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教学中实践.doc
《计算机在教学中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在教学中实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改革 1、 教育教学过程是特殊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人的研究活动、学习活动以及教学过程,都是特殊的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 所谓研究,首先是根据课题的需要从外界收集信息,或者从大量信息中发现和提出课题。 其次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筛选、取样,通过信息的比较建立概念,在对信息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经验公式,提出假说以至带有普遍性的理论等。这些都属于不同层次的信息处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历来有不同的论述。我国古代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提法。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所谓“道”,是指人的行为准则,不同历史阶段的“道”,其内涵虽有不同,但作为行为准则却都
2、是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每当人们考虑做某件事情时,都要与这种信息加以比较决定取舍。所谓“业”, 其内涵也随历史阶段不同而有不同,但其共性却都是指知识与能力。“传”与“授”显然是信息的传输。所谓“惑”,是受教育者的反馈,“解惑”则是采取补救措施,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传输过程。 不论是建立行为准则、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用自然科学的语言讲就是教给学生什么?它不是给物质,也不是给能量,而是给学生以信息。信息要有载体,信息的传输要依靠物质,依靠物质的一定的运动形式。例如通过书籍、文字、图片、声波、光波。而学生所获得的、在大脑中贮存的却不是书籍、声波和广播这些载体,而是这些载体所带来的信息。知识就是大脑中贮存
3、的有用信息。信息的贮存总是以载体的不同状态为基础。外储设备如古代在绳子上打结,竹板上刻痕,后来在纸上写字,磁带上磁粉排列的差异,门电路的导通状态与截止状态等。人的大脑贮存信息时也会有物质结构和状态的差异。信息储存之后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丢失,表现为有序的差异变为无序的差异或者变为没有差异。人脑特殊功能的表现之一是:明白了的、理解了的信息就容易贮存,否则就难以贮存,即使暂时贮存了的也容易丢失。这是贮存与处理的联系。大量孤立的信息表现为初级记忆,载体的变化小、半衰期比较短。通过比较、整理、同化形成信息块,载体的变化层次深,表现为高级记忆。双向传输,交互式的“解惑”、讨论,有助于形成高级记忆。 近代教学
4、论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从信息论角度看,能力是以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为基础的,是经过加工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信息块。以计算机内存的信息为比喻:有孤立的数据,如某一变量的值,某一次计算的结果;有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根据其结构特点能够方便于查询、调用和整理加工;也有的是一段程序、一个功能模块或者一个软件。它也由一系列数据代码组成,但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处理有关信息并得出一定的结果。在信息论中通常称为“产生式”。计算机的能力与总内存大小及内存中目标库文件是否丰富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软件(包括深层系统软件和固化的软件),还有按一定逻辑结构设计的中央处理器(CPU)。人脑所贮存的信息中必须有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在教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