, 结果由于教学呆板,内容与实际脱节,导致学生厌倦反感, 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育界同仁的积极探索下,人们发现,把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巧 妙地渗入法制教育内容,倒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在不
2、知不觉中就受到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当然也可以渗入法制教育。 这一方面是由于语文本身负担着人文教育的 职责, 另一方面是由于语文内容本身就是反映人类生活的, 而法制就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 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发 现这需要在“大语文”观念下进行。所谓“大语文” ,即不仅仅把语文看作是一个学科,而 是把语文看作是人文内容的集合, 即把法制教育内容也看作是语文的内容之一。 有这种观念 后,法制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就显得合情合理。在这种观念下,具体该如何执行呢?以 下笔者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国内主要的几种小学语文教材来谈一些看法。 一、引导
3、学生在解读课文过程中接受法律知识 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不少课文其实都蕴含着法律知识, 不过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过 程中予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引,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法制教育。 比如第十一册中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一课,在让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之时,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 当代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电子计算机 网络乱发布谣言,误导公众,致社会恐慌,是一种违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有一些人把别人的 私人信息或图片等发布到网上, 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权; 未经别人允许而将别人所拥有的音视 频等多媒体资源拷贝转发或售卖,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可见,计算机技术为我们今天的生 活带来方便的同时,
4、也带来了很多新型的违法现象。将来在用计算机时,一定要遵守国家法 制法规,不得滥用计算机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由此可见,这一篇课文经教师引申,可涉及隐 私权、名誉权、著作权、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重要的法制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对这些概 念有初步的感性认知,为将来系统地理解法律作铺垫。 类似的这种课文很多,只要教师善于引申发挥,善于引导学生挖掘,就一定可以从很多 课文中挖出法制知识,进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二、积极开发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整合互动的课程资源 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 那么, 课本以外的 “ 法制” 能否反过来服务 于学生的“ 语文” 学习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和
5、法律文书中挖掘课 程资源, 就能找出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的“营养”来。 1.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 引领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体会准确使用词 语的共性。小学中高年级已涉及说明文,说明文的教学、尤其是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则因其 枯燥、 乏味而让大多数语文教师头痛不已。 其实, 法律条文便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事理说明文 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可以 从中体会其法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简明性以及法律条文特有的严肃性、严密性。 此外, 还可以抓住某几句具体的法律条文,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四章第29条规定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2 语文 渗透 法制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