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对话中的思维火花.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课堂对话中的思维火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对话中的思维火花.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堂对话中见思维火花 一个案例的反思 -骆弟财关键词:案例 课堂对话 创造思维摘要:我曾经听过一堂课,可贵的创造性的思维还没来得及展现,却被老师无情的剥夺了。这个案例后,我常想教学是个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学生的某些想法往往是课堂的亮点,思维的火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完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激起思维碰撞,达到心灵沟通,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激发更多的思维“对话”,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也只有在多渠道的、有效的“对话”中,学生才能真正自主、解惑、明智。我曾经听过一堂课(12册,比和比例)。某老师讲一道练习题:甲、乙两个车间,如果
2、甲车间增加40人,则甲、乙两个车间的人数的比是2:1;如果乙车间增加20人,则乙车间与甲车间的人数的比是5:6。甲、乙两个车间原来各有多少人?学生们看题后陷入沉思,感到为难。有的学生若有所悟,口中喃喃说着:“怎么两个单位1的量都有变化呢?”终于有学生说列方程能解答。老师鼓励着说:“动脑筋的,这道题就是要列方程才能解答。”于是学生们又讨论着列方程。终于,很多小手举起来了。老师请一同学回答。生答:“设甲车间原来有X人,列方程:(X+40)1/2=5/6X,解得X=120,于是(120+40)1/2=80是乙车间的人数。同学们听后都鼓掌夸自己也算对了。这时,有一个同学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没列方程也
3、得到了120与80。”老师鼓励这个同学站起来说。这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解法:204=80(人),206=120(人)。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笑起来了,都说他是在凑数,是凑的。老师的热切期望被泼了一盆冷水,也面带愠色地说:“坐下,以后多动脑筋,不要去凑数。”这个同学在老师的责备声中默默地坐下了。下课后,我走到这个同学跟前,询问他的解法。他胆怯地说:“我是从两个比入手思考的。第一次甲车间增加40人,正好是第二次乙车间增加的20人的2倍。第二次机车间和乙车间的人数比是6:5,假如第二次乙车间增加的是一份,原来甲、乙两个车间的人数的比就是6:4。第一次甲增加40人,就应该是2份,增加后甲、乙的比就是8: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 对话 中的 思维 火花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