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1 稳态与调节.DOC.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1 稳态与调节.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1 稳态与调节.DOC.doc(1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50 页 共 150 页 第八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素能目标备考明确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的组成2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及作用(1)内环境的成分血浆的主要成分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基础小题】1判断正误(1)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2)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3)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4)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5)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6)血红蛋白主要存
2、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7)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8)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9)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10)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2热图导析: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3教材边角知识拾遗(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还含有血细胞。(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
3、后果?提示:人体注射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注射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1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成分项目 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主要来源从消化道吸收而来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辨析与内环境相关的三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
4、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2)血液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属于体液。(3)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3归纳概括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对点落实】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由于肺能从外界得到氧气,所以肺细胞均比周围
5、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高C血管中的药物需经过组织液进入肌细胞D内环境中的成分有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等解析:选C内环境稳态对于机体具有重要意义,其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A错误;由于肺细胞中也消耗氧气,故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比细胞内液中的高,B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D错误。2(2019思明区期中多选)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C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D尿素、载体和呼吸酶解析:选AC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
6、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载体位于细胞膜上,呼吸酶位于细胞内,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3(2020山东模拟考)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解析:选A内环境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组织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的一部分。组织液间隙属于内环境,A正确;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肠道属于机体外,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泪液
7、不属于体液,属于体外,D错误。类题通法“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体液各部分相互转化模型图中的信息获取典型图示问题设计(1)解答图1类题目时,首先要准确记忆体液的组成及其存在的部位,以及其中生活的细胞种类;其次是根据有无盲端分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2)解答图2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根据单、双箭头做出准确判断。分析:单箭头双箭头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对点落实】4.(多选)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
8、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解析:选ABD题图中分别代表淋巴、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血红蛋白属于红细胞中的物质,不应存在于血浆中;血浆中的氧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液;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液由右向左流经胰岛后胰岛素含量会升高。5.如图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是细胞内液,其中不可能含有血红蛋白C与相比,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共同构成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解析:选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A错误;是细胞内液,若是红细
9、胞,则其中含有血红蛋白,B错误;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共同构成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D错误。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的稳态2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实验步骤四人一组,将25 mL自来水倒入50 mL烧杯中。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初始的pH,并作记录。一次加一滴0.1 mol/L 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 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初始的pH,重复
10、步骤,一滴一滴地加入0.1 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溶液、生物材料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步骤。【基础小题】1判断正误(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2)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3)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4)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5)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6)某人饮用一瓶苏打水后,其内环境的pH会大幅上升()2教材边角知识拾遗(1)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提示:变小。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11、,同时CO2排出不畅。(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1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2通过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器官的联系形成稳
12、态与平衡观(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结构: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环系统。(3)对内环境的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对点落实】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恒定不变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这和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解析:选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而
13、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容易引起“空调病”,这和内环境稳态失调有关,D错误。2(多选)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明显下降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关解析:选CD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14、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实验结果3实验结论:比较以上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对点落实
15、】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中酸碱度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血浆pH通常保持在7.357.45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HPO构成的缓冲体系C血浆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D血浆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将CO2排出体外解析:选B人体血浆的pH一般在7.357.45;内环境的pH主要由H2CO3和HCO来维持;乳酸过多时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然后H2CO3分解成CO2和水,排出体外。4.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
16、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解析:选D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所以从图中结果可知,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缓冲液组还是血浆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
17、。归纳拓展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维持的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会危及人体健康。健康生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体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对点落实】5(2019广东学业考试)下列不属于稳态失调的例子是()A正常人进食后血糖迅速升高B久居空调房引发空调病
18、C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D伤口感染引发局部化脓解析:选D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应处于动态平衡,迅速升高属于稳态失调,A不符合题意;久居空调房引发空调病属于稳态失调,B不符合题意;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人体无法通过排尿使水盐平衡,属于稳态失调,C不符合题意;伤口感染引发局部化脓,是免疫调节的结果,属于正常调节,不属于稳态失调,D符合题意。6(2019古冶区期末多选)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A小腿抽搐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尿毒症 D营养不良性水肿解析:选ACD小腿抽筋是由于血浆中钙离子浓度低造成的,A符合题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细胞
19、形态的变化,属于遗传病,B不符合题意;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标,C符合题意;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符合题意。归纳拓展1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原因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一、知识网络定内容二、要点术语定规范1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2)组织液、血浆、淋巴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20、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稳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血浆的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使
21、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一、形成生命观念1(2019全国卷 )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解析:选D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A、B、C三项正确。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液)中,D项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新高考生物 高三生物 生物专题 生物学案 生物设计 生物课件 生物精练 精品生物 生物考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