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潜心修炼教学语言.docx
《语文教师要潜心修炼教学语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师要潜心修炼教学语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师要潜心修炼教学语言古镇小学 李艳茹英国伟大的喜剧作家本琼生指出:“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口才是教师的名片,是教师驰骋课堂的通行证。语文教师应该潜心修炼教学语言,用毕生的心血打造这张关乎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名片,让听者如沐春风,引领学生的语言生长。一、提升教学语言的境界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语文教师要积极修炼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语言的境界与魅力优
2、美动听、生动逼真、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悦耳动听却不刺耳西方沟通专家把声音称为“沟通中最强有力的乐器”。声音中的音质、音频、音速、音调有节奏的变化与组合,会让交流者产生愉悦体验。教师的声音应该是饱满的、充满活力的、能够调动学生情绪的。教师如果用悦耳、舒心的声音上课,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产生“过耳不忘”的效果。教学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语调、语气、语速来表达相应的内容和情绪:用疑问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用坚定的语气来表达思想和信念,用舒缓的语气来表达宁静的氛围,用急促的语气来表达紧张的状态,不同的语气对调动学生的情感具有不同的效果。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富有亲和力、穿透力,应该是每个
3、教师的必修课。“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是好声音的理想境界。生动形象却不深奥李燕杰老师说:“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教师的描述语应该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紧扣文本内容,时而工笔细描,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富有诗情画意,拨动学生心弦;时而唇枪舌剑,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引起心灵震颤;时而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和颜悦色,轻言细语;时而慷慨陈词,引经据典,理直气壮,令人热血沸腾;时而低沉悲怆,如泣如诉,催人泪如雨下。比如教学白杨一课,当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和品质后,教师这样讲述: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
4、、发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挺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白杨何等高洁的品格!这样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学生就会对白杨的特点和品格了如指掌。通俗易懂却不粗俗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过:“什么是好课,说白了,就是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的课,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课,最能引发儿童情趣的课。而不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里有没有成串成串的排比,旁征博引的古诗,过分含蓄的双关和叠床架屋的形容。也许正是这些刻意的斯文和过分的雕琢
5、,令儿童似懂非懂而兴味大减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儿童对话又怎能忘了通俗这个要理和深入浅出这个常识?教学对话与宣传一样,都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而对儿童的传递和交流,自然更要考虑儿童的这个特殊性。”教师的讲解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浅显直白,朴实无华,让学生听得明白,弄得真切。比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教学之初,聚焦文体特点时教师可以这样讲解: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是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哦!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有点难。但是我相
6、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有信心吗?怎样才能学好议论文呢?这议论文、演讲词,每段话都有一个要点。这个要点,一般包含在每段话的开头或结尾。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教师朴实无华的语言旗帜鲜明地指向“文体意识”,渗透了议论文的学法,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幽默风趣却不滑稽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做菜,加一点儿调料,味道更鲜美;上课,加一点儿调料,会留下无穷的回味。来一点儿幽默,课堂上就会发一点儿笑声,添一点儿趣味,活跃一下气氛。幽默是一种
7、智慧,聪明的教师都善于运用幽默。关键的地方,幽默一下,印象特别深刻;尴尬的时候,幽默一下,矛盾得到化解;疑难之处,幽默一下,问题迎刃而解。“缺乏幽默是悲哀的”,但幽默不是滑稽搞笑、油腔滑调、讽刺嘲笑,更不是低级趣味,幽默呼唤纯净、文雅。教学活动博大精深,幽默艺术在于巧中取胜,运用妙在四两拨千斤,产生意想不到之妙。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提炼和运用。比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一个学生在朗读表现杂草被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的那句“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仍显示出力气很足的样子。显然,学生的理解还不到位。于是,于老师就启发说:“要么是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
8、,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得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便朝这个做了个喷洒除草剂的动作,还发出“哧”的声音。在一片愉快的笑声中,这个同学再读课文时,便真是“有气无力”了。于老师的幽默信手拈来,余味无穷,让课堂增色,不仅有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不安,而且不露痕迹地点拨了学生,让学生在笑声中发现并改正了错误。这样的纠错,诙谐风趣,寓教于乐,妙不可言。二、修炼教学语言的功力有人说,教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教学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是指引学生朝着目标前行的号角,是引导学生围绕思考、探究、合作的鼓手,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语言的功力。新颖奇妙的导入语课伊始,趣已生。新颖奇妙的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师 潜心 修炼 教学 语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