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单.doc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单.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城南中学高一语文期中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
2、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王昌龄诗格)。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
3、,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士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
4、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1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B我们欣赏这种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D诗人通过“巧构
5、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B 此项属于鉴赏活动,不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2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A )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其形而摹其神。D戴叔伦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A项属于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并非传神地再现。3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A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历来以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感情世界的诗品为上乘
6、之作。B我国古代咏花诗词首先追求“形似”,其次追求“神似”,以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C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只有通过“神似”,才能体现其历史认识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D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往往通过“神似”,以体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B项“首先”“其次”的判断不妥当; C项“只有才能”的判断绝对化; D项之意文中没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片段,完成47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
7、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
8、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4.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D )(3分)A.(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 (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崤山以东B.(1)范增说(shu,劝告,劝说)项羽 (2)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说给他听)四声C.(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2)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脚下)古时对别人的敬称D.(1)沛公之参乘(站在车右的警卫)樊哙者也 (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5.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B )(3分)A.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9、玦以示之者三 C.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通“座”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通“勺6.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D )(3分)A项伯杀人,臣活之 B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3分) 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二)古代诗
10、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9此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句与其他各句的关系是什么?(5分)第三句为主句,其他三句为宾句。(1分)一、二两句,写出寒食禁火,更逢阴雨,独对春江听流莺,渲染了萧索气氛、孤独心境,引出并烘托第三句对诸弟的思念。(1分)最后一句由“想诸弟”而联想(想象)到故乡情境,为突出第三句诗人的思念之情服务。(1分)10“杜陵寒食草青青”为历来文人传诵之笔,试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色。(6分)(2)(4分)最
11、后一句以景结情(1分,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亦可得分),寄思念于故园的寒食景色(1分),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1分),含蓄蕴藉,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冷漠,凄清,又惆怅。(2)满载一船星辉, 。(3) ,不仁;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不武。(4)风萧萧兮易水寒, !(5)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三、文学类文
12、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柴禾 刘亮程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一根又粗又长的刹车绳,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凑巧对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对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满车的东西扔掉,让牛拉着空车逛荡回来。有的人家正好相反,置了辆新车,能壮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拉半车干柴都打摆子。还有的人家,车、马都
13、配地道了,刹车绳也是新的,人却不行了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先是后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
14、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
15、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
16、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以下对文中的“柴禾”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分)“柴禾”形象在文中的含义是丰富的,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首先要弄清本文采用了象征手法,以“柴禾”来象征家力;其次要找出“物”与人的联系点,比如“柴禾”是生活物资,家的一部分。在其背后隐涵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寄托。答案示例:生活物资,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传统生活方式,精神寄托。A柴禾是对曾经的生活的一种念想,作者认为它已经过
17、时了,因为现如今已没有人再用柴禾了。B“柴禾”形象在文中的含义是丰富的,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C柴禾只是普通用品,它在墙角里闲置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D本文采用了象征手法,以“柴禾”来象征家力,“柴禾”是生活物资,家的一部分。在其背后隐涵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寄托。E作者写家里的梭梭柴大棵,码得跟房一样高,还特意和其他家作对比,非常得意以致有些瞧不上其他人家。(2)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内容:主要叙述了我家柴垛积累过程。作用:通过叙述父子兄弟辛勤积累柴垛的过程,赋予柴垛物质以外的意义,既承接上文“柴垛是家力的象征”,又与后文“我们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期中 测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