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复习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3、情感与态度: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过程】一、导入中考文言文复习考查的分值、要点、学生的能力准备。二、识记1、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2、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我
2、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比较著名的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3、字词基础。曹刿()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登轼而望之()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4、解释重点词。5、识记、翻译原文重点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大官们、当权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衣食这些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下视其辙,
3、登轼而望之译: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痕,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第二次击鼓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一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殆尽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故逐之。译:我发现他们(齐军)的车痕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三、理解1、引导学生用记叙文六要素复习文章大意。时间庄公十年;地点鲁国长勺;人物曹刿、鲁庄公;事件起因齐师伐我,公将迎战(反侵略、正义之战)经过长勺之战;结果鲁国以弱胜强,齐国战败。2、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线索复习文章大意。本文有几条线索?学生讨论后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议战);一条是
4、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问战参战论战)。3、理解文章内容补充明确:(1)“何以战”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的准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4、把握人物形象(1) 曹刿远谋的表现。a.战前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与鲁庄公会面时,三问庄公,庄公三答。曹刿分析认为取信于民才能保证战争胜利。c.交战过程中,在战略上
5、抓住战机,适时进攻和追击。(2)曹刿的人物形象:品德上:有饱满的爱国热情,主动参与国家大事。政治上:深谋远虑,重视取信于民。军事上:谋略过人,有卓越的指挥才能。(3)分析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4)人物对比:四、拓展运用1、内容总结2、主题拓展我们中学生学习本文,有何现实意义?a.我们要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把国家的建设当做自己的利益与责任。b.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主动地献计献策。c学习鲁庄公善进忠言,勤学好问。d.做事有一鼓作气的信念,一气呵成。五、真题演练(2008宜宾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 题(12 分)(全文略)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十年
6、春,齐师伐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郦道元三峡)C、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 出师表 )21、理解文段内容,然后填空。(每题3 分,共6 分)( l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 。(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均用原句答)2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4 分)( l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010宜宾中考)(三)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2
7、023题(12分)(全文略)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必以信 ( )(4)公问其故(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2分) 2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背默板块】1、熟练背诵课文。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 ) 弗敢专也( ) 玉帛( )公与之乘( ) 夫战( ) 望其旗靡( )3、本文选自 ,全称 ,是记载我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8、文化等方面的一部 史书,相传为 的鲁国人 所作。本文所叙述的战争是 ,这是一场 的战役,你知道的这样的战役还有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5、反映战前政治准备的一句话是: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 7、曹刿认为适合进攻的时机是: 追击的时机是: 8、全文按 、 、 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紧紧围绕“ ”一个字来写。【整理板块】 不要学花儿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把春天衔来!请分类整理文中的重点实词及特殊的句式。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例:又何间焉 间 古:参与 今:中间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一鼓作气 5、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6
9、、其它重点实词:【译释板块】翻译原则:直译为主(逐字逐句翻译,注意调整语序) 意译为辅重点句子翻译: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处理的合乎情理。重点字词:狱 虽 情)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6、彼竭我盈,故克之。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二)合作探究组长组织,小组内合作,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交流探究。【理解板块】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远谋”正是文章的文眼,那么曹刿的“远谋”
10、表现在哪里呢?鲁庄公的“鄙”又表现在哪里? 你认为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2、从文中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能否换为“长勺之战”呢?你从中有什么收获?(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来分析)检测板块】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2、解释加点的词语。肉食者鄙: 小信未孚:再而衰: 彼竭我盈:3、翻译下列句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惠未
11、遍,民弗从也。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现在的意思是: 。【中考链接】阅读文言文,回答16题。(共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牺牲: (2)衡:2、翻译下列句子。 (2分)(1)何以战?译文: (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 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 ”。(用原句回答)(3分)4、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分) 5、甲段中“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你认为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6、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2分)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