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着我之色”.doc
《一切皆“着我之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皆“着我之色”.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切皆“着我之色”匆匆教学手记景洪春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出语言的味儿匆匆是经典作品,该怎样读出语言的味儿?按叶圣陶、夏丏尊二老文心中的观点,语言的味儿应该有三层意思,语感、语调和神韵。先谈语感。每个词语于意义之外还有情味,这需要从字面的推敲、声音的吟味中去细心领略,以磨炼自己对于词语敏锐的感觉力。试读这个句子:“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试把“伶伶俐俐”换成“伶俐”,重读一遍,意思一点没有变,但直观感觉中却似乎少了点神韵。琢磨其中的道理:“伶伶俐俐”用两个叠声词组成,就造成了一个跳跃感,用以表现时间流逝得非常快是很合适的,相比之下,
2、“伶俐”就多了几分懒散劲儿。再谈语调。按照文心的分析,所谓语调主要是音节、词序、句式的选择问题。在匆匆一文里,用得最多的是叠字。试读这一句:“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用“轻轻悄悄”似乎重复用词,但如果与前面的“斜斜”和后面的“茫茫然”连起来,造成有规律的调子,读起来自然形成欢快的调子。再读读这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按常规句式的词序应该是“过去的日子被微风吹散了,如轻烟,被初阳蒸融了,如薄雾;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比喻句的前置,改变了观察视点,原先只是一种客观的
3、叙述,现在一切都是作者的感受与发现:先感觉日子如“轻烟”,再感受到“被微风吹散了”,先感觉日子如“薄雾”,再感受到“被初阳蒸融了”,最后是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作者描述了一个过程,形成一种动态。有时候把长句化为短句,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长短句交错起来说,会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文章一开始便以这样的语言形式吸引着读者。朱自清先生追求的就是这种“谈话风”:语言“既能悦目,又可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最后谈神韵。陶渊明先生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就是欣赏一篇散文,靠的就是反复吟诵。不难发现,第1、4、5小节以问句居多,在第四小节
4、中,为了强调自己的失去时间后的怅然若失,作者用了两组连续的设问进行渲染、烘托,且设问中也有排比,极尽铺陈。接着又用了连续四个反问句,前三个反问句是对自己的虚度光阴的追问,最后一句“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语势急转,感情更炽烈,充满了表现力与感染力,激起了人们进一步的回味和思考。语句的层次和铺陈在这里尽显章法,将文章推向高潮。走进独特的“我”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作者怎样真挚细腻、形象逼真地表现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是匆匆一文的教学难点。文中,朱自清通过对同一事物的反复吟咏、同一句式的反复回旋,形成了一种诗的韵律,并在诗的韵律中蕴含作者的感情。这样的例子课文中俯拾皆是。诗意的语言,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