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更渴望教师的爱与归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更渴望教师的爱与归属.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用心而教:“问题学生”更渴求教师的爱与归属编者按“问题学生”历来是令教师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难题。但我们是否想过,“问题学生”是怎么产生的,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还是教育出了问题?应该如何看待“问题学生”,是耐心教导,还是视而不见,抑或坚决排斥?应该怎样教育“问题学生”,什么样的方式最有效?种种难题在考验教育者教育智慧的同时,也反映其教育思想和理念。其实,教育之所以让一些人心力交瘁、痛苦不堪,就在于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教育之所以令很多人为之矢志不渝、奉献终身,也在于每天面对精灵古怪的“问题学生”,乐教还是厌教,全在一念之间。本期这组稿件意在说明,在教育艺术上,我们或许赶不上陶行知
2、、霍懋征等教育家,但他们眼里没有“问题学生”、每位学生都是好学生的育人态度,我们应该铭记于心、努力践行,而这正是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最好药方。 用心而教,用心反思,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教育“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唯有从内心里尊重学生,我们才有可能把握住那些平淡而又容易溜走的教育契机,才能践行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山东省莱州市朱由学校 刘万英“问题学生”就是出了问题也一时教育不好的学生,遇上这类学生,弄不好会让教师颜面扫地,因而着实有点发怵。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叫辛伟。任凭你说出大天来,他像是铁了心似的就是不买你的账。因教室里异味难闻,我曾在班里约法:食品袋必须扔到室外垃圾桶。辛伟先是偷着
3、扔,被人揭发后,又趁别人值日时把食品袋扔到地上让值日生处理。不写作业和破坏纪律是家常便饭,家长拿他没办法,我指责他这种做法让人瞧不起,他摆出无所谓的态度。针对他而策划的几次疏导教育不可谓不周全,可每次都无一例外地碰一鼻子灰。虽然几度苦口婆心没有成效,我却从没有过要放弃的念头,只要有机会就“套近乎”多表扬他,尽量避免与他对立。没想到,在一次偶然中,事情出现了转机。班里一个同学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后,神情沮丧地从外面进来,大家一阵哄堂大笑,辛伟朝着一个笑声很大的女生嚷道:“笑什么笑!”那个女生马上反驳说:“装什么清高,也不自己照照镜子。”随后,两个学生吵了起来,差点动了手。我赶到现场时,两个人脸胀得
4、通红,眼也通红。直觉告诉我学生们认定我会教训辛伟,辛伟自己也感觉我对他又会是一通批评,咬着牙歪着头没理我。看到周围学生脸上还没散去的那种看客的表情,我火了,那天破天荒地用“麻木不仁”、“冷血”这些词来形容我的学生。这次我和辛伟站在了一起。处理完后,我依旧气愤难消,看着学生都回到座位,突然间感觉辛伟好像还是第一次“轻轻”地坐到了位子上,脸上很是平静。这让我惊喜不已:原来,他也知道好赖,他也对“支持和认可”有感觉。尽管我与他之间的关系分明在悄悄地回暖,但是远不如想象中乐观。日子一天天过去,辛伟依旧继续着他的“不羁”,这似乎显现着我对他的教育都是徒劳。就在我慢慢接近辛伟内心世界的时候,他又和别人打架
5、了。那次,男生李强哭着来找我为他“主持公道”,我真是有点忍无可忍,当即让李强离开,把辛伟留在了办公室。我没好气地说:“有什么理由你就说吧!”他辩解说:“我都让他好几回了,他一直取笑我、捉弄我,让我难堪这次我是忍无可忍了。”我朝他吼道:“你就没有错误吗?”见他不作声,我缓和了语气:“你就不能来找值日老师吗?你非要通过打架才能解决问题吗?”他几次欲言又止,鼓了鼓勇气终于说了出来:“我以前找过,但老师我说了老师也不会相信我”说着说着,他哽咽起来,依在我的肩膀上。我没有再说话,一任他的哭声在办公室里回荡。我很无奈,这可能就是教育的灰色吧!我们在不经意间做了这灰色教育的主角。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历让我感觉
6、到,“问题学生”表面上顽固不化,强势得很,其实他们的内心远比普通学生脆弱。对于别人的批评,普通学生尚可一笑了之,但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可能更多的是耿耿于怀。而且,悲观、偏执和多疑是大多数“问题学生”积重难返的主要原因。这类学生在内心也把自己默认为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另类,他们不相信自己能改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成人化意识倾向日趋强烈,他们期待更多的是肯定,而不是一味的指责。而现实是,由于自身的诸多不足,他们不可避免地多次处在被指责的境地。这种矛盾导致他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甚至不容于学校和社会。因为悲观所以偏执,因为偏执所以多疑,久而久之,他们甚至怀疑老师教导的诚意,从而拒绝老师送出的橄榄
7、枝,认为老师不过是假慈悲,并非真心帮助他们。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宣告了“问题学生”的不可救药,相反,它告诉我们这类学生并不是性格捉摸不定,而是事出有因,也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的重要。大量的心理调查表明,“问题学生”更渴求爱与归属,期待认可与尊重。如果想到那些幽闭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渴求着社会和学校给予普通学生的那份信任和关爱,谁又能不为之动容?剑桥家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教授从讲义夹中取出一张白纸扔到地上,问一个有点自暴自弃的学生:“这张纸有几种命运?”学生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学生回答:“这张纸现在变成废纸了。”教授捡起那张纸撕成两
8、半后又扔在地上,学生回答:“它还是一张废纸。”教授很快在撕成两半的纸上画了一幅人物素描,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少女裙摆上美丽的褶皱。那名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教授的意思,干脆利落地回答:“您赋予了这张废纸希望,使它有了价值。”是啊,“问题学生”的命运就是一张纸,成败只在于他们和我们教师如何去看待。对于教师而言,坚定信念的同时不失机智是很重要的,因为机会的选择和把握往往会直接决定教育的成效。同样是对“问题学生”的表扬,教育效果却不同,差别只在于时机的不同。以前,碰上辛伟与人争论闲谈,出于和他拉近关系的需要,我往往会选择他的有些观点支持一下,但他总是不置可否,对我的好心并不买账。这样看来,小事
9、就是小事,如果小题大做,那就成了简单机械的套近乎。虽然你抛开师道尊严的勇气可嘉,但是由于整个过程中缺少学生情感的投入,尤其缺少那种可以在学生内心深处引起共鸣的情感,因此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这样难免让学生在心底讥笑这种教育的“小儿科”,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也就不足为怪了。把握适当的教育机会可能并不容易。晋代周处一直到了他杀虎斩蛟后,“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有句俗话说得好,“择日不如撞日”,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教育热情,提高自己见微知著的教育直觉。实践证明,借助学生心理的第一现场状态下的情感体验施以教育,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作为教育者,只要我们坚信“问题学生”也渴求爱与归属、期待认可与尊重,只要我们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总会有机会去改变那些“问题学生”的一生。辛伟的每一次进步都倾注了我的感情,他受到表扬时开心的笑声,永远是我记忆深处最美的乐声。所以,用心而教,用心反思,其实是对生命的尊重。唯其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把握住那些平淡而又容易溜走的教育契机,才能累积化腐朽为神奇的教育机智。
限制150内