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教育的问题思考与解决策略.doc





《良好习惯教育的问题思考与解决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好习惯教育的问题思考与解决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教育的问题思考与策略赵银昌农村小学生良好习惯教育的问题思考与策略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好的习惯,才能把细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铸就伟业。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在农村小学工作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成绩优秀并能协助老师做好
2、班级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其特征是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较好,成绩还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影响学习;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表现为不讲个人卫生,衣冠不整,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思考,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校内校外屡犯错误,作业书写极不认真,校内作业要在老师的及时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课外作业从不主动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整体平均水平,各项能力几乎谈不上,成了拖后腿的问题学生,为此课任老师和班主任伤透脑筋,为他们付出几倍于别人的心血。结合农村小学现状,思考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外出打工普遍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
3、因,目前农村中不少年轻的父母出门打工挣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管,有的父母尚且能早出晚归,对孩子还能起到一点督促的作用,而更多的父母都是长期在外,对孩子的管理是鞭长莫及,最多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孩子的习惯表现和学习状况,而越是习惯不好的学生越是不说实话,自觉性低,成绩差,明明是考试不及格,他也说成良好甚至优秀,一骗而过,对家中老人是一哄二蒙,明明是作业没完成,竟也说早已做完,有时还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即使有的勉强做完,其书写也极不认真,而且正确率很低,到了第二天,老师检查后发现未做或做错的又要重来,这就形成了一个“头天作业次日补,作业马虎错误多”的恶性循环,如此往复,在习惯和成绩两方面都“债台高筑”,
4、给课任老师和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二、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偏低 农村老人普遍缺乏文化知识,谈不上具有科学育人的观念,即使是年轻的父母,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更新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大多家长都抱怨自己没有文化,不能指导自己子女的学习,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也管不住,比如孩子回家以后书包一扔到外面游玩,甚至连吃晚饭都要家人到外面去找,其
5、表现是野性十足,有的学生一进家门就看电视,挡也挡喊不住,这些实际状况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所导致。 三、独生子女的客观现象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学家认为,独生子女有如下方面的特点:利己,自满,对于自己过于敏感,健康不佳,感情过分细腻,忧郁症的倾向,神经质和歇斯底里,在集体中行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别人看到自己的行为,爱挑剔别人的毛病,自命不凡,缺乏进入集体的能力,缺少实际工作能力,想象力丰富,爱吹牛,智力虽高但学习成绩并不好等特点。显然这多种性格特征中消极因素占了绝大部分,这些消极因素对于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利的,由于家长的过度关心造成了孩子对父母对家庭对环境的过度依赖
6、,孩子们应当具有的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独立性的机会,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去获得每一项新的经验,依赖父母的保护去抵御危险,靠父母的暗示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独生子女最终失去了“自我”,而实际上,过多的保护束缚了少年儿童的活动自由,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行为不规范,难以承受严格的训练,听不进家长有益的劝告,也不听老师的教导,其依赖性、反抗性、利己性、孤独性和任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面对客观现实,针对困难与问题,我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培养习惯入手,端正态度,规范行为,注重德行,树立信心,引导学生积极进取。 一、学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良好习惯 教育 问题 思考 解决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