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列解决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比列解决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2)路程一定,行
2、驶的速度和时间。预备:注意!2、根据条件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加工64个零件?看来比例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这节课就一块来学习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大家有信心吗?二、新授:1、 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照这样计算,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水费是多少元?(1)学生自由读题,通过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算术方法)(2)引导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哪两个量是变化的?他们能组成什么比例?题目中谁和谁是同一组对应的量
3、?你能根据对应的数值列出等式吗?2、 教学例6: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1)引导学生尝试用比例解决问题。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哪两个量是变化的?他们能组成什么比例?题目中谁和谁是同一组对应的量?你能根据对应的数值列出等式吗?(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用比例解决这类问题的应该是怎样的过程?(四人小组讨论,指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结:(1)设要求的问题为X;(2)用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关系;(3)列出比例式;(4)解比例,作答。四、巩固练习:1、500千克的海水中含盐25千克
4、,120吨的海水含盐几吨?2、华南服装厂3天加工西装180套,照这样计算,要生产540套西装,需要几天?3、原计划每天烧3吨煤,可以烧96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烧2.4吨,这堆煤实际可以少多少天?胜利完成任务,大家高兴吗?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12.8/8=/108 12.8101288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教学反思: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课前通过丰富的复习,对(正)反比例的定义、数量关系等旧知做了巩固,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能力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5、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预设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做了错误的预测,多数学生能顺利应用比例进行解决。教学中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教学例6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 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部分学生的归纳能力非常强,这一点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小结
6、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帮助,或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马春花一、说教材:、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例6教学是反比例意义的应用,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
7、能运用算术法解答的。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成正、反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
8、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
9、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教具:小黑板、课件二、说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思、说、动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三、说教法:(一)、联系生活,习旧引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10、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课始我设计了“生活用水、包装图书等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并组织学生整理信息,判断题中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费和包装图书的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二)、合作探索,领悟内涵:1、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1)我先组织学生
11、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2)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比例知识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题,小组交流,并试着解决,让一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通过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比较中体会知识的实质。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在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 3、 3、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性。变式练习的设计,紧扣例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比例关系中,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紧接着完成书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中,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有价值的问
12、题。用比例解决问题自评稿 马春花 今天,我讲的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课,我认为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一、联系生活,习旧引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我设计了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合作探索,领悟解题方法: 1.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先
13、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2.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比例知识分析解答,出示思考题,小组交流,并试着解决,让一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集体交流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再比较中体会知识的实质。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再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提升认识练习设计,紧扣例题,让学生再熟悉的比例关系中,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数学活动贯穿始终的。整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以数学思考与合作交流穿插有序的进行,给我的感受是朴实无华,稳重求实,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新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有待努力的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学生基础估计太高,从学生回答问题看,复习时学生对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掌握不错,但到了比例应用题里,围绕比例应用题的特征设问:题目中有三种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写出等式吗?一部分学生不会确定哪种量一定,怎样找出等量关系掌握不好,语言表达不是很准确、完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