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的心理特征.doc





《盲童的心理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盲童的心理特征.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盲童的心理特征一、盲童感知觉由于失去视觉,听觉和触觉成为盲童认知的主要途径,形成了盲童与正常人不同的感知特点,也使盲童的听觉和触觉较正常人发达,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视觉的丧失,视觉所特有的优越性,如:感知的范围大、距离远、转移灵活,知觉的速度快、印象深刻等也就失去了。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目了然”、“百闻不如一见”就形象地表达了视觉的优越性:我们凭视觉可以立即认识到轮船外观之庞大,盲童凭听觉、凭手的触摸很难对船体之大有完整的概念;又如我们看到闪电,立即意识到随后有雷声,盲童只有在听到雷声时才能感知到因此,失去了视觉,造成了盲童在感知方面的种种困难,尤其是物体在颜色、亮度和立体透视3方面的特征只有
2、视觉才能感知,听觉等感觉是代替不了的。雷内尔(1979)经研究后指出,视觉支配着几乎所有的早期学习阶段,并为许多更高的心智过程打基础。盲童视觉方面的障碍,只有靠良好的教育训练才能得到补偿,才能使其心理正常发展。尤其是早期教育的作用更为明显。二、盲童的触觉和听觉(一)盲童的触觉。触觉,是指人的皮肤对物体触摸时产生的感觉,亦称触摸觉。盲童由于失去了视觉,往往大量地使用触觉。他们凭双手的触觉识别物体,凭双手学习文字,凭脚的触觉辨别路面的标志于是有人认为:盲童的触觉就是灵,是先天的,正常人是达不到的。这种认识是否全面呢?首先,触觉的灵与不灵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的触觉灵敏程度,是由触觉阈限决定的,即触觉能
3、辨别出两个刺激点的最小距离(对两个刺激点能感觉为两点而不是一点的最小距离)。人体各部分皮肤的阈限值是不同的:舌尖约为1. 1mm,手指尖端约为2. 2mm,手掌约9mm,背部则达67mm。那么,盲童的触觉阈限值如何?国内外大量的测定材料表明,盲人手指尖的灵敏度确比正常人高。前苏联的实验结果表明,盲人与明眼人对比是1. 02mm比1. 97mm,我国的部分盲生测定的手指尖两点阈平均为1.07mm。他们的触觉灵敏是否天生的?我们从大量的实践可以得出结论:盲童的触觉尤其是手的触觉灵敏是长期磨练得结果。盲童刚接触6点字盲文时,由于从来没触摸过,很难分辨出点位,老师先让盲童摸排列成6个点的图钉,再练摸大
4、头针的圆端,然后再练摸盲文,这样反复地练,长期的摸,使辨析能力提高了,辨认盲文的速度也加快了。所以盲童手指尖感觉灵敏度高不是天生的,而是补偿与适应的结果。盲童的手可以代目吗?手和眼的活动有许多共同之处。眼也像手一样依次察看、“触摸”图像和对象的轮廓。谢切诺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就此曾写道:“不管所说的是对象的轮廓和大小,还是对象的距离和相对位置,眼在察看时、手在触摸时的运动反应具有相同的意义”,他认为手可以起到眼睛的一部分作用,大量盲童触摸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美国戈特斯曼挑选了28岁的盲童做试验,另有一个明眼儿童对照组。通过触摸钥匙、梳子、剪刀、几何图形(长方形和+字形)等,来检验他们的触觉
5、鉴别能力,结果发现,盲童和明眼儿童之间没有差异。”不但如此,盲童的手还可以鉴别人的喜怒哀乐。上海盲校的学生用泥塑准确地塑出了娃娃笑与哭的不同头像就是实例。这都充分说明了手的触觉是相当精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手确实起到了眼睛的作用,手可以代替眼。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手只能起到眼睛的一部分作用。对物体的颜色、亮度及立体透视的感觉,手是不能感知的。对于能感知的物体,手与视觉也是有差异的。视觉感知物体的速度快,在一定范围内,不受物体大小、距离的限制,并很快感知物体的整体;而手在触摸时速度慢,需一部分一部分地感知,而且受物体大小与距离的限制;太大或太小的物体只能制作成模型去感知,手不能触摸的物体也很难
6、感知,如火、太阳等;但手的触摸可以感知物体的硬度与温度,这是眼睛不能感知的。手能部分代替眼睛的作用对盲童具有重大意义。手的触摸觉不仅帮助盲童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温度、硬度、光滑度、重量等,触摸觉的表象加上听觉表象等还是盲童形成概念、发展思维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积极训练和发展盲童的触觉,主要是手指的触觉功能。首先要激发盲童主动认识事物、主动触摸的兴趣,提高他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自觉性。学校中的教学,尤其是语文、手工、生活指导课,对训练和发展盲童手指的触觉有显著效果。盲文点字的认识在学习生活中长期的触摸,手工教学中对各种材料(如纸张、泥土、编结线及各种手工工具)的触摸、使用等等,生活指导课中对
7、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如衣料、家具、电器等等)的触摸以及其他各科教学实物、标本和模型的触摸。训练盲童手的触摸不但要教给他们触摸各种物体,还要教给他们触摸的顺序。在训练盲童手的触觉功能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盲童的手和手指的触觉功能,天气寒冷或过度疲劳会使手的触觉阈限增高,对盲童触摸的物品也要注意避免伤害盲童的手和皮肤,如劳动课训练盲童编竹器或铁丝制品不如训练其编织玉米叶或柳条制品。(二)盲童的听觉。在失去视觉以后,听觉和触觉一样,成为盲童认知物体、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凭听觉,盲童可以判断发声物体的远近,凭声音判断生人熟人,甚至凭声音判断人的喜怒哀乐,甚至凭声音进行空间定向。听觉对盲童的学习,尤其是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盲童 心理特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